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教育模块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

2010-11-09 10:15盛积龙
文教资料 2010年15期
关键词:学分制培养目标学分

盛积龙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民办高职教育模块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

盛积龙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采用学分制模式和开设模块化课程体系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从根本上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模块成梯度;重基础强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以“实用、够用”为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民办高职学校 模块 学分制 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面向企事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应当是:坚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自1998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民办高等院校在规模和层次上得到跨越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线人才,但是大部分民办高职采用学年制教育模式,不符合民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民办高职院校具有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充分利用市场及内部管理灵活性的特点,办学机制灵活,专业和课程设置紧跟市场,毕业生自主择业等。这些与学分制的基本特点相似相符,因此有利于民办高职教育学分制教育模式的开展。

一、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用学分来反映课程的地位、要求,全面衡量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数量与质量,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1]。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彻底革命,它与学年制有本质的区别。学年制的特点反映在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数量及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目标的几种统一管理上,而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学分和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成效的标准。弹性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学分制可以充分认可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这正符合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选择性和自由性。

二、学分制课程体系设置依据

(一)培养目标是构建学分制基础。

为了避免论述空洞,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环境工程技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分制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扎实的基本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该培养目标在人才层次上定位高等,类别上定位职业;岗位定位一线,业务定位应用。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种类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对污染的监测与治理也要不断更新。只有针对新型污染的变化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加适应社会,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是构建学分制的基本依据。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上做好功课,使学生具有环保一线工作人员所需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专业知识、心理承受能力、开拓创新等能力。

(三)人才市场需求是构建学分制体系的重要依据。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此专业课程体系须根据环境污染的发展而及时调整更新。职业技能要“够用、实用”,这既符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又体现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方向和职业素质构成。

三、学分制模块的设想

学分制模块是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为主轴,以教学计划实施为依据,以职业方向课程为主模块学分制,以职业基础和职业素质为两个辅模块学分制(图1)。职业素质模块指注重文化素质的公共课模块,即文化类和工具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满足生活需要,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职业基础模块指职业方向通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的通用能力。职业方向模块是由专业理论和实验、实训等课程构成,是培养学生某一个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

图1

四、学分制模块课程设置探讨

在教学模块中设置必修、限修与任修的框架结构,克服学年制中模式单一、专业面狭窄等各种限制条件。必修课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质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该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术课程模块和职业技能课程模块。限修课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它体现的是职业的专门方向。任选课指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潜能的课程。任选课可以跨系院跨专业。

(一)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有两个主模块(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是必修模块,突出专业特色。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主攻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主攻方向在选修模块中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使得专业知识更为系统,进一步强化所选专业方向。这样有的放矢地设置专业课程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亦能节省教学时间。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用、够用”的前提下,合并关系密切的课程,还应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静”指相对稳定的课程,此类课程为保证专业基本教学和人才培养而设置,具体而言指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课程。“动”指可变化的,此类课程为保证学生就业岗位而设置,具体而言指职业技能课和限选课(一个方向)。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要模块化。

根据学习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应将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为若干个模块,如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和职业实践操作模块(图2)。这些模块之间相互联系,自下而上,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互为依托,环环相扣,呈现梯度分布的模块体系。此体系充分体现“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教育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学习后续课程。

图2

(四)建立教研室,实行学分导师制。

为保证学生选课的合理与科学,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应建立教研室和健全学分导师制(导师是指在新手教师早期的教学活动中指导他们工作的有经验的教师[2])。学院所有专业应建立教研室,由教研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具体指导学生选课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选课观。导师可以保障不破坏学生专业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科学地选课,避免部分学生选课不当影响专业课的学习,也可以避免学生选课过于专业化,导致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不利于全面发展。

学分导师制实施需要辅导员协助,在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特长等基本情况下开展有针对性的选课有利于学生学习。

学分导师制实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是学分导师制的主体,学生与导师的相互沟通交流,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分导师制的实施。

[1]尚元明,朱新生.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普通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洁.高校教师实施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所属课题:本文是2009年度院级课题“自主创新的方法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分制培养目标学分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学分美食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