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综述

2010-11-06 06:3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北京100037
中国环保产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钢渣危险废物排放量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北京 100037)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综述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北京 100037)

综述并分析了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况,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综合利用;行业发展

1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概况

1.1 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排放及利用情况

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0,127万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82万吨,比上年减少34.7%。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357万吨,比上年增加25.8%;危险废物排放量718吨,比上年减少30.0%。2001-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见下表。

2001-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

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23,482万吨,比上年增加11.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2.2%;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1,883万吨,比上年减少9.3%。其中危险废物贮存量196万吨,比上年增加27.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48,2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8%,其中危险废物处置量389万吨,比上年增加12.4%。2001-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量年际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量年际变化

从上表及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包括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持续增加,使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逐年下降。

1.2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超过100万吨的省市有山西省和重庆市。这两个省市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48.8%。各省市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排序见图2。

图2 2008年各省市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排序

1.3 主要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超过60万吨的行业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4个行业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统计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68.0%。

1.4 各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2008年,国内纳入统计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共518座,比上年新增196座。除云南和西藏无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外,其余各省份均有数量不等的处置厂,最多的是广东省,共86座。

2008年,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的总运行费用为32.5亿元,比上年增加88.7%;危险废物日处置能力为19,362吨。其中,焚烧处置能力为13,909吨,填埋处置能力为1701吨;危险废物实际处置量为130万吨,比上年增加13.7%。其中,焚烧量98.9万吨,比上年增加26.5%,填埋量16.6万吨,比上年减少42.9%;危险废物贮存量为196万吨,比上年增加27.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22.9万吨,比上年增加35.1%。

2008年纳入调查的县及县以上的医院为10,842家,共有232万张床位;医疗废物处理设施4555套;医疗废物产生量为30.1万吨,医疗废物处理量为29.5万吨,其中送往集中处理厂的处理量22.6万吨。

2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况

2.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况

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是综合利用。在这方面,我国已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即以大宗利用为主,兼顾多功能、高效能的利用,在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大力研究和开发了工业废渣耗用量大的水泥、墙体材料、筑路、填方等方面的技术。化工、石化等行业还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方面开发了无废、低废的清洁工艺技术。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逐年上升。

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3,482万吨,比上年增加11.9%,综合利用率达64.9%;其中,冶炼废渣22,900万吨,粉煤灰25,634万吨,煤矸石15,021万吨,尾矿112,35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1,883万吨,比上年减少9.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48,2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8%。

其中几个大宗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概况如下:

(1)煤矸石

全国国有煤矿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堆积量在20亿吨以上(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40%以上)。

煤矸石的主要综合利用途径是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制砖,另外用于井下充填、复垦造田、筑路等。预计在2010年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将达到70%。

(2)粉煤灰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很快,利用价值逐渐提高,由最初的只是工程回填方面的利用技术发展到建材制品、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目前非常重视高附加值方面的应用,如水处理;提取微珠、碳铁、铝、洗煤重介质、冶炼三元合金、高强轻质耐火材料和耐火泥浆;作为塑料和橡胶的填充料,制作保温材料和涂料等。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粉煤灰利用率将达到70%。

(3)赤泥

我国氧化铝产量达到346万吨,每年产赤泥量也与此相当。目前大部分是堆存,少量的用于生产水泥。制约赤泥用于水泥生产的问题是,赤泥中碱含量高,限制了水泥生料的配比。我国应用赤泥最好的山东铝业公司也只应用了产生量的1/3。

(4)钢渣

2004年我国钢渣的产生量为3819万吨,钢渣利用率约为40%。钢渣的利用途径,一是作为烧结矿原料和炼钢的返回料;二是在建筑材料行业应用。但由于过度使用钢渣会造成磷的富集,尤其是现在钢厂普遍采用富矿冶炼,推行精矿入炉的方针,致使返回烧结利用的钢渣越来越少。一些钢厂在混匀烧结矿中加入1%左右的钢渣,而且是间断式配加。在建筑材料行业中的应用,作路基材料、回填材料和水泥原料等比较多,但由于钢渣的不稳定性,其利用也受到了一定制约。

(5)污泥

2009年,国内的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湿污泥近10万吨,按目前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日产生湿污泥量计算,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每天产生湿污泥(含水率为80%~85%)至少达到近17.5万吨。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现阶段污泥处置仍以填埋为主,污泥利用为辅。污泥焚烧较少采用。填埋处理由于占地多、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后续处理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2.2 伴生矿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在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生、伴生矿产比重为80%左右,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但我国约有2/3具有共生、伴生有用组分的矿山未开展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煤系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

目前,我国矿产的采选回收率平均比国际水平低10%~20%;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8.2%左右,与国外60%的综合利用率相差甚远。

2.3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

目前,全国主要回收企业有10万多家,各类回收网点约20万个,回收加工厂1万多个,各种回收人员达1500万人以上,其中约有1300万人从事个体回收,承担了再生资源市场80%的回收量。近年来,我国每年回收再生资源1亿多吨,进口再生资源4000多万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1.1亿多吨的工业原料。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进展趋缓。初步统计,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轮胎、废家电及电子产品、废纸以及报废汽车拆解、报废船舶拆解等八个大类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1.161亿吨,比2007年的1.146亿吨增长1.3%,回收总值2574.3亿元,比2007年的3178.4亿元降低了19%;进口总量为4240.44万吨,较2007年增长5.5%,进口总额为150亿美元,较2007年进口总额降低20%以上。

