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以别样的方式高唱反战之歌

2010-11-16 03:25王柳力
电影评介 2010年14期
关键词:战犯审判战争

电影《东京审判》以发生在1946年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中国派出法官梅汝璈和记者肖南赴东京参与审判。该片以日本军国主义和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强烈对峙和冲突为故事核心。随着时间的前进,双方矛盾逐渐尖锐和激化,次第爆发,层层递进,上演了一场场唇枪舌战、震撼心灵的法庭传奇。最后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将战犯判以绞刑,从而以告慰了在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冤魂。《东京审判》是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从而倡导和平的影片,影片作者以纪实的风格向国人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气息和律动。影片的结构安排、细节处理和人物演绎等方面很好的体现了这一主题。

一、结构凸显主题

结构是一个事物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它是使影视艺术作品表情达意产生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组织性与功能性相和谐、有机化和有序化相统一的一个根本因素。”在影片中,结构就好比是它的骨架,凸显着影片的主题、支撑着情节的发展。

高群书导演的《东京审判》采用的是多线交织式的情节结构。影片以中国法官梅汝璈为代表的一群人与日本军国主义在法庭上展开激烈斗争为第一线索。片中大量再现双方在法庭上辩论的情景,从他们的辩词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回演。大到皇姑囤、九一八、南京大屠杀,小到强迫中国百姓强奸少女,日本军官抢占民宅……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法庭上被再次提起,都在双方的辩词中详细阐述。在这里影片并不仅仅是把当年东京审判的过程再现,而更多的是用诉说的方式将那段惨痛的历史再现,从而提醒今天的我们:勿忘国耻!

影片的第一条线索着力表现了影片的主题,即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在战争过后我们应当坚持法律公正,坚持惩奸除恶,坚持以宽容来原谅过去,展望未来。而影片的第二条线索则是以一个与战争和审判息息相关的日本家庭铺展开来。在这个家庭里,战争的阴影一直徘徊不去,并且随着审判,随着几个年轻人感情的变化,战争的伤痛反而与日俱增,终至爆发。在第二线索中,记者肖南是一个切入点。切入了芳子一家及雄一一家的生活。影片通过肖南和芳子在酒馆的重逢来进入芳子一家及雄一一家的生活,自然而流畅打开了影片的第二条线索。在肖南和芳子重逢后,肖南又见到了雄一、芳子的哥哥正夫,并与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纠葛。人物间复杂而强烈的情感冲突是第二线的主要特征,它通过一个家庭的变故来反映战争和审判对日本人民所带来的精神创伤。影片将两条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主线观众可以感受到战争对一个国家的伤害,通过副线可以看到战争对一个家庭的毁灭。这样多线交织的情节结构使得主题更加深刻,更加警醒。

二、细节体现主题

《东京审判》没有选择宏大的场面去表现战争中的冲突,而是选择了从细节着手,让历史真相一一地在确凿的话语下被客观呈现出来。

1、注重外部细节的刻画。以维护东条英机、发扬大日本帝国主义为目的的日方辩护律师出场时,影片并没有对其容貌进行过多表现,而是将镜头移至他的下半部——一条日本军裤和一双军靴。随着他脚步的移动,镜头也没有切换而是一直跟着,直至其站在台前阐述辩词时镜头才切换到他的脸部特写。这个细节并不是想告诉大家他穿的是什么款式的服装而是在暗示观众片中日方辩护律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日本战犯受到审判之际,他仍然固执地穿着军装,这是在昭示军国主义、天皇至上、大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在他那里根深蒂固。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一群人至今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看到自己的罪恶,还在为自己心中的“大日本”而奋斗。在这里,导演省去了对其性格的旁白而是通过衣着这种微小的细节方面,委婉而鲜明地向观众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为之后他在辩护时的所作所为埋下伏笔。

2、深化内部细节,展现经历。影片中芳子的妹妹缨子大多是用肢体语言、表情以及旁白来流露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遭遇。旁白中有两次对缨子命运的描述:第一次交代了缨子参战是出于一腔热血,第二次直接抒发了对缨子命运的深切同情——使用了“泄欲工具”一词。此时,我们在前后两次旁白中可以知道缨子的过去遭遇。从缨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日本皇军不仅仅是对被侵略国的子民残暴不仁,他们对自己的国人也是冷酷无情。影片通过缨子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日本政府的丑恶面目以及战争中另一个被伤害的群体——慰安妇。第二次出场可看作是缨子反应的高潮,当听到东条英机斩钉截铁地说还会发动侵略战争时,她当场昏倒。这是她内心独白的直接表现,她害怕,她恐惧。害怕战争重演,害怕自己的悲剧再次发生;害怕那样的伤痛再次袭来。

