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天的暖流到科学的春天:中华科技六十年(五)1975-1979年

2010-11-06 03:39王渝生
科学中国人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王渝生

从冬天的暖流到科学的春天:中华科技六十年(五)1975-1979年

王渝生

长夜终将过去,曙色总在前头。1975年1月5日,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月8日,邓小平任党的副主席;1月13-17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又任命他为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7月10日,胡耀邦任中国科学院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着手进行中国科学院整顿工作。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融化。对中国科学院的整顿,阻力很大,困难重重,由于“四人帮”的百般阻挠,由于1976年春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逆流涌动,整顿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1976年秋,“四人帮”被粉碎,中央派方毅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1977年春,中国科学院开始整顿领导班子,恢复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1977年7月,邓小平再次登上共和国的政治舞台。一个月后,他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倡导要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让科学和知识回到应有的位置。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半年后,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5586名科学工作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北京,他们的脚步声使大地感到了震动。这是我国科学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是自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后的我们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邓小平在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英明论断,奏响了中国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5年

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重申我国要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5年1月13日-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按两步设想的蓝图:“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行

1964年开始兴建的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水电站,1975年2月4日胜利建成,投入运行。这座水电站是当时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从设计、施工到设备制造和安装,全部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完成的。电站总发电能力为125.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度。水电站大坝高147米,大坝上游水库蓄水57亿立方米,水位落差100米。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力枢纽工程。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其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于1975年7月1日全线通车。宝成铁路实现电气化后,货物运输能力比以前提高一倍以上,而投资仅为修建一条新线路的十分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

1975年7月,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的规模巨大的秦代陶兵马俑坑,经过陆续的发掘已经逐步出土面世。整个陶俑坑东西长210米,南北宽60米,深4.6米至6.5米,总面积为12600米。坑内的武士俑脸面朝东,约有6000个左右,排列成完整的军阵场面。陶俑、陶马大小如真人真马,比例适宜,其细部雕塑极为精细。这项发现,为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武士、兵器和雕塑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我国第一台激光测距仪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相位式精密激光测距仪,于1975年在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地震仪器厂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精密测距技术领域的一片空白。

我国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1975年7月,我国测绘工作者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了一次测量,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顶的海拔高度为8848.13米。

中国测绘工作者在海拔6120米的水准点上观测珠峰顶峰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稀土异戊橡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合作,于1975年7月研制成功稀土异戊橡胶,其分子结构和性能与天然橡胶近似,是当时唯一能代替天然橡胶的合成橡胶。这一成果为发展我国合成橡胶工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耀邦等向中央提交《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有步骤地抓全面整顿工作。

当年7月,胡耀邦、李昌被指派到中国科学院担任领导工作,着手中国科学院的全面整顿。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胡耀邦等于9月26日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发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该提纲提出今后10年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积极承担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开辟一些新兴科学研究领域;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提纲同时提出,为了上述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科学院的工作进行整顿:(1)关于肯定科技战线的成绩问题;(2)关于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问题;(3)关于力求弄通毛泽东提出的科技战线具体路线问题;(4)关于科技战线知识分子政策问题;(5)关于科技10年规模轮廓的初步设想问题;(6)关于中国科学院院部和直属单位的整顿问题。

邓小平听取汇报之后,充分肯定了这一文件,因为它体现了安定团结和整顿工作的治国方针,反映了广大科技人员明辨科技战线是非、关心科技事业发展的迫切心情。

但是,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之下,提纲不仅始终无法贯彻实施,反而在后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诬蔑为“大毒草”。

胡耀邦

我国用花粉单倍体育成水稻新品种

1975年10月,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方法培育成功水稻新品种,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在重要粮食作物上获得的成果。这种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伏等优点,对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品种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天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花育1号”、“花育2号”,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黑龙江农业科学院、松花江地区农科所水稻试验站育成的“单丰1号”,以及牡丹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牡丹1号”等。

水稻新品种

科技人员正在对我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进行技术测试

我国首次发射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近地点173千米,远地点483千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为63°,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1分钟。卫星发射后运行正常,完成科学试验任务后,于11月29日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能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之一。

青藏高原多学科考察获得丰富资料

1975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各地方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近40个单位,240多名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的一只多学科综合考察队,在1973、1974年两次考察的基础上,在日喀则地区以及拉萨、山南、那曲、昌都部分开展了青藏高原考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考察项目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第四纪地层、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地热、冰川、泥石流与滑坡、自然地理、动物、植物、土壤、气候、农业、林业、畜牧业、草场、水利等50多个学科。这次考察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某些地区、某些学科研究的空白,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的有关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为西藏地区工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技人员在青藏高原考察

