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莹
(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 264000)
谈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主语问题
宋雪莹
(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 264000)
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阐释汉语主语问题,其基本观点是:汉语是一种隐性主语语言,位于句首的表处所、时间、工具、方式的词语实际上是标记化了的主位。以往很多学者将其语法功能定为主语,实际上是混淆了主位与主语的区别,按照韩礼德的观点,主语是一个交际行为小句的功能负责成分。
系统功能语法;主语;主位
一般来说,主语的确定对于形态复杂的印欧语言来说相对容易,但汉语却是注重意合的语言,没有丰富的形态系统,各类语法成分缺乏显性的标记,行文造句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意念的连贯,而非结构的完整,换句话说,汉语是一种略于形式而注重语义语境的人文主义语言。对于这样一种语言,形态性的定义主语非常困难,而在语义标准的选择上学者们却分歧严重。上世纪50年代就曾经展开过一场关于汉语主语宾语问题的大讨论,吕叔湘(1946)、黎锦熙(1955)等都认为应按照施受意义来确定主语。而徐仲华(1956)、颜景常(1956)等则提倡根据结构形式,尤其是语序来划分主宾。虽然最终大家都认识到了应该兼顾意义和形式两种析句方法,但这场争论没有得出共同的结论,依然给我们留下了重重疑问。
在笔者看来,这些关于主语的讨论缺乏一种关于语言性质、功能的总体理论的指导。语法分析方法与对语言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把语法分析置于一个关于语言总体认识的理论框架内,而不是过于细节化的单纯的语法研究。
英国学者韩礼德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观察语言,注重语言的意义功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功能语法。这一理论将语法、语义、语境结合起来,表明它们之间是一种实现与被实现的关系,因此是一种比较适合分析汉语的理论,目前国内许多汉语界、外语界的学者在应用这一理论分析汉语上做出了不少成果。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阐释汉语主语问题,基本观点是:汉语是一种隐性主语语言,位于句首的表时间、处所、方式的词实际是状性成分,是标记化的主位,以往很多学者实际上是混淆了主语与主位的区别。主语,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是“一个交际行为小句的功能负责成分”(胡壮麟&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2005: 125)。
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符号系统,至少包括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层面,并用“实现”这一术语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位于最上方的语义层包括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人际功能(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及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和语篇功能(把语言成分组织成语篇的功能)。
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既是直接、同时体现在词汇语法层的小句结构中,又是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根据其三大功能对同一个小句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体现概念功能的是及物性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为所想分成若干“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如:
体现人际功能的是语气和情态系统,体现语篇功能的是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其中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是语气和主位。笔者认为,主语的确定主要依赖人际功能层面的语气系统,而标记性主位和无标记主位的区分则可以消除此前的一些误解。
语言除了表达讲话者的经历之外,还赋予了讲话者一定的交际角色,使其可以在某一情景中表达一定语气,或陈述,或提问,或命令,进而表达讲话者的身份、态度、判断、评价。这就是语言的人际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借助语气系统来实现的。韩礼德关于主语的概念是与语言的人际功能:语气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语与限定成分(表时间或说话人的判断)一起构成语言的语气系统。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次序体现小句的人际功能,表达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是作为告知者或提问者在与别人交流信息,还是在提议或命令,如:
陈述句①中主语在前,限定成分在后,表示说话人只是在提供某种信息。而句②是疑问语气,要求听话人回答,主语与限定成分的次序交换。句③则是毫不客气的命令语气,主语和限定成分全部都省略掉了。
当然,这个例子是英语的,在用来分析汉语时应做一些调整。但这种语气分析就为主语+谓语的结构提供了新见解。在主语+限定成分这一结构中,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题,使其成为实际存在的、可议论的概念。对命题进行议论必须有参考的依据,限定成分的功能就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例如:
My aunt has given John that precious book.
No,she has not!
Iwish she had.
She hasn’t,but shewill.
Will she?
Shemight.
在这一连串语句中,限定成分是反复重复且有争议的一部分。同时,在语气系统中,主语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即主语是一个交际行为小句的功能负责成分,是对命题有效和成功时的负责成分。比如,祈使句“stop biting!”,其交际功能是命令,命令的服从与否取决于隐性主语“you”。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主语,我们探求的实际上是它的语义价值,这就摆脱了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对主语的形态性定义。
系统功能理论尤其适合应用于汉语多NP句的主语确定。袁毓林先生在《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一文中认为,N的最大限度为5。胡裕树《〈现代汉语〉使用说明》认为,如果句首有多个NP,应赋予它们不同的语义角色,这些语义角色按照下面的优先序列确定为主语:施事、受事、工具、处所、时间。然而这种处理方法失于繁复,实际上,这些语义角色中只能有一个对命题的有效性负责。如:
①这事老高有办法。
②车票他要卧铺。
③这出戏主角是孙悟空和铁扇公主。
④这些碗你热水洗。
⑤这篇文章我的意见最后一段你最好补充点材料。
在上面这些例句中,实际对命题有效性负责的还是下划线的词语。拿例句①来说,这句话是一个陈述句,其人际功能是提供听话人一个信息,主语在前,限定成分在后。此句可算是一个命题,此命题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没有办法”,若是有办法,命题是有效的,若没有,则命题无效。而对此负责的是“老高”,而非“这事”。所以“老高”应该为此句的主语。其余例句同理可证,在此不多作赘述。
所谓语篇功能是指把语言成分组织成语篇的功能,主位是小句语篇功能层面的一个术语。韩礼德把句子划分成主位、述位两部分,把主位定义为“小句的第一个成分”,“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主位又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复项主位包含三个方面的成分:即概念主位(与概念功能相关的第一成分,如参与者、环境、过程等,表达概念意义)、人际主位(与人际功能有关的第一成分,表达人际意义)、和语篇主位(与语篇功能有关的第一成分,表达语篇意义)。如:Well,but Ann,surely the idea isgood.在这句话中,从开头到idea为止都是主位部分,在这个复项主位中,well和but属于连续、连接成分,表示语篇意义。Ann和surely分别属于称呼和情态成分,是人际主位,the idea表示小句的概念意义,是关系过程中的参与者,充当概念主位。
在小句的概念功能层面上,充当概念主位的一般是过程的参与者,在物质性过程中一般是动作者。这时主位与主语是重合的。如例句中的idea既是主语,也是主位。这种主位被称为无标记主位。但也有不重合的情况,比如:
On Sundaymorningmy lovewill come in.
