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景江 王正欧 宋晓洁 徐 辉 杨 丹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117)
“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左景江 王正欧 宋晓洁 徐 辉 杨 丹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117)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试行“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的培养。把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融入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在宏观思想指导下,“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体育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使体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目标成为可能。
“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目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践,当前尚无实践和固定模式。课题组于2006年开始在体育教学课中进行“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人格”的“三部式”教学研究。把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于一体,有效地将体育知识与掌握体育技术;体质测试标准与健康;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爱国爱校思想、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平衡的“三部式”体育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07级、08级、09级本科学生。
2.2研究方法
对学生健康状况、体育生活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56份,回收率91.2%。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0.8%。
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2006年以来“三部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第二阶段: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所有学生的初始信息。选出两个实验班进行“三部式”教学实践与两个对照班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做阶段小结,并撰写阶段性论文。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实验。
第三阶段: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第二次测试分析收集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总结报告。
3.1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运动情况
对三个阶段的大学生(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回忆高中三年级时期的健康与体育生活(表1、表2)。
表1 健康情况调查
表2 体育生活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锻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对参与体育锻练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仍缺乏认识。在学习繁忙时,能够坚持体育锻练的只占40%,能够坚持体育锻练的,男生比女生要好;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但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人数只占30%;从调查中发现,学生缺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只占20%;在学生的课余自由支配时间中,未能坚持每天体育锻炼,其中主要原因是有没有时间和不会运动以及受运动条件限制,没时间和不懂运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卫生与保健知识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明确,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存在片面性;能够在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整理放松的分别只占79%;能够为自己制定出一套锻炼计划只占42.9%。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证明,仍要加强体育与健康、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锻炼身体。
3.3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及体育能力
学生喜欢体育课,对学校的体育课感觉满意,喜欢自主选项教学;但体育能力比较差,虽然会1至3项体育项目锻炼身体的占62.7%;能够带同学做操的占64.3%;会创编体育游戏的学生有的占57.8%。基本达到要求,但体育课教学还存在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加强体育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下降与高三时期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学生的体育课程与其大学时代的体育生活方式不能继续过去的传统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
4.1结论
本课题主要是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就如何体现“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进行的实践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试行“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的培养。把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向着注重完善人格、培养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由单纯“育体”向全方位“育人”转变。在教学中,体育由服从于学生应试教育的“配角”,要向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担负重要作用的“主角”转变。具体地讲,就是在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对渗透功能的重视程度,将体育作为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贯穿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改变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和指导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2建议
1)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标准的实施落到实处,真正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和道德健康的目的。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创设一种能给学生提供更大自由度、更多自主权,内容多样、形式多元的教学模式。
3)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投入,确实改善教学条件,为体育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将所学知识尽可能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5)在体育教学中应进一步渗透体育人文学、运动人体学、健康教育学等内容。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知所以然”,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1] 林志超.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 陈补林.关于开设大学生“体质健康课”的研究与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29(5).
[3] 李明学.“健康第一”思想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00,21(4).
[4] 许毓成.关于体育与健康思想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2,9(5).
[5]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8.
[6] 沈跃进.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2).
ThePralticeResearchon“knowledge,Ability,Personality”EducationalObjectiveinP.E.Teaching
Zuo Jingjiang,Wang Zhengou,Song Xiaojie,Xu Hui,Yang Dan
(P.E. Department,Jilin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Changchun,130117,Jilin,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t school i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advancing an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The current program,integrating the “knowledge,ability,personality”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conducts a trial training schema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ability and character" in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This program integrates the accor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together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the culture and science education,and the education of life and sports skills and aims to help carry ou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s well as cultivate all-round talents,and conduct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ability and character
2010-03-12;
2010-05-10
吉林省教育研究类课题“关于‘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左景江(1966-),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0
A
1672-1365(2010)03-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