1976年

我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取得丰硕成果

1976年4月至7月,我国的万吨级远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5号”和“向阳红11号”在南太平洋广阔海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多学科的科学资料。这次远洋科学调查的项目包括: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重力、海底地质、海底地貌、远洋通信、远洋航海等多种学科。

1977年

方毅主持中国科学院日常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初,国务院任命方毅为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1979年7月至1981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杨乐(1939-,右)、张广厚(1937-1987)

方毅

杨乐、张广厚在函数论研究上获重要进展

1977年2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杨乐、张广厚密切合作进行函数论研究,在世界数学界首次发现了函数值分布论研究中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对这两个概念的研究也获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这项研究工作推动了函数论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评价。国外一些数学家把这项研究成果称为“张杨不等式”和“杨张定理”。

唐敖庆(1915-2008)

唐敖庆研究分子轨道理论获重大进展

1977年,吉林大学唐敖庆教授在研究分子轨道理论方面获得重大进展,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定理从定性阶段提高到半定量阶段,并且和江元生等人一起建立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从而丰富了量子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深化了对化学拓扑规律的认识,提供了一种统一处理共轭分子能级和分子轨道的简易直观方法,扩大了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化学理论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项成果获得了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我国第一口超过7000米的超深地质勘探井钻成

1977年7月6日,四川石油管理局7001钻井队在四川钻成了一口深度为7050米的超深地质勘探井,创造了我国钻井深度的新记录。这口超深地质勘探井钻穿了四川盆地的沉积岩层,获得了深部地层含石油和天然气情况的有关地质资料,为进一步开发四川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这口超深地质勘探井的钻探成功,标志着我国钻井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座谈会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工作,立即开始抓科学和教育战线的整顿。1977年8月4日 ,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科学家、教育家和科技与教育部门的领导人共三十多人。他每天到会倾听意见,认真记录。8月8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与教育工作的成绩,肯定了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他强调,要为科研和教学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悉心爱护和调动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邓小平特别指出,科学、教育工作者也是劳动者,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要按劳分配,对有贡献的科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奖励。他还提出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不同学派之间要加强学术交流。这次会议是一次求真务实、振奋人心的会议,划清了是非界限,极大地调动了科技和教育战线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他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次招生考试时北京市的一个考场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197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这是改革开放历程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这一年从570万考生中通过统一考试录取了27.3万名新生。我国高等教育又重新开始走上正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新建立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正式批准重新建立国家科委。决定指出:“为了加强全国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国家科委隶属国务院,为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的行政部门,任命方毅为国家科委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

民国时期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成立四个学部,其中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部。1977年,社会科学部门从中国科学院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乔木任首任院长,继任院长有马洪、胡绳、李铁映、陈奎元。

胡乔木(1977-1982)

马 洪(1920-2007)

胡 绳(1918-2000)

李铁映(1936-)

中国科学院恢复技术职称评定

1977年,根据中央关于恢复技术职称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决定破格提升数学研究所的陈景润为研究员,杨乐、张广厚为副研究员。他们分别在数论和函数论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评价。

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

卫星通信地面站控制台

陈景润(左一)与杨乐、张广厚等讨论数学问题

我国建成第一个数字制卫星通信地面站

1977年,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数字制卫星通信地面站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接收卫星转播的彩色电视节目,图像清晰,伴音良好。该卫星通信地面站的建成,对于发展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考察队在长江源头地区宿营

1978年

我国勘察长江源头得出新结论

1977年,经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的勘察证实:长江的源头不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珠峰各拉丹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的全长不止5800千米,而是6300千米,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居世界第3位。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

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以及解放军和国防工业部门的六千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在讲话中着重澄清了十年动乱中两个是非颠倒的问题:第一,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二,承认中国的科学技术队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的讲话,不仅从根本上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彻底解除了极“左”路线强加在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而且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方毅在大会上作了科学技术工作报告,并对《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作了说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闭幕大会上以《科学的春天》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大会还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对重大的科研成果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这次全国科学大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开始。

全国科协组织正式恢复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全国科协组织正式恢复。

曾侯乙编钟出土

1978年5月,湖北省随州擂鼓墩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发掘过程中,出土一套青铜编钟,共计64件,分三层悬挂于曲尺型的木质钟架上。编钟完好无损,敲击时声音宏亮动听。整套编钟能奏出5个8度音程的音阶,音频在64.8至2329.4赫之间,在中心音域(约3个8度)内,能奏出完整的半音列。这套编钟集金属工艺和声学艺术于一体,充分显示出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冶铸工艺的辉煌成就。

邓小平会见美国科技代表团

1978年7月10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弗兰克·普雷斯博士率领的美国科技代表团。邓小平在会见时说,中美两国进行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治疟新药“青蒿素”研制成功

