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老工业基地,传统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控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很重。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部署要求,制定并实施《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7的行政手段,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初步形成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连续3年持续下降,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8年各省市区节能减排考核结果中排名第二。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9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84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6.03%,比2005年下降20.1%:国家环保部初步核定,2009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67万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8.92%、10.68%,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和减排任务。主要做法是: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体系。坚持把加快结构调整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方向.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工业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先后推出1 20个重大工业项目,逐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 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 119.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韵92.80%。“十一五”以来,天津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9%,同期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年均增长仅为10%。二是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切实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任务,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先后推出6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区,服务业的规模、比重、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0 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5%。三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项目开工建设条件,定期公布全市各产业平均能效情况,作为项目招商引资依据,近年来我市新建、扩建、改建工业项目全部符合节能规范和环保要求,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工艺、设备及产品进行限期淘汰,先后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等企业近百家。今年计划再关停小火电机组12.5万千瓦,淘汰炼铁能力89.2万吨、水泥产能60万吨。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增长方式。坚持以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探索三次产业共生机制,逐步形成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三次产业互动二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一是大力推动循环经济“11253"工程。即建设100个国家级、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建成1个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连通国际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搭建20条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骨架,培育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泰达”、“子牙”、“临港”、“北疆”、“华明”5种模式,建立和完善人才技术、政策法规、生态保障3大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东丽区华明镇因充分体现“节约环保、宜居生态、工农耦合、产业联动”的循环经济理念,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向全世界展示其建设成果。二是加快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目前,全市从事再生资源经营企业超过2000家,打造了废不锈钢、废旧电器等十几个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再生资源回收的网络布局,年废物回收总量达540万吨,营销规模225亿元。同时积极发展废物末端处理资源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钢渣、碱渣、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年处理生活垃圾60万吨,年发电量达到1.9亿千瓦时。三是着力发展循环利用技术。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泰达循环经济促进中心等科技平台,研发应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技术成果。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到94.04%,工业节水居国内领先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每年1.5亿吨,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每年20亿立方米。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坚持健全制度和强化考核.大力推行覆盖全市、条块结合、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节能减排机制,初步形成源头严格控制、过程动态监管、绩效科学考核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一是强化监督考核。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有关部门、区县和企业集团中,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节能减排三级管理考核体系日趋完善。在节能降耗方面,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能源利用状况年度报告.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在减排治污方面,将各区县、各责任部门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二是完善法规制度。印发了《天津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天津市能源审计暂行管理办法》及天津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等政策法规,使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操作性更强。三是健全激励机制。从2007年开始,我市每年设立2000万元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至目前已重点支持4 1个循环经济项目,带动相关投资20.45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节煤18.53万吨、节水33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9万吨。四是积极改革创新。切实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作用,成立国内首家碳金融综合性试点,全力打造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2008年9月成立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当年完成我国首笔基于互联网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2009年完成我国首笔基于规范碳足迹盘查的碳中和交易,并率先启动了“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
4.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社会环境。坚持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把节能减排变成全民自觉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新风尚。一是机关带头节约资源。下发《关于加强市级党政机关节约资源工作的意见》,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分期分批实施政府办公楼空调系统低成本改造工程;对260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用能分项计量;推行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环保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二是动员全民绿色消费。通过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生态社区、实施绿色生活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引导人们树立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严格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集中力量发展公共交通。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建居住建筑三步节能技术标准,累计建成三步节能住宅5600万平方米;共建成节能住宅11 449万平方米,占城镇住宅总量的62%。三是广泛宣传形成共识。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引导合理消费;开展节能减排企业示范基地选树活动,对节能、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定期给予表彰、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节能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开展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绿色照明进万家”、“夏季空调不低于26度”等专题活动,倡导绿色、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