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模式的特性及演进

2010-11-08 10:13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竞技办学

张 平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体育部,四川 广汉 618307)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模式的特性及演进

张 平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体育部,四川 广汉 618307)

高等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但办学模式不尽相同,特性也不尽一致。作为我国体育和高等教育融合产物的体育高等教育,是在学习苏联教育时,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单一的师范型向师范教育与总体体育的结合,再到以体育为主,多学科发展的模式。高等体育教育特性与模式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紧密相依。从理论上弄清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把握好前进方向,对于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体育高等教育;模式;特性;演进;建议

1 前言

新中国高等教育已走过60多年的办学历程,回顾其体系的初创,几乎是从学习苏联开始的。从194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的院系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在高校类型,学科结构和地域分布等方面,基本上形成了类似苏联模式的较稳定体系。比如:学习苏联大量设置本科性院校,仅体育院校就达10多所,且不少是从原综合大学体育系迁出合并的,作为我国体育和我国高等教育融合产物的高等体育教育,理应会更多地受到苏联的影响。比如体育学院,中央直属的归原国家体委管理,其他的基本都由地方体委主管(图1)。以当时国家体委所管理的6所体育学院为例,其培养模式完全照搬苏联体育学院做法,本科重“三基”,研究生则分术科、学科不同模式培养,而且只有大约相当苏联副博士一个层次[1]。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从1950年代初在许多方面学习苏联的做法,至“文革”前基本形成体系,其形态上与苏联体育高等教育有相似也有不同的方面,比如苏联体育高等教育没有专科教育而我国专科成分不少,苏联的竞技体育与体育高等教育几乎不可分割,而我国竞技体育自成体系,但本质上、主体上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仍未脱离原苏联模式。

图1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体系结构图

2 关于体育高等教育模式的概念

体育高等教育模式是体育高等教育体系中若干重要方面和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特色,这种关系及特色应是从宏观上把握并加以抽象化的[2]。就某一时期而言,体育高等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结构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其中人才培养是其核心,因为教育活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就要求必须融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于一体,任何高等教育都会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演进过程,之后高等教育体系才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结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高等教育也必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理论因素的影响乃至制约下逐渐建构演进。在建国初期建立的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基础上,为数众多的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较为成型的体育高等教育体系,应包括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体制模式,高等教育结构模式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模式的一些特性和演进过程。

3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及演进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培养目标上,师范院校体育系培养体育师资,体育院校培养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运动员、裁判员,课程设置以竞技活动为主要参照系,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竞技项目的学习被强化。有的体育学院以运动项目设系,如球类系、体操系、田径系、游泳系等,研究生层次也出现过体操研究生,篮球研究生等,其专业面之窄由此可见。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状况所有改观,然而体育类专业数目过多,专业口径过窄的状况仍未解决。(见表1)

表1 我国体育院校专业、学科设置一览表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对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应致力于以下方面:

一是树立宽泛的体育专业观。体育类各专业均要加强公共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建设,加大人文教育课程,且要与体育运动技术类课程相融合。今后的体育专业人才,主要分为应用型人才,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要较精通体育运动技术同时要有从事体育工作较宽的人文知识面和科学知识面。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要具有较全面而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在体育研究生教育方面,以前基本上移植前苏联做法,研究方面划分双轨制。一是“学科本位”,比如通常所说的学科性研究方向,是按学科体系本身来划分设定的。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等;二是“运动项目”本位,即通常所说的术科研究方向,是按运动项目划分的,如篮球、游泳、体操、田径等研究方向。这种“学科本位”和“运动项目本位”我们一直沿袭至今[3]。研究生层次应将两类专业方向更好统一起来,将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更好地统一起来。

二是重视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关键问题,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性质的专业,必须有自己的课程体系。80年代中期以来,体育类专业设置较为单一,体育院校大多只有体育教育,武术和运动训练专业。80年代后期到现在,专业数目增多以达10余个,而且有新的体育类专业在试办或申办。过去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太死,课程门数少而学时太多,主干课程教材全国统编。应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类,体育人类社会学科类课程建设,并加强老课程改造。应多设选修课,以适应不同个性发展,各课程可进行全国性教学研讨,但不强调统一出教材。

4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体制模式及演进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目前有三种结构类型:一是独立的体育大学或体育学院;二是师范院校的体育系科;三是综合大学的体育系。体育单科院校的设置主要是苏联模式。其弊端主要反映在:一是专业面过窄,二是难于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以及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有多方面适应能力的人才。体育高等教育旧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办学体制单一,全由政府包揽体育高等教育。在旧体制下几乎不可能有民办或其它办学形式体育学院存在,而各种社会力量乃至个人蕴藏着很大的办学热情和潜力。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一直落后于社会需求,其重要原因就是办学体制单一,忽视社会力量办学,时至今日,体育高等教育的情形并无多大改观,办学形式较为单一。

