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一名演员,首先要具备与别的职业不同的是:极强的想象力。因为只有“想象力”及其它的开发,才能具备一名演员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那么,演员的想象力究竟是什么呢?演员依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进行艺术构思的形象思维能力叫“演员的想象力”。它在演员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根据剧本刻画的角色文字形象,构想出角色具体的音容笑貌,神情体态,包括外貌造型、声音造型、性格化的典型动作及角色经历的种种生活细节等;(2)依靠想象的激发,获得对剧中假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3)电影表演往往会遇到无对手交流的情况,演员要凭借想象中的内心视象感受到交流对象。
积极、活跃的想象带来丰富生动的表演,任何想象都是在己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演员想象力的增强,与丰富的阅历积累,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人类有许多是无法体验的,比如:死亡,那么在表演时必须通过演员自己的超凡想象力来表演。
尽管演员是在剧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但是要想把剧本中的文字形象再创造成为屏幕人物形象,演员仍然必须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剧作者所提供的情境、事件、人物等等都变得具体和丰富起来,从而使剧作者所写的简单提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在演员的想象力的帮助下得到充实和深化。否则演员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创作者,顶多也不过是剧作者的传声筒而已。
由此可见,有理想、有头脑的演员都期望自己在整个创作中,把想象作为引导自己的先锋,在依据剧本提供的虚构事实和人物的基础上,用自己对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积累的素材,进入艺术构思的想象过程中去,丰富和深入人物形象,规定情境,并在内心造成相应的情绪,激起相应的体验、欲求、意向及动作。这样才能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的创作价值和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的真正愿望。
能上一部好影片,碰上一个好导演,演上一个好角色是每个演员朝思暮想的。因为一名出色的演员或艺术家都希望在自己付出劳动后得到观众这样的反响:“演得真是棒极了,简直把人物演活了!”。除了演员自身的形象外,还要靠演员平常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体验等,这都要通过演员自己的想象力来进一步完善人物的塑造。通过自己的再一次创作,把剧作者笔下的人物生动起来,更加有血有肉,变成屏幕上更加直观的有性格和生命的人物。这就是作为一名演员所必备的素质——想象力。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到想象力对戏剧演员的重要作用时非常强调地指出:只有演员的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参与创作的情况下,丰富与发展了“剧作家和演员的其他创作者所给予我们演员的一切材料,才能使在舞台上创作的人观众厅里观看的人的心灵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和激动起来。只有这样演员自己才能过着他所扮演的人物和丰富的内心生活,按照作者、导演和我们自己活的情感所吩咐的那样去动作。”他接着说:“现在你们可以明白,演员具备丰富而特殊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演员在艺术工作和舞台生活的每一瞬间所不可缺少的,无论他在研究角色也好,或者在再现角色也好。”
由此可见,想象力就成为一个演员创作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二)
演员的想象和其他艺术创作者的想象有着它共同的一面,“首先就意味着用内心视觉去看我们正在想象的东西”。因此,德国一位名叫布莱丁格的学者把想象称之为:“灵魂的眼睛”;同时,它也包括着用内心的听觉去听到正在想象的东西。对于演员来说,这种想象在演员的创作不仅起着对剧作的补充与深化的作用,它还应该能够促使演员产生情感和体验,以及动作的欲求。
前不久,有机会在川台2套播出的《食神争霸》栏目中,饰演一名作香肠的家庭主妇形象,其实平常自己对家务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别说是自己调制香料灌制香肠了。但自己通过对平常家庭主妇和市场上制作加工香肠全过程的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再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家庭主妇这么一个人物形象算是较合格的塑造了出来。而且自己清晰的记得全部20分钟的节目,在现场也就大约1个多小时全部录制完成,我的镜头部分几乎都是一次性过了。特别是播出后,很多观众还真的认可了这位我饰演的“家庭主妇”灌制香肠的表演的真实性。通过这次表演实践的学习,不仅使我明白了表演创作要在实践中体验到它的真谛,而且还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明白了“想象力”对演员的重要性。
但是,另一方面,演员的想象也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演员的想象应该具备强烈的动作性。由于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行动,演员的想象就不能是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描绘上,尽管这种静态的描绘有时是必要的。但他更需要的是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生动地想象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形体动作。即在人物的内心动作的欲求推动下心理活动的过程以及体现出这种心理活动过程的形体与语言动作。只有这种充满着强烈的动作性的想象,演员才能促使自己在表演时能够行动起来。演员的想象自然还包括着幻想在内,在不同体裁的表演创作中,演员就要充分地发挥出丰富多彩的幻想来激发和推动自己的创作。
(三)