在这一句中,“on Sunday morning”也是与概念功能相关的,是一个表时间的环境成分,此句中它是第一个成分,由它担当了概念主位,与一般的情况不相符,这个主位就称为标记性主位,它的出现一般是由于说话人希望强调某种成分。在这一例句中,人际功能层面的主语是“my love”。
3.2.1 前人的研究与问题
我们前边提到过胡裕书、袁毓林等确定主语的方法。他们把句首的多个NP赋予了不同的语义角色,并确定了其优选序列。再早一些的学者,如赵元任先生,明确提出时间、处所的词语用在句首都是主语。他所给的四个例句是:①今儿冷。②这儿是哪儿?③今儿不去。④这儿不能说话。在赵先生看来,两个“今儿”和两个“这儿”均是主语。他强调汉语是名副其实的话题语言的说法,把主语等同于话题。
1985年,朱德熙先生发表了《语法问答》,再次论证了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的问题,并把主语定义为“陈述的对象,即说话的话题”(朱德熙,1982:17)。他认为“今天种树”与典型的主谓结构“他们种树”之间存在一系列平行格式,因此“今天”也可看作主语。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混淆了标记性主位与主语之间的区别。按照韩礼德关于主位、主语的论述,“今儿他们不去了”这个小句中,同时体现了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在概念功能层面,作主位的是一个表时间的环境成分“今儿”,因此是标记性主位,不是主语,真正的主语是人际功能层面对于命题有效性负责的“他们”。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把表示方式、时间、工具、处所、客事、系事等的词语标记化,放在句首,但这并不等于把他们当作主语。如:
当然,韩礼德的模式原本是应用于英语的,而汉语的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句首的NP可达五个之多,也就是说还有许多“次标记成分”,这与汉语独特的语序有关,但并不影响主语在小句人际功能层面上的确定。
3.2.2 汉语的隐性主语
前面提到过,在汉语中,像“这事有办法”“晚上会下雨”之类的句子在语法上也是可以接受的,既然我们把“这事”“晚上”当作标记性主位,那么这句话的主语又是哪个词呢?
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到汉语时,都指出汉语语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隐性。按照传统语法的术语,句首的时间词、方式词、处所词只能是状语,而真正的主语隐含在状语与谓语之间。我们可以根据语义把缺省的主语还原。有时虽不能还原一个具体的词,但主语的实体性依然可以感觉到。如:
昨天(警察、我们、张三…)抓住了三个小偷。
东院(我们、单位…)盖了一栋教学楼。
(我们、领导们、王明…)形式主义地看问题。
汉语是一种语义性的语言,注重语言表意功能的系统功能语法能很好地分析汉语。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内对汉语主语问题进行了简单而系统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主位—述位模式,区分主位与主语的不同,认清汉语隐性主语,以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汉语主语确定问题。限于笔者的汉语水平,本文也只是提出一种尝试,未能细化,还有很多细节期待解决。
[1]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黎锦熙.主宾小集(上)[J].语文学习,1955,(9).
[4]吕叔湘.从主语、宾语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
[5]徐仲华.分析句子应该从语法标志出发[J].中国语文,1956,(9).
[6]颜景常.从意义与形式的关系上看汉语被动句的主语与宾语[A].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C].北京:中华书局,1956.
[7]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中国语文,1996,(4):241-245.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朱德熙.语法问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0]周同辉,张彩霞.汉语主语的隐含与英语主语的显化[J].外语教学,2003,(5):35-38.
[11]赵元任.Mandarin Primer[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9.
System ic and Functional Grammar and Subject of Chinese Language
Song Xueying
(Dpet.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Ludong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000)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subject of Chinese language based on Halliday’s the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Themain idea is that Chinese isan implicit subject language,and words that indicate place,time, instrument,and manner at the beginning of sentences aremarked theme.Many researcherswho define them as subjects actually confuse the distinction of subject and marked theme.According to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subject is the responsible elementof a interpersonal clause.
systemic and functional grammar;subject;Theme
H31
A
1009-2080(2010)04-0081-03
(责任编辑:张连军)
2010-03-26
宋雪莹(1983-),女(汉族),山东青州人,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