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2010-11-14 11:30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3期
关键词:油气石油

媒体之声

从柴油泄漏事件审视工程安全问题

2010年1月5日

2009年12月30日凌晨发生的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柴油泄漏事件,已经开始造成污染。环保部门监测数字表明,黄河河南巩义大桥以西的地区,监测值已超标,巩义大桥以东的监测值仍正常。

从柴油泄漏事件本身来说,防控污染是当前第一要务,而类似于输油管道工程的安全性不能不得到检视。

石油管道被铺设在近距离河岸,设计时是否有充分的风险评估,是否设想到一旦泄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泄漏确系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施工不可能想挖哪就挖哪,相关部门对第三方施工有没有严格的程序约束?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些,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重大工程几乎成为现代化生活的基础和标志。工程之“重大”,不仅意味着能够带给现代生活可以想见的便利和利益,也意味着它对外部环境的改造程度和作用力之巨大,能够影响的范围前所未有地广阔,从而可能带给现代生活无法预估的风险。如果对重大工程缺乏严格而周密的考虑和控制,人类生活所面临的灾难也将难以估量。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横跨高山大河的全国性大工程也在纷纷上马,大力推进,这象征着国家的实力,也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

我们并非要反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但摒弃盲目乐观情绪,以对公众生活更审慎、更负责的态度去审视,去设计,将风险与利益进行同等考量,已经是一种必须。

(李 琼)

从香港的士“死火”事件看公共事件该如何应对

2010年1月5日

2010年开端,香港发生公交车辆“死火”事件。而发生“死火”的车辆都加了中石化的专用石油气。1月4日中石化回应称,中国石化(香港)油站有限公司已即时检验各个环节,并未发现石油气质量有问题。

眼下关于“死火”的原因,香港的专业人士有多种猜测。一种说法是天气转冷导致汽车“死火”。有些专家认为,可能是司机在仪器方面清理及保养不够,积聚了很多杂质,因此导致“死火”。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是石油气站提供了质量不好的油气。中石化表示,他们已经检验过油气的品质,而且已经通报给政府部门。

公共事件发生后,中石化主动委托中立机构进行检测,并且称会将结果公之于众。这是企业的一种负责任行为,也是香港社会利益团体透明博弈的一种表现。

此外,本次事件中专责石油气供应的香港机电工程署在相关团体的投诉发出后,就立即跟进事件,不仅要求中石化等检查油库和运送流程,还要求其他油品企业全面检查其产品质量,而且工程署还启动对全港12个专用加气站进行全面的“体检”。同时,为了解各方利益诉求及理由,该署还需要提出成立项目小组,逐一听取意见。另外,从1月4日开始设立专线电话处理“死火”投诉。

这样,在政府、企业、相关利益团体的透明博弈中,就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解决问题的好氛围。就此而言,此次香港“死火”事件对于有关方面处理同类公共事件不无借鉴意义。

(吴木銮)

南海油气基地建设宜早不宜迟

2010年1月6日

中央政府对海南的中短期规划中首次提出,未来将适时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笔者以为,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决定了其将是中国南海资源基地的“桥头堡”,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和开发空间,对南海油气基地建设宜早不宜迟。

按照惯例和进度来推算,海南的国家石油储备项目若是获批,那么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是最可能的开工建设的时间窗口。

海南地理优势决定了与中东主要产油国进行商业石油储备和石油炼化等方面的合作具有极大的商业和战略共赢可能。根据公开报道,中国数年前就曾与沙特签署了“一揽子计划”,其中关于一个600万吨的炼油项目若是能够进入实际操作层面,那么至少将有一个数千万吨的商业储油库项目作为配套工程,该项目不仅将连接沙特和中国,还将成为石油出口过度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沙特联系东南亚、东北亚的一条新纽带。当然,其中涉及的国际政治因素和国内利益分配因素复杂,并非一日可成,不过类似项目构想同样也适用于其它中东产油国。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东南亚一些国家近一二十年来在这个方面的动作过于挑衅和频繁,且这些国家引进国际石油公司进行的南海油气资源勘测和开发的举动,加剧了南海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虽然我国一贯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方针还将延续,但是加快海南的油气资源基地建设步伐应该加快,毕竟“有备无患”才是最佳的策略选择。如果非要给这个步伐加一个时间界定,那就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李云峥)

纤维素有望用于生物塑料生产

奈琪沃克公司网站

2009年12月11日

据悉,奈琪沃克公司(NatureWorks)首席执行长马克·佛布鲁根日前表示,公司有望在5~10年内开始使用纤维素原料生产生物塑料产品。该公司是美国农业集团嘉吉公司和日本纤维和化学品生产商帝人公司的合资公司。公司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塑料聚乳酸(PLA)。

佛布鲁根表示,他相信未来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将基于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使用纤维素原料可以避免与食物的竞争。

佛布鲁根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纤维素原料的推广使用可能还要5~10年时间,但这是发展的方向。到那时,我认为我们将完全可以与石油基产品进行竞争。”

奈琪沃克公司当前正在扩大位于布莱尔的PLA装置产能,第一阶段的扩能工作已经完成,装置产能从7万吨/年扩至9万吨/年。第二阶段的扩能工作预计在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届时装置产能将扩大至14万吨/年。

(晓 华)

