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年轻编辑推荐十本书

2010-11-15 03:51郑一奇
博览群书 2010年12期
关键词:策划出版社

○郑一奇

向年轻编辑推荐十本书

○郑一奇

我2001年从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岗位上退下来,这些年一直还在从事编辑工作:帮助一些出版社终审书稿,在一些大学为本科生讲授编辑业务。2007年,我参与策划一套“书林守望”丛书,是请业内一些老编辑,讲述自己职业生涯与体验的,现已出10册,其中有我一本《编辑的悟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本书总结了我30多年的编辑职业生涯,也把近年来向青年编辑传道授业的讲稿作了汇总。在书的附录中,我拟了一个“推荐给年轻编辑的阅读书目”。我从中选了10本书,重点介绍。

把握大势

在21世纪从事编辑工作的年轻人,首先要了解新世纪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出版人才的新要求。

这方面我推荐阅读周蔚华著《出版产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周蔚华是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他用当代经济理论对中国出版产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了21世纪初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作者认为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是:1.产业功能:出版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2.单位性质:出版单位正从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3.产业形式:多元化与专业化并重;4.产业结构:通过集团化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5.组织结构:出版企业内部结构将从垂直的线性组织向扁平化的网状组织转变;6.产业竞争:从单向度向全方位多元化综合竞争转变;7.人才资源:人才竞争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8.宏观管理:从直接的、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向间接的、法律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9.信息化: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范式转换;10.国际化:中国出版强国梦的必然选择。

我每次对新编辑讲课,开题即是“审时度势”,要讲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与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这本专著指出,未来需要的是“熟悉和掌握现代出版规律、具有国际眼光、善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策划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精通编辑业务的高级编辑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各个企业争夺的对象”。

关于出版业大趋势,还应当推荐阅读日本出版业研究专家长冈义幸著《出版大冒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在转制过程中,未来少数几家大型出版集团,可能占去中国出版市场份额的70%-80%,大多数出版社还是中小企业,这些出版社如何谋求生存、发展,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出版大冒险》介绍了日本13家出版社的生存之道。中小出版企业走产品特、新、优之路,这对大多数中国同行是会有启发的。这本书指出:出版业既是“智慧者的游戏”也是“冒险者的游戏”,这对年轻同行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编辑之道

年轻编辑要尽快成长成才,进入角度,担当重任,既要学习编辑职业技能,也要提高编辑职业觉悟。这方面可以读读拙著《编辑的悟性》,这难免有“王婆卖瓜”之嫌。我再郑重推荐两本权威教材:列入新闻出版署专业教材的《书籍编辑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

《书籍编辑学概论》的作者是三位编辑家:阙道隆(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总编辑)、徐柏容(曾任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总编辑)、林穗芳(曾任人民出版社编审)。这本书是在编辑学理论框架下写成的编辑业务教材。读了上编,我们可以从学理上了解书籍编辑工作的性质、特征、社会作用,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以及编者、作者、读者的相互关系。有的年轻同行会认为这些论述“学究气太重”,但是不了解这些理论概念又如何能尽快了解编辑工作的内在规律呢?下编探讨了编辑过程,研究一本书的编辑实践过程,涉及选题与集稿,审稿与选择,加工和发稿,编排与装帧,校对工作,新书介绍与书评,重印与再版。这些是新编辑迫切希望了解与掌握的具体编辑技艺。下编中也探讨了不同类型书籍的编辑技艺。