3、灵活运用语言细节,树立形象。在看完整部影片后我们会发现雄一的弟弟弘二一直没有出现过,可从正夫的描绘中我们能知道弘二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前的弘二是一个纯洁而招人喜欢的孩子,可自从弘二怀着满腔热情参军并被派往中国之后他就变了。他逐渐被那些残酷而凶狠的日本军所同化所污染,曾经那颗纯洁而善良的心早已被吞噬。他麻木地杀害中国无辜百姓,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却不思悔改。事实上,这个人物从不曾真正出场,他只活在雄一和众人的回忆以及正夫的描述里。这样的处理,省去了不少笔墨,也突出了中心。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一个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经历最污浊的教化,对其心理的扭曲和人格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日本战犯们的罪行以及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罪恶在自己的种种劣迹前,在历史的真相面前无所遁形,无法逃脱。没有一句主观斥责的话语、没有一幕怒吼的画面,却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日本战犯们的冷血无耻,影片用这种细致含蓄而客观沉着的冷静处理方式所带来的震撼效果远胜于有些影片中声嘶力竭式的讨伐。

三、人物演绎主题

“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

1、树立典型形象,展现民族气概。在整部影片中最能代表中国人、最能展现中华民族气概的形象就要数中国法官梅汝璈了。他学识渊博,刚正不阿。当听见中国的席位排在英国之后时,他愤然起身并脱下象征着权利的法袍。回到办公室,他坚定而愤慨地告诉总法官,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牺牲最大,受到的迫害最深,沦陷的土地最多,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能排在之前一直推行绥靖政策的英国之后?在接下来的斗争里,梅汝璈用他慷慨激昂的陈词和满腔沸腾的激情赢得了席位之争。另外,在影片最后的对战犯是否使用绞刑的投票中,梅汝璈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连珠妙语。他先是将一个玻璃杯打碎在地,然后再借这个细节引出自己支持使用绞刑的观点。在座的那些法官究竟有多少人被梅汝璈说服我们不得而知,但最后我们知道的是以六比五的一票之差将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2、巧妙塑造正面形象,直击反战主题。在众多正面形象中,曾志伟饰演的山口正夫是一个“另类”。他是一名从战场上退回来的日本老兵,目睹并亲身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平民的屠杀,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伤痛和重创,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以前他崇拜和敬仰的天皇是怎样的丑恶和肮脏。在参军之前他是一个爱国的、正直的青年,他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伟大而正义的,在随部队一起侵略中国后他却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的名字叫“狗日的日本鬼子”,在那里正义成了邪恶,强大成了弱小,于是他亲手杀掉了人性已经扭曲的弘二。战争消烟渐渐散去后,未泯灭的人性让他陷入反思自己的罪行和错误的痛苦之中,于是,下跪、自杀及把“狗日的日本鬼子”挂在嘴边都成了必然,这里的山口正夫是当今对华友好派别的一部分,是我们欢迎的,能接受的一个群体代表。

3、善于利用反面形象,隐现民众的精神世界。谢君豪饰演的日本愤青北野雄一充满着对中华民族的仇恨和大和民族狭隘的怒火,影片中的他丧失了起码的理智与人性:他先是对自己的同学肖南恶言相向、大打出手,然后是枪杀了芳子的哥哥正夫,最后甚至错杀了自己爱慕已久的芳子。影片中从头至尾他都是以一种激烈的姿态出现,他总是以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来审视这个世界,北野雄一的形象与当今日本左翼分子的形象十分类似。

结语

《东京审判》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民族为求得正义和尊严的艰难历程,同时也展示了那次战争留给人类的深刻警世,影片通过结构、细节、人物三环相扣,从而让影片形成了一个强大主题的“场效应”。

注释

[1]倪祥保.《影视艺术概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

[2]莱辛.《汉堡剧评》[M].上海译文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战犯审判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第三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他们的战争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馆藏日本战犯画作述评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消失中的审判
审判
第一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