想象力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培养与发展起来的,演员的想象力(包括幻想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演员的生活积累与文学修养分不开的。生活知识的广博与文艺修养的丰富是演员具有丰富、活跃的想象力的基础。因此演员要想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就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文学艺术修养。
除此以外,演员还应该主动地训练自己的想象力。玛丽•奥勃莱在论述演员的想象力时谈到:“想象并不是一种突然异想天开的神秘的思维活动。想象必须通过观察和经验而得到滋养。这是一种把其它想法和对象结合起来并使其形成新的上下文的创造新想法和思维能力。想象是一种雕塑:大脑运用许多来源各不相同的材料去建构观念的一些新形式。” 从演员到角色的实质就是从演员到角色的我,而角色的我又是演员。“我”字是无论如何摆脱不开的。演员进行基本训练、掌握表演技巧、塑造角色等等,都是以“我”字当头。而这个“我”,首先便是对饰演的角色、剧中人物的想象来实现。演员如果对“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就等于几乎失去了表演艺术创作中的灵魂。这就是说,演员没有表演创作的灵魂,就没有应有的想象力及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那么就不成其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演员”这个职业了。
实际上,演员的想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己所观察来的事物和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与加工。例如: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根据所观察到的事物,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所观察到的人与事发展成为一个故事,而且在细节上尽可能的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反复地进行这方面的锻炼,演员的想象力就可能得到增加。在创作的过程中,演员则可以运用“有魔力的假使”,以它来作为起动机,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深化剧作者创造出的人物,并且使想象按照应有的逻辑不间断地发展下去。再比如: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以去扮演没有文化的人;一个思想深刻的有理想的人,可以去演一个肤浅的人,演一个“混混儿”;一个真诚的人,可以去演虚假伪善的人。这些角色的完成,只能借助于“想象力”才能实现。
我在这次实践演出中,深深地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平常观察生活,提炼和组合这些影子,并不断地开发和寻找自己身边所熟悉的的人和事,人和物以及人物最终的整体形象,来重新塑造剧中的艺术形象。
(四)
总之,演员应该自觉地去培养与发展和开拓自己的想象力,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演员。从这个视觉特点出发,便能在自己的表演艺术生涯中,体现“自我魅力与角色”间的性格化创造与障碍。只有演员自己对自己的苛刻要求,才能实现“性格化”的表演目的,性格化的表演创造固然是优秀的,但实事求是地说,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要根据演员的形象、气质以及应变的能力,特别是自己对“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来确定的。这是所有演员都终身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换句话说:演员的想象力的形成就是培养出“性格化”演员的重要条件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说:人生的经历、阅历、文化素质等包含着演员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种种生活体验,同时还包含着演员对周围人的观察和记忆模仿,从而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实现自己的表演生涯中的种种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再创作表演。可以说,演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想象力来完成和演绎及再现屏幕艺术人物形象的。演员的魅力实质上也是靠想象力得到提升和超越的。
当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还在于来至于生活本身,演员除了尽可能的观察、体验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乐趣外,还有许许多多得靠演员自己去揣摩和想象来实现。例如:英俊少年、青年、漂亮姑娘型的演员,要饰演中年人、老头、老太太等;还有一种较难改变形象和气质;或者是扮演某个历史人物或名人的类型演员等等;演员除必须从造型上、神态上努力做到符合或贴近特定的老人、历史人物和名人,这样的表演任务对于演员来说应当更困难,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它不仅对演员的文化修养、表演功力是一个艰巨的考验,还对演员本身是否具备一定的想象力空间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我国著名演员王铁成、古月、孙飞虎、郭法曾等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屏幕形象的表演也是一种性格化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本身就包含着演员自己的想象力在其中。
演员能否更多地开拓自己,展现塑造人物的才能,十分重要的是要看“想象力”的培养和形成,以及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生活中的特定人物的一些细节,再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在屏幕上。
当然,演员塑造自我,不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不是美化自己的面容和身材,而是指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塑造一个具有高尚水准及文化修养的完美的灵魂,通过更多的“想象”,使自己的演艺生涯中,饰演出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会使角色富于生命力和感染力,使自己从一个“演员”提升到“艺术家”,这一切都是需要经过对“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来实现。也就是说:想象力的形成是提高演员表演水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