其次,是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客观上限制了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原除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六所体育学院外,还有分属地方教育厅或体育局主管的体育学院,以及设在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体育系。复杂的隶属关系,传统的部门所有制妨碍了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

为了克服旧体制的种种弊端,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体育高等教育由应教育部、体育总局、地方教育部门和体育局多头管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如将“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的北京体育大学办成体育总局所属的研究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学术性人才和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为主要方向。原属体育总局的体育学院由地方教育部门和体育局共管,重点满足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需求。其他原属地方管理的10多所体育学院可与相关的单位进行合作共建、合并等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积极注入民间资本,解决规模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积极利用体育学院的优质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发展竞技体育,既可满足奥运争光计划,又可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5 体育高等教育结构模式及演进

体育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内部结构构成体育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

体育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是各层次发展的不均衡。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层次结构不均衡的状况在诸多学科已得到很大程序的改善,但体育高等教育的情况相对较差,体育院校以及开设体育类专业的高校已有350多所,但有独立授予体育学科博士学位权的院校只有三所,而且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只有10余个,要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目前的层次结构模式还需要进行改革调整[4]。体育高等教育必须在本科规模适度的基础上,加强、加快、加宽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层次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博士质量的提高,同时,体育高校内部也应进行调整,各校要办出特色,规模适度。

6 现阶段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办学弊端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模式特征及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其办学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建议。

6.1目前体育高等教育模式不够清晰,体育院校的各自特征还不够突出

通过分析看出,上世纪后20年间是各类体育高等教育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就办学规模和模式而言,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办学特色,但随着改革和发展,各自特征还不够突出。各类体育院校都要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办学宗旨不仅要体现出时代特征,还要有一定的发展战略,只有努力抓住办学宗旨,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6.2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职能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无论是在1960年提出的“三位一体”培养目标,还是国家体委提出的“三结合”模式,其目的就是要求体育院校的工作重点不能忽视运动训练。尤其是随着“科技兴国”“举国体制”的提出,已不仅仅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加强训练,而是要求体育院校充分发挥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职能。办学多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一些体育院校不同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较之我国的整体竞技发展结构,其职能还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5]。

为了更好的发挥其竞技职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强体育院校与体育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以解决经费入手,促进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鼓励体育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协会、俱乐部参与体育院校的办学管理,以增强体育院校办学活力;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具体的支持。

6.3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坚持“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三位一体”办学模式与“三结合基地”优势互补,实则异曲同工,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统一发展的“集约化”办学要求。实行教育、训练、科研三位一体,学生和运动员可在相应的层次接受不同的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运动员,而且从更深层面上涉及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体制,竞技体育体制,如何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6]。

6.4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办学理念落后,导致办学形式各自为政,缺乏战略高度

学科单一,专业方向过窄;办学规模、层次低下;人才培养规格不高,专业改造滞后等问题是现阶段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弊端直接带来的后果。

联合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联合办学也是目前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联合办学并不等于合并,而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强强联合,进行优势互补,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可以有两种形式作为参考,一是学术资源优势,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这种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有长远的前景。一种是突出地域特征,即与地域相近的同类或异类院校之间开展联合办学。其优点是时空距离近,合作起来经济、方便、高效,这种形式在其它高校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7 结论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其模式和特性受其历史局限性,在不同的时期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严重影响了现阶段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进而制约了我国体育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在其50多年的历程中,曾有相当长的时间沿袭原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和体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法规。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在反思旧模式,探索新路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期间,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使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高等教育体系、模式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紧紧相依,也受到这些因素较大影响和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方面一直走在社会的前列,但体育高等教育改革却举步维艰。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是一项比其他改革更加复杂、艰巨的工作,它的演进和发展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1] 谢雪峰.体育论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29-130.

[2] 谢雪峰.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

[3] 张雪霞.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6,16(1).

[4] 王冀生.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 王凯珍,潘志琛,潘永芝,等.新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建设与发展50年回顾[J].体育科学,2002,22(1):1-3.

[6]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战略发展之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10):49-50.

ThePeculiarityandEvolutionofSportsHigherEducationinOurCountry

Zhang P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China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Guanghan,618307,Sichuan,China)

Sports high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set up sports colleges even though the ways of running the colleges and the peculiarities are quite different.In our country,as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higher education,we copied the pattern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when we tried to learn from its educational patterns.So ours experienced from the onefold unity of the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and the collective sports to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of multi-subjec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ports.The formation of the peculiarity of the sports higher education is closely interdependent with the definite social politic,economy,culture and tradition.Thus,it dir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higher education if we make clear the college-run peculiarity and patterns of sports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ory and hold the proceeding direction.

sports higher education;pattern;peculiarity;evolution;suggestion

2009-09-20;

2010-02-17

张平(1970-),男,四川遂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航空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

G807

A

1672-1365(2010)03-0103-03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竞技办学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