《编辑人的世界》由美国的格罗斯主编,30多位资深美国编辑合著,分三个部分:编辑角色;编辑工作现场;类型出版面面观。美国是发达国家,美国的编辑是在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从事编辑工作的,所以他们的经验对处在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编辑自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编辑究竟应当做哪些事情?美国同行认为,编辑要扮演三个角色:1.“狩猎者”。他要“多方搜寻,并挑选出可以出版的好书”;2.“治疗师”。他要“细心阅读作品中每一个字,详细而坦率地说出评语,并且建议应该修改之处”;3.“双面人”。他“在面对作者的时候代表出版社,在面对出版社的时候又代表作者”。三个角色一个也不能少。书中还谈到美国编辑的分工,策划编辑的作用,编辑如何能选到为出版社赚钱的书,编辑如何处理与作者及其作品的关系,美国编辑是如何看待“政治正确性”问题的,应如何看待把握书中的性爱描写,应如何看待编辑的品质和素养,如何看待商业大潮对编辑工作的冲击……美国的同行说得很直率、尖锐,“书籍从一开始就兼具思想论述和市场商品两种功能。”“我个人并不相信利润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假如你的兴趣是不计任何代价,求取暴利,你干脆去卖鞋子算了。至少卖不出去的鞋子,你还可以留着自己穿。”美国同行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同时兼顾读者阅读的文稿内容本身,以及这本书面对的文化及商业环境;他们也必须一方面照顾到作者精神上、情感上以及经济上的需求,同时也照顾出版社的利益。可以说,成功的编辑必须同时得到上帝和财神的眷顾”。美国同行还认为“编辑人的许多特点是无法被取代的,例如个人的品位、辨别能力、情感反应、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这些层面上,没有任何人和物能取代编辑的地位”。这本书文风甚佳,务实、直率、风趣,文体不拘一格,非常好读。

经营艺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要做的事是越来越多了。美国同行这样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一位出版社总编辑的朋友对我说过:“老一代编辑要学会的是服从;改革开放初期,编辑要学会策划;现在新一代的编辑要学会经营。”“经营”过去似乎是出版社社长考虑的事,现在却要求不少编辑自己当自己的“社长”,对每一本书的经济效益负责。经营涉及出版资金的筹划,出版项目的盈亏考虑,出版物的宣传、营销、收益。这方面我推荐两本书供参考。

《这书要卖100万——畅销书经验法则100招》,日本的井狩春男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作者是日本书店资深经销者,他大学毕业后即在图书总经销铃木书店负责发行工作,每天与数百种新书打交道,35年来,他阅书无数,单凭直觉即能迅速判断哪本书能畅销,他是日本少数预言《哈利·波特》一书能销百万册的先觉者。这本书是他专为编辑写的,书中列出制作畅销书的100条守则。他认为“只要‘贴近人心’就能成为畅销书”,畅销书要“亲近读者”,除了书的内容、书名、作者、提供的信息、定价、装帧,甚至选择哪家出版社都要细致考虑的。他还列出一些具体的促销办法,开列了一些在日本畅销的书目,这些对想学会“经营”的编辑都有参考价值,因为这是“书商”对你的“忠告”与传授的“绝招”。

刘拥军主编的《图书营销案例点评》(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本书点评了52个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著名畅销书的营销案例:如《雍正皇帝》、《哈利·波特》、《狼图腾》、《新华词典》、《话说中国》、《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编辑不仅要会编书,而且要有整体策划意识,一本书从立项开始,就要思考目标读者是谁,书的看点、卖点是什么,销售通路与方案,利润预测与营销措施等问题。这本书从具体案例入手,分类点评,认为营销成功的根本还是“内容为王”;打造某一类书的品牌也是成功之道;做书要有书的规范、风范,书的成功靠的是为百姓提供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绝不能供给一堆胡乱编造的东西;要学会找到每本书的特质、闪亮点,加以提炼升华;出版书要有规划方向,有战略考虑,这样才能连续取胜;要学会当“操盘手”在推销、宣传上有大动作;注意制造“明星”图书;学会用“网络”推广、销售图书……这本书介绍的是中国同行的实战经验。

