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视纪录片创作越来越青睐故事化,于是以“讲故事”为主体的电视纪录片渐渐占据主导地位。电视纪录片故事化是指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可感的故事,讲述人生命运、生活经历和社会事件。面对同一事件,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有的人却讲得平淡无奇、令人昏昏欲睡,其关键就在于叙事方法的不同。在当前纪录片的创作中,正在追求一条“多讲故事”和“叙事情节化”的道路。央视前副台长陈汉元说过,“中国的纪录片在故事化,故事片在纪实化”,也正是这个道理。一个成熟的编导,应在纪实与造型的对立中保持平衡,在严守真实的原则与发挥想象的空间中保持协调,寻找情节、讲好故事。那么如何才能讲好故事呢?笔者认为其中的方式之一,是将故事片吸引观众的惯常手法引入到纪录片的实际创作中来。
马赛尔•马尔丹说:“所谓影片的节奏,并不是指各个镜头放映时间的比例,而是指每个镜头的延续时间适应于该镜头所能引起并使观众感到满意的那种注意力的紧张程度。”根据电视纪录片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本身表现出的轻重缓急给受众心理留下的主观感受。外部节奏则是依据电视语言而组织起来的高低起伏强弱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外在节奏以内在节奏为依据,内在节奏则通过外在节奏来表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和谐统一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的节奏美。
强调内部节奏,不得不提情节主线与情节副线这一概念。情节主线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事件,故事因此而生,因此产生意义,有明显的结构化倾向,起承转合通常比较明显。而情节副线是辅助主线说明故事,有时甚至是干扰主线以突出矛盾。情节副线的作用是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生动。纪录片也应如此,主线是纪录片叙事的重点,而副线不仅起到修饰主线的作用,而且使之丰满和具体,更能表达纪录片的创作意图。实际上,纪录片中的事件总是按照与叙事话题紧密程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突显。那些与主线最相关的事件总是得到最好地呈现而副线的叙述总是很概略甚或是省略。主线与副线在纪录片中的组装建构,使得整个电视纪录片疏密相间,重点突出,节奏张弛有道。比如纪录片《流浪北京》,主线或者说主要构架是各个艺术家的自白和访谈,副线是对他们各自生活状态点滴的忠实纪录,副线使我们更加生动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感受他们的喜悦和痛苦,更好地对他们产生心理认同。
纪录片的外部节奏主要通过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如画面,声音,镜头的运动,剪辑,色彩,音效的运用以及解说词等构成。如镜头运动的推拉摇移,长短镜头的互相搭配,剪辑时缓急交替,画面和音乐音响的和谐搭配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片子的节奏,从而影响观众的心理感受。比如电视散文这一电视节目样式,就是运用外部节奏来表现意境,感染观众,使观众沉浸在其中。
当然,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是不能过分脱离的,二者应和谐共生,巧妙搭配才能使片子发生质的飞跃。不仅要强调情节的丰富,还要重视视听方面的独特功能。
“悬念是创作者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展现人物命运时,利用受众对未来发展不确定的、怀疑的、神秘的情形所持有的兴奋、期待、焦虑、好奇的心理而做的一种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用通俗的话来表达,“悬念”就是“卖关子”。需要指出的是,纪录片的悬念与故事片有所不同,故事片的悬念可以靠在剧本创作阶段剧作者精心设置来达到,通常是极其精巧而富有艺术虚构性的。但是纪录片是一种以纪录客观事实为目的的片种,所以它必须利用生活中的种种素材来营造。这就给创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创作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创作人员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人物本身固有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等来营造。要在保证故事真实性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悬念”,有助于故事主线的展开和情节的形成,同时使内容更具娱乐性和说服力。通常这需要编导人员有很敏锐的艺术直觉和领悟力,能在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拍摄中准确地找出可供利用的素材并加以放大和深化。这样的创作理念已经在纪录片的创作领域屡见不鲜了,特别是电视新闻纪录片,以探究事件最终真相为目的的纪录片中运用的很多。如果稍加注意,我们就能在各电视台的新闻类纪实类节目中找到很多实例,如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调查,各种社会纠纷,以及家庭矛盾等题材的新闻纪录片中,这样设置悬念并抽丝剥茧式的层层深入的拍摄手法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扬,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深谙此道,也正是靠此来保持收视率的。
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递进结构在纪录片中经常被运用,既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辑组合,从因到果,从先到后,由表及里,按时间进程,依次讲述。这种结构是步步深入,层层深挖,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原因。它往往以持续渐进的事件关系来组织故事情节。叙述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成为一种线索和过渡的关系。而并列结构在纪录片实际创作中往往呈现为版块的形式,因此,又可以称为版块结构。情节以板块为单元,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其内在含有对比等修辞关系)。比如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也是采用板块式结构创作而成的,它通过生活在沙漠里的居民和生活在海岛上的一户渔民的生活交叉展开叙述,来表现人的生存意识与抗争精神。又比如《流浪北京》,排除掉现实之中各个人物不可避免的生活交叉,各个人物之间也可以看做是以板块方式来结构全片的。通过对各个人物的访谈相互穿插,使之产生排比,对比,类比等等修辞的作用。
为了使纪录片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纪录片可以学习、借鉴影视剧和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方法,一部好的纪录片要找到一个好的选题,要用画面语言表达情感,争取把纪录片创作的像故事片一样好看。
[1]蔡之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节奏[J].当代传播.2006,6
[2]李丽芳.影像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与超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