欧盟炼油业面临严峻挑战

烃加工

2009年12月刊

日前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14届欧洲炼油技术研讨会上,欧洲石油行业协会执行官Martin Suenson表示,欧洲炼油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市场状况、新的管理规定以及生物燃料推广应用。

Suenson称,欧洲炼油工业面临的市场挑战非常严峻,包括油品供求的不平衡、需求低迷、赢利能力和竞争力低于全球其他地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9年欧洲油品需求大幅下挫,2010年欧洲油品需求仍将继续低迷,即使到2015年,欧洲新增油品需求也难赶上新增炼油能力的步伐。同时,生物燃料的推广应用也将降低油品的需求。

欧洲炼油工业还面临环境法规的挑战,这将削弱炼油业的竞争能力。欧洲炼油商当前正面临的管理法规包括: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性(CAFE)、国家排放上限(NEC)、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小组(IPCC)、污染物排放和转让登记(PRTRs)、大型燃烧装置(LCP)法规和燃料质量法规(FCD)。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TS)第三阶段规划将于2013年执行,这将对欧盟炼油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晓 华)

美加两国油品脱硫能力将下降

美国《油气杂志》

2009年12月9日

GlobalData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前美国和加拿大炼油厂瓦斯油和石脑油脱硫产能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大大低于2000~2008年时的增速水平。

该研究报告涉及的美国和加拿大共计134座在用炼油厂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瓦斯油脱硫产能从2000年时的283.48万桶/日,快速增长至2008年时的382. 16万桶/日,到2013年将缓慢增长至397.9万桶/日。年均增速将从2000~2008年时的3.7%大幅下挫至2009~2013年间的0.8%。

GlobalData公司同时预测,美国和加拿大炼油厂石脑油脱硫产能将从2008年时的459.83万桶/日增长至2013年时的463.79万桶/日,年均增速将从2000~2008年时的0.7%减少至2009~2013年间的0.2%。

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美国和加拿大炼油厂拥有全球原油蒸馏能力的22%,但瓦斯油脱硫能力占全球的36%,而石脑油脱硫能力占全球的40%。其中美国瓦斯油脱硫能力占全球总能力的32.8%,而加拿大占3.1%。

(晓 华)

2010年韩国石化出口面临困境

易贸资讯

2009年12月28日

分析师们日前表示,由于来自中国的需求开始减缓,2010年韩国石化产品出口商们将面临严峻形势,除非这些出口商们能够发现另外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

韩国国家贸易协会(KITA)的数据显示,2009年11月份韩国多数石化产品的出口量已经出现月度环比下降。

分析师们表示,2009年11月份韩国石化产品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一些新建石化装置在2009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石化产品进口国,对推动2009年石化产品价格的复苏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据韩国未来资产证券公司能源研究负责人Gordon Kwang表示:“由于中国新增石化产能的陆续投产,中国对石化产品进口的需求将减少,生产商们更加愿意在国内市场购买。但2010年韩国石化产品出口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因为仅仅是中国的生产商对来自韩国的石化产品需求减少,而全球其他地区对韩国石化产品的需求仍然较为强劲。”

(晓 华)

德国公司参与南罗斯油气田开发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杂志

2009年第10期

德国鲁尔天然气公司完成了对俄罗斯北方油气工业公司的股权交换的交易。北方油气工业公司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子公司,持有位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州的南罗斯油气田的开发许产证。

根据2009年6月鲁尔公司与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签订的合同,鲁尔公司的一家子公司格罗斯天然气公司的大部分权益将划归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此同时,鲁尔公司则获得北方油气工业公司的25%的权益。经过这次交易,北方油气工业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化如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拥有50%+6普通股;BASF拥有25%~3%普通股和3%优先股(无表决权);鲁尔天然气公司拥有25%~3%普通股和3%优先股。

南罗斯油气田位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州克拉斯诺谢尔库普地区,气藏为赛诺曼组(凝析油的含量很少)。该气田的天然气储量估计超过1万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为7000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为5000亿立方米。2007年10月南罗斯油气田开始投入开发,并将作为“北流”气管的气源地。

(高寿柏)

俄一石油公司管道与BCTO对接

俄罗斯石油网

2009年12月24日

近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总经理布伊诺夫向媒体宣称,该公司准备自建一条长度为64公里的石油管道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干线BCTO对接,并通过该干线每年出口340万吨石油。该公司的油田分布在伊尔库茨克州的北部地区。布伊诺夫声称,公司已完成新石油管道的设计工作,并报送俄罗斯国家设计总局审批。

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的原油现通过几条管道先运送至乌斯特-库塔,然后装上铁路油罐车向亚太地区出口。2008年该公司的石油和凝析油总产量为29万吨。

根据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的设计,管道在BCTO的7号输油站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干线对接,并将该公司的亚拉克京、马尔科夫、西阿扬以及达尼洛夫四油田的原油输入BCTO。除64公里石油管道外,该公司还计划建原油交接站和储罐及泵站。

石油管道线路的建设成本预计为5.77亿卢布,原油交接站的成本为4.78亿卢布。如审批顺利,该公司将在2010年二三季度开始管道施工,当年11月建成。

(高寿柏)

猜你喜欢
油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中国海上油气》2019年征订启示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欢迎订阅《中国海上油气》
石油PK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