几种再生资源处理概况如下:

(1)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目前我国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造粒,再生利用和制造复合材料。据估计,我国废旧塑料产量达到450万吨/年,利用率约40%。

(2)废旧轮胎的处理利用技术:我国废旧轮胎的处理利用主要集中在再生胶工业和翻胎业。近几年胶粉的生产也有很大发展。胶粉改性沥青在公路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据统计,国内每年产生的废橡胶量约为200万吨,利用量为130万吨,利用率为65%。

(3)废弃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处理技术:废弃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处理利用过程包括拆解的元器件的回收重用和物料的回收利用。物料回收利用就是通过回收其有用成分实现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火法回收、湿法回收、机械分离及生物回收等。我国每年产生约230万吨电子废弃物。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上升,且增长速度加快;历年欠帐未清,又有新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

(2)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尚未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一些地方还停留在末端治理的思路、方法和忙于事后补救的阶段,忽视全过程管理;

(3)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利用和处置技术水平较低。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资金19.7亿元,占工业污染源治理总投资的3.6%;

(4)固体废物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仍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环境监督管理能力薄弱,人力缺乏,经费不足,手段落后;

(5)固体废物管理基础性工作薄弱,至今仍未建立起完整、翔实的档案和数据库,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有关统计数据与实际现状存在较大偏差,不能反映实际状况,导致“家底不清”,严重制约了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监管等。

4 对策及建议

4.1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促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目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仍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由于投资大、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积极性,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压力。大量事实表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据测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固废排放近4000万吨;再生资源产业每年为工业发展提供1亿多吨的优质原料。2008年,按再生资源回收总量1.161亿吨计算,与使用自然资源或矿产资源相比,可节能1.4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耗量的5.2%,可减少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60.8万吨,占全国COD排放量的12.1%,可减少SO2排放313.5万吨,占全国SO2排放量的12.5%,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4.2 增加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

目前,在工业固体废物方面应重点支持的领域和关键技术有:

(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方面

1) 开发工业废渣的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工业废渣高附加值、无污染的绿色建材技术,如:生产复合材料、尾矿微晶玻璃、轻质建材、水泥替代品等;2) 开发伴生矿综合利用和有价金属回收技术;3) 开发污泥处理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污泥除臭灭菌技术;重金属除毒稳定化技术;污泥调质高效脱水技术;污泥综合利用技术等。

(2)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方面

1)危险废物安全填埋、防渗技术: 利用国内丰富的膨润土资源优势,研制开发高效人工合成薄型膨润土防渗卷材;2)危险废物焚烧技术:按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原则,开发处置规模大于日处理30吨/日的旋转窑焚烧炉、热解焚烧炉和熔渣式焚烧炉;3)危险废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针对难处理的特殊危险废物(如废溶剂、PCB、农药废液等),开展等离子体高温处理技术的研究,研制和开发出微波等离子体炬和电弧等离子体炬等关键设备;4)焚烧飞灰的处理利用技术:焚烧飞灰高温煅烧资源化工艺技术研究;焚烧飞灰熔融高温高频富氧助燃的熔融工艺技术研究;5)危险废物稳定化技术:化学药剂稳定化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其主要优点是在废物中添加少量药剂,就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稳定化效果;6)铬渣处理利用技术:开发有效、实用的铬渣无害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特别是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铬渣综合利用技术,彻底解决铬渣污染问题;7)医疗废物焚烧技术: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原则,开发适应医疗废物处置的焚烧炉,在同等处理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外先进水平;8)高压蒸汽消毒技术:开发高压蒸汽灭菌技术,解决边远县区及难以转运到集中处理设施的边远乡镇医疗废物的消毒处理。

(3)非传统类或产品类废物方面

1)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处理利用技术:印刷电路板中有价物质的再生利用技术;镍镉(Ni-Cd)、镍氢(Ni-MH)废电池再生利用技术;2)开发废旧轮胎的处理利用技术:废旧轮胎翻新技术;废轮胎胶粉的生产技术;胶粉橡胶制品生产技术,如:塑胶枕木(代替铁路用的木材枕木),大力推进胶粉改性沥青道路材料;3)开发废旧塑料处理利用技术: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废塑料无公害处理技术;生物可降解塑料。

4.3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队伍和能力建设,强化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固体废物管理和各级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建设;增强执法监督能力,充实人员并加强业务,建立并强化应急和预警机制,尽快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形成比较完善的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固体废物管理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对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和地区,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综合利用数据库,为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持。

4.4 完善法规配套和相关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各项法规、标准和规范,将该法所明确的对固体废物管理、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公开、地方政府负责和生产者责任以及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逐项细化。

4.5 积极履行国际公约,扩大固体废物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履行国际公约不仅是国家承诺履约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建立履约机制,提高履约能力,同时结合国际履约和开展对外合作项目,借鉴和利用国外先进经验,缩小差距,促进管理。

Development Report 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dustry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in China

(Committee of Disposal &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s, CAEPI, Beijing 100037, China)

X324

A

1006-5377(2010)11-0018-04

猜你喜欢
钢渣危险废物排放量
钢渣在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研究
基于正交设计的钢渣黏土承载比试验研究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中外钢渣一次处理技术特点及进展
钢渣和高炉渣微粉技术研究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