激情与智慧

现在都说编辑工作越来越难做:一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压力;二是各种现代传媒对传统纸介质图书的压力。有的年轻朋友感到非常焦虑,又想不出办法,无所作为。把编辑推向市场确实是惊险一跃。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自然有磨砺编辑本领的一面,会培养出一批懂市场、善策划、能经营,制造畅销书、长销书的高手。但是也会有其负面作用,导致编辑盲目行动,跟风炒作,粗制滥造,甚至炮制“伪书”,唯利是图。也会导致编辑顾虑重重,精神不振。我开出的药方是编辑需要“激情”加“智慧”。这方面也介绍两本书。

一本是《为书籍的一生》,俄国的绥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绥青(1851-1934)是帝俄时代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出版家。这本书1922年交给苏俄出版局,直到1934年绥青去世后才出版。1963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译本。绥青从事出版工作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旧俄沙皇统治下,出版面临严密的、野蛮的检查制度,他历经各种出版险情与困局,还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出版家。这本书是他晚年写的回忆录,讲述他从一个农民、学徒工成为一名杰出出版家的传奇经历。这本书叙述生动,语言优美,出版者认为“或可作为一部情节动人的小说阅读”。

绥青14岁从乡下来到莫斯科,原打算到皮货商那儿学生意,因无位置,1866年暂时到沙拉波夫的书铺帮工、学徒。由此进入出版业。他进入书店后很快成了书店的骨干。他负责经营小石印厂,重金聘请好的画工,结果他印的图画漂亮好看,十分畅销。他善于选购市场写手拿来的稿子,并指导他们将普希金、果戈理的小说改编为通俗故事。后来他独自开书店、当老板。1883年他组建了图书出版股份公司。他认为图书经营之道是:非常有趣+非常便宜。靠这两条,他很快在市场上站住脚。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1884年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追随者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出版面向平民的有益图书,他们请绥青承担出版、发行业务。在和一大批作家交往过程中,他认识到出版不只是做生意,也关乎“文化”,书店的任务是为平民服务,把平民造就成读者。他改造了农民必须用的《历书》,把内容编得丰富又实用,每年销出600多万册,这也给他的出版业务做了大广告。后来他在多种类图书的出版中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他将世界公认的经典童话引进到俄国,还出版重头书《军事百科全书》《托尔斯泰全集》等。到1914年他的出版公司出的图书,占全俄国所有出版物的1/4以上。

第二本是日本的鹫尾贤也著的《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原是佳能公司的高薪职员,半路出家转到出版社工作,开始学编男性杂志,“不知所措”。他在急速压缩的工作过程中快速练就编辑的基本功力。他因工作出色而历任讲谈社“现代新书”总编辑,开创了“选书技巧”书系,推出《现代思想的冒险家》(31卷)、《日本的历史》(26卷)等兼具学术与商业价值的好书。这本书是他2003年退休后在上智大学讲了15堂《编辑论》的讲稿基础上编成的。他在《后记》中说:“几乎所有的编辑都是经验主义者,不教理论,因为他们确信编辑不是可以用言语教会的工作。这份工作里赌博的要素很浓,只看结果。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Sense(见识、感觉、判断力)的人不适合当编辑’,如果被贴上这个标签,那就玩儿完了。”“但不是所有的编辑都是才华横溢的大编辑,这世上不可能有那么多大编辑。因此,确有提高一般编辑技术的方法。”

这本书的最大看点是他把编辑能力的高下,归纳为三个问题,创意、策划与人际关系。他认为“编辑必须是策划者,是从无到有的创意人。没有策划不能行动”。编辑要发展自己的人际网络“具备这种识人的直觉,发掘写书的人才”。要学会“哄人”,让作者高兴地按时交稿。在与作者交往中,要有意识地充分发挥作者的才能,全心全意为作者着想。关于策划,他提出了策划评估三角形“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有没有销售”作为评估策划三要素。这是本编辑悟性甚高的著作,行文轻松、流畅。它实际上回答了什么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即创意策划+作者人脉+优质书稿。

另外,还有两本工具书是编辑应手头必备的:一本是《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另一本是《作者编辑实用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版)。

(本文编辑 宋文佳)

猜你喜欢
策划出版社
穿行城市中
穿行城市中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