1978年8月,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新药——“青蒿素”在我国研制成功。这是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人员走中西结合的道路,发掘祖国医学宝库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也是继国际上治疗疟疾的王牌药物——氯喹后的一个新的突破。这项成果是由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云南药物研究所等先后取得的。

恢复招收研究生

继1977年国家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之后,1978年国务院又决定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同年有条件的高校和研究单位招收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研究生。研究生制度的恢复,无疑对以后的国家教育、科学事业以及整个国家建设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生物学家贝时璋(1903-2009)与研究生们交谈

中国国家大地原点建立

1978年12月,在我国山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位于西安北约24千米处)建立了中国国家大地原点,即中华神州的地理中心。中国国家大地原点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组成。主体建筑7层,高25米。顶部观察室为玻璃制成的半圆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察天体。它是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点。

武钢引进的1.7米轧机工程建成

1978年12月6日,武汉钢铁公司引进的具有20世纪70年代先进水平的1.7米轧机工程基本建成。这项工程包括连铸车间、热轧薄板厂、硅钢片厂,1974年正式破土动工。1.7米轧机是分别从西德和日本引进的,是我国到1978年为止引进现代化设备规模最大、采用先进技术最多的一项工程。按设计能力,该项工程每年可以轧制薄钢板300万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农业建设和国防建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事业开始呈现出蓬勃生机。

1979

《中美政府科技合作协定》在华盛顿签署

邓小平与卡特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政府科技合作协定》。这项协定涉及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对推动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协定,20年来已开展了一千多个科技项目,其中不少项目取得的成果在国际上具有相当水平。例如: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是由中美双方联合投资、设计、研制、组装、测试和安装的,运转十多年来,为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及基础地震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依据。中美合作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被国际同行认为是该能区世界最好的研究成果。双方合作建成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包括卫星跟踪、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等系统,其质量也达到世界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组成

1979年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组成,并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委员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包括教育部、国家科委、文化部等,常设办公机构在教育部。

方毅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议,任命方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严济慈、李昌、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为副院长。

方毅(坐者左二)在中国和联邦德国科技会馆协定上签字

北京大学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我国首创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1979年7月27日在北京大学研制成功。该系统采用信息压缩技术,使印刷用的字体总存储量减少近500倍。系统配有两种类型的输出设备,高分辨率激光大样印字机。系统能作各种计算并自动安排成行和成页,方便、快速地排出文字、表格、框图、数字和公式。照排机输出分辨率达到29.2线/毫米,印刷版的质量达到出口标准,并且具有方便易学的特点,生产效益比铅排大大提高。该系统即在《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出版中应用,北京大学还为《澳门日报》设计成功世界第一套彩色激光照排系统。该系统在198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同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还获得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史丰收发明快速算法

新华社1979年8月10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生史丰收发明快速算法。此算法不用任何计算工具,只需熟练掌握29句口诀,即可进行26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和分数等数字计算。它改变了传统的运算方法,运算时从高位算起,不列算式,一次得出答案。

为马寅初恢复名誉

平反重大冤假错案

1979年10月9日,国家科委召开大会,宣布了中央对国家科委1979年8月20日上报的《关于“文化大革命”中遗留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所作的指示:“对强加给《科研工作十四条》、广州会议和科技战线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全部推倒。对于在这些冤案中遭受打击和迫害的干部和科技人员应一律恢复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发布

1979年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条例将自然科学奖分为四等,奖金分别为10000元、5000元、2000元、1000元,并设立特等奖。条例规定,凡集体或个人完成的阐明自然现象、特性或规律的科研成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重大意义的,可授予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委统一领导自然科学奖励工作。

参加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研究人员在工作

我国人工合成有41个核苷酸组成的核糖核酸半分子

1979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密切协作,终于实现可用人工方法合成有41个核苷酸组成的核糖核酸半分子,为进一步实现天然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开辟了一条道路。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是我国人工合成核糖核酸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该自然科学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远望号”航天综合测量船设计、制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1972年,根据我国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发展计划,确定建造两艘主测量船,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于远程运载火箭全程试验再入飞行段的外弹道测量、遥测和落点测量,以及地球同步卫星海上入轨段的实时测轨。1973年秋,测量船的码头选址勘点以及测量船的建造、设备研制等工程开始启动。1977年,两艘测量船先后下水。1979年,两艘测量船设计、制造完成并投入使用。1980年5月8日,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包括两艘“远望号“测量船在内的18艘舰船组成的测量船队投入测量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统稿:本刊编辑 夏炎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云南大学张克勤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南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后浪奔涌 未来可期——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2020届毕业生留念
Rb 掺杂Li4Ti5O12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的角色与困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鹏程万里应风起 万千气象渐尽晰——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唐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