从柳永到林夕——北宋艳情词与当代流行歌词创作初探

2010-11-16 07:17周林
电影评介 2010年17期
关键词:歌妓林夕柳永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堪称文学体式的典范。然而,步入20世纪,特别是在近三十年来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以唐诗宋词为典范的中国传统文学渐次衰歇,纯文学刊物日益找不到出路。若我们放开眼界,庞大的诗歌家族中,有一种叫流行歌词的新生文学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一片繁荣景象。本文特以柳永和林夕古今两位词人为切入口来比较北宋艳情词和当代流行歌词,探讨二者的文化差异。笔者认为这样的比较,能给当下的流行歌词创作以诸多启示。

一、二者基本特征

1、合乐性是二者的本质特征。

当代流行歌词作为流行歌曲的唱词文本自不必说。而宋词从其诞生之初,亦作为唱词艺术要求协律与合乐。自《诗经》始,入乐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传统。从《诗经》里的笙诗、弦诗到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词、清商曲词,至隋唐发展起来的宴乐,入乐的传统一直弦歌不绝。唐诗中王昌龄、王之涣等四人“旗亭画壁”的典故给唐诗添上了一抹亮丽的神采,著名的《阳关三叠》更是流传至今。隋唐时的音乐新声以及中国本土原有的雅乐、清乐掺以外来的胡乐后,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系统——宴乐诞生,作为其音乐载体的文本便构成了词的前生。因此,词从它产生的开始,即是作为歌者演唱的唱词而存在的,北宋艳情词亦即继承了合乐的传统。老一辈学者胡云翼在其《宋词研究》中亦说:“音乐是发生词的渊源,也就是发达词的媒介。原词为歌辞,多可歌。故当代词人的词,每新声一出,便传播于秦楼楚馆了。本来单独的文学效力,在社会里面,远不及音乐的效能来得大。因为有音乐的关系,因此宋词也跟着音乐得着较大的普遍性。”

这种唱词艺术的本质特质构成了二者比较的前提。柳永的词被歌妓传唱,形成“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局面,林夕的歌词更是经过众多歌手的演唱得以闻名。

2、内容上的通俗性。

现在宋词逐渐曲高和寡,被当成阳春白雪的东西来研究,然而在其产生的初期,“词为艳科”,是适应广大文人士大夫而产生的娱乐文学。因此,词不像诗文那样,承载着“道”或“志”之类的宏大使命,而是具有浓郁的通俗性和市井气息。宋人承继五代艳词风格柔婉的特点,创造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香艳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在内容上多描写女性的服装、头饰、表情、神态等,语言上却较晚唐五代进行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代词“伊”、“你”,动词“消得”、“都来”等,在柳永等一批词人的笔下反复出现。而当今流行歌词这方面走得更远。这从标题即可看出来:《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陷入爱里面》、《伤心太平洋》等,多唱出了世人面对生活压力、失恋等不如意事的心声。

实质上,歌词艺术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二者内容的通俗性。对情爱主题的深层挖掘,二者自觉地走向了通俗。

3、艺术上的柔媚性。

“诗庄词媚”。艳情词,顾名思义,多写相思情爱,但也有不乏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借艳情而浇自家块垒之作。因为歌妓的“乞词”和传唱,词的情感内涵、语言色彩力求符合歌妓飞的身份、口吻、情趣和心理,因而词的艺术风格极其自然地趋向婉约。宋词由此也打上“重女音,尚婉媚”的烙印。

柳永作为写艳情词的代表,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沦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秦楼楚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曾经长应歌妓的邀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演唱。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迎合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易于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艺术风格柔美婉约。且看柳永两首词: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定风波》)

“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却。传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满江红》)

林夕的《暧昧》则是:“……茶没有喝光早变酸,从来未热恋已相恋,陪着你天天在兜圈,那缠绕怎么可算短。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间,望不穿这暖昧的眼。爱或情借来填一晚,终须都归还无谓多贪。犹疑在似即若离之间,望不穿这暖昧的眼……”

此曲经王菲演唱而风靡大江南北。“爱或情借来填一晚”与“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折射出古今两种不同的爱情观。

二、从创作主体上看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繁荣,是和庞大的创作群体离不开的。美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其著名的文艺理论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说:作品、作家、读者、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文学活动不是四要素的铺陈,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对作家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本身背后的意蕴。

宋朝不尚武力,对文臣却待遇优厚。开国百年间,天下“太平无事”。随着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雕版印刷术逐步推广至民间,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培养一批批的知识分子亦起了很强的促进作用。清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说宋“待士大夫可谓厚矣,唯其给赐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

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得文人士大夫在优游卒岁之间,往往喜欢浅斟低唱,这就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而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吸引了众多文人摒弃“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加入到词的创作大军中来。在此之前,温庭筠算是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唐后主李煜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为“词坛三李”之一。时至北宋,开始出现一批专业词人。其中有些人诗文成就不是很大,在当时不甚为人所知,而词作却广为天下传诵。最著名的专业词人当属柳永、李清照。与此相似的是,当今流行乐坛的歌词创作也大多数是专业词人做出来的,如林夕、方文山(歌手周杰伦御用词人)等。

然而北宋艳情词终是文人士大夫词。柳永虽自谑“奉旨填词”,但作为浸淫在“治国平天下”理想中的传统士人,其毕生的理想还是兼济天下,并不想卖词为生。实际情况也是柳永考上进士以屯田员外郎终。因为作者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士大夫,不仅具有有渊博文化素养,而且喜欢字斟句酌修改自己的作品,故而宋词表现出相当的艺术水平,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范本。

当今流行歌词走的往往是一条职业词人进行专业创作的道路。一首新歌的诞生,背后有一个专业的唱片公司或制作团队,实行完全商业化的运作。从林夕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林夕创作甚丰,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创作了三千首歌词,据称林夕起初的价码是1000港元一首,后来涨到5000港元。像林夕这样,流行乐坛间专门以写词为生的词手不在少数。

受商业化经济的影响,很多作词者文学功底并不深厚,如摇滚乐队多自己填词作曲,他们很多从小就从事音乐创作,对歌词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学性不太在乎,因而很多作品良莠不齐,甚至包含低俗的审美倾向。林夕自己也承认他的三千首作品中,大部分很平庸,有很多是唱片公司或明星朋友的压力而赶制出来的,好的作品献给了王菲。

随着一代代词人的努力,艳情词的唱词艺术特征减弱,逐渐获得文体上的独立,最终成为案头读物而供阅读欣赏。那么,流行歌词今后能否像艳情词这样被纳入文学的范畴,更准确地说成为新诗大家庭中的一员呢?笔者以为,流行歌词如果能像宋词那样自觉遵守精品意识,被人们纳入文学欣赏的范畴不是没可能。当然,这有待时间考验,也有待学术界的关注。

[1]胡云翼.胡云翼说词•宋词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歌妓林夕柳永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近二十年歌妓与唐宋词关系研究述评
林夕,只为那熟悉而陌生的梦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
“词神”林夕写一首歌多少钱?
少年心事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