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婷婷 李春丽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专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章文教授
本刊记者 陈婷婷 李春丽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里,一提起“吴妈”,准会有很多人抢着给你讲她的故事。她传道、授业、解惑、济困。她以勤奋严谨、博学多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而深受学生的爱戴;以严格律己、宽容待人、言传身教、关心学生、慈爱育人的奉献精神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她忠诚教育事业,求真务实,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勇于奉献,超越了传统,超越了自我,成为该校教师的典范。
这位学生口中的“吴妈”,正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森林旅游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湖南省优秀女教职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芙蓉百岗明星、浙江林学院特聘教授,贵州大学客座教授、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客座教授、三亚市度假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吴章文。
今年,是吴章文在中南林学院任教的第33个年头。33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她因材施教,对林学、经济林、园林、森林旅游、旅游管理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她谆谆诱导,《气象学》、《旅游气候学》、《森林旅游学》、《旅游规划学》这些课程,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她都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她备课认真、讲授精彩,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博得历届学生称赞;她为人谦虚、低调、勤奋、踏实,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良好影响极为深远;吴章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言传身教,关爱有加……
从助教到教授,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室到野外,吴章文时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她的学生有专科、成教、培训班、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其中有81个本科班级;讲授过21门课程;指导过154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88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主编和参编21本专著,撰写18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作学术报告40余场、参加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等、给校内外大学生作过10多场以思想、品德、人格等为主题的演讲。
所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既为人师,必定要有长于学生之处,而科研恰是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保障。吴章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教学找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带领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33年来,她主持研究课题1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项,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35项,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5项次,其中包括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的“湖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07年的“中国林科院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吴章文深知开拓创新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她目光敏锐,善于把握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动态。从1982年新中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始,她就看到了森林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全身心投入到了森林旅游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与另一位森林旅游的开拓者吴楚材老师一起为中南林学院1987年招收中国第一届森林旅游硕士研究生、1992年创办中国第一个森林旅游研究中心、1993年创办中国第一个森林旅游专业和成立中国第一个森林旅游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森林旅游系、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和森林旅游专业创办之初,条件艰苦,资源匮乏,50多岁的吴章文老师担当起了森林旅游教研室主任,她四处奔走,全力以赴,参与和组织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争取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实施,为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教育和后续的旅游管理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当谈到这段发展历史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的教职员工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声:没有吴章文老师和吴楚材老师的开拓创新,就没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旅游教育、旅游学院和学院教职员工们的今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和追求健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吴章文老师又把敏锐的目光投入到了环境医学与保健领域,她与吴楚材老师共同完成的大气负离子研究、森林植物精气研究、人居环境天然放射性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些研究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科学研究的大道上,她就是这样永不满足,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和开拓着。
吴章文用自己三十余年的拼搏与努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女人的果敢与坚强。她可以让崇敬的心情从每个人的心底油然而生。“每次院里的大小会中领导都要听到我的意见,如果我不发表看法,这个会议不算结束。”吴章文说的时候很轻松,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是院领导对她三十余年勤恳工作的一种完全肯定。
吴章文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吴章文在台湾东海大学与同行合影
吴章文与博士生在广西调查
吴章文和她的博导丈夫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除了历练外也需要更多的呵护和照顾。
在生活中,吴章文总是能给学生们无微不至的爱。不管是自己做班主任带过的学生,还是上过课的学生,甚至是从不相识的学生,吴章文都如慈母般关心和爱护着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她坚持与比她年龄小30多岁的学生一道爬泰山、登峨眉、探武夷。课间休息,她问寒问暖,对学生关怀备至。逢年过节,她亲自下厨,给予学生家的温暖。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她更是关爱有加,有的平时照顾饮食,有的给添制衣物,有的给予借贷、甚至直接资助;对她指导的贫困研究生则通过吸纳其参加有偿科学研究,或资助参加学术活动,使之顺利完成学业。受过吴教授恩泽的学生不胜枚举。吴教授就是这样不声不响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她的学生们这才亲切的称她为“吴妈”。
可是,“吴妈”却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妈妈,她同丈夫同在一个学科,丈夫作为学科带头人比她还忙。夫妻俩平日里的时间除了伏案工作就是照顾学生。作为女性,吴章文把更多的爱给了她的学生,自己的儿女却只能得到一点点。让“吴妈”感到幸福的是孩子们都很听话,从来不会抱怨妈妈。多年来,儿女们给了她极大的支持,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提及此事,吴章文就深感愧疚。原来爱是可以传递的,儿女们把爱给了吴章文,才让她有更多的爱给予学生。
虽说“吴妈”处事一向很低调,她总是默默的关怀着每一位同学,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吴章文的师德风范不仅得到了学生的称赞,更是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承认。她曾获得过中南林学院优秀教师、中南林学院教书育人奖、中南林学院优秀学生工作者奖、中南林学院优秀班主任奖、株洲市优秀教师奖、湖南省优秀女教职工、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社会生产力,从而产生效益,这样的科研与教育才有意义。吴章文从事森林旅游和旅游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以来,共主持完成生产项目15项,作为副主持参与完成生产项目48项,湖南东台山、广州流溪河等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成为我国后来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范式和模板;重庆大足区域旅游规划丰富了我国区域旅游规划的手段和方法,惠州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神农架林区生态旅游规划开创了我国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先河。在对这些规划的考察和评审过程中,来自国外的专家、国内的同行、政府的官员,无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些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吴章文把生产任务当成是为产业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平台。生产项目的完成,为学校赢得了声誉;生产项目获得的经费,一部分贴补了教学和研究经费,一部分贴补了学生。更重要的是,每一项生产任务都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机会,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锻炼了学生认识社会的水平,从而促进了学校、学生、社会的相互交流。
有人说,吴章文是一团火,燃起了学生心底的理性之光;是一颗石子,铺就了摘取科技桂冠的道路;是一张帆,带领学生乘风破浪;是一滴水,净化了学生心灵的浩海……
吴章文和她的博士女儿
吴章文与硕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