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
——以中部地区为例

2010-11-04 01:30喻微锋
财经理论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资源型生态化集群

喻微锋

(怀化学院 经济学系,湖南 怀化 418008)

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
——以中部地区为例

喻微锋

(怀化学院 经济学系,湖南 怀化 418008)

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已日益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进而对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构建,旨在探讨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如何实现生态化发展。

资源型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化;中部地区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一种依托独占性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在资源禀赋地区聚集,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的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这类产业诸如山西的煤炭产业、湖北的钢铁产业、河南的铝工业、湖南的有色金属冶炼业、江西的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业等。然而产业集群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造成对环境污染的叠加,超越了集群的生态承载能力,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大限度地减轻资源型产业发展给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必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以实现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而且对于促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化和人们生产、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开展了对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深入研究。1999年,Kennedy从印度帕拉河流域皮革产业集群的案例中发现,与地方政府联合行动兴建污染物专业处理企业是克服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Wallner也强调具有区域集聚特征的组织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关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指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生态型产业集群。21世纪初,我国学者受循环经济理论的影响开始关注产业集群的生态化。成娟等归纳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认为产业集群生态化取决于集群规模定额化、结构柔性化和生产技术绿色化,并进行了对策分析。陈永红等通过阐述产业生态学与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关系,提出在企业层面开展生态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在系统层面构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集群的生态化。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个省)国有企业以能源、汽车、食品、冶金、建材、化工、机械、轻纺等传统产业为主导,资源型工业比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部地区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了相对雄厚的国有工业体系,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那些由中央政府扶持起来的区域产业集群,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本身也属于高污染产业,而这些产业的管理者环保意识淡薄,信仰以追求个体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很少会增加投入购买先进的环保、去污的技术设备,甚至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这样的考虑。所以随着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开采的加强和延伸,资源消耗越来越大,致使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企业经济效益也越发下滑。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已日益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我国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一)中部主要资源情况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05种。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其储存量居全国各省第一位,2007年中部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达39.4%,铜和锰矿储量分别占全国47.7%和30.3%,江西铜储量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湖南的锰矿储量居全国各省第二位。中部地区铝矿占全国比重最高,达47.7%,山西、河南是重要的铝矿储量基地,而安徽、江西则是重要的硫铁矿储量基地。

(二)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总体发展状况

中部各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禀赋比较相似,支柱产业结构雷同。如烟草、石化、电力、钢铁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五省共有,有色金属、煤炭采选为江西、安徽、河南三省共有。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除少数高技术产业集群外,大都是基于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电力、有色金属、劳动力等)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内的产业结构仅存在简单的供应链式,对资源与原材料的需求和依赖极大,且很少对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同时中部地区工业基础扎实,门类齐全,煤炭采选、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金属冶炼、电力生产及供应、石油加工及炼焦等行业占全国比重较大,形成了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如山西的煤炭类产业集群、湖南的有色金属冶炼业集群和化学类产业集群、河南的铝工业集群与纺织产业集群、湖北的钢铁产业、安徽的矿产品集群、江西的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业及景德镇陶瓷集群等。

(三)中部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1.高污染,高代价,对环境影响严重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经济模式的深刻影响,中部的很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沿袭数量型、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尤其是那些由中央政府扶持起来的区域产业集群,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本身就属于高污染产业,而这些产业的管理者环保意识淡薄,信仰以追求个体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很少会增加投入购买先进的环保、去污的技术设备,甚至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这样的考虑,比如:许多集群废气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随处堆放等情况比比皆是,导致了集群内对环境的集中污染,往往超越了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

表1 中国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比较与衡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差,六个省没有一个省属于轻度级别,大部分是在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范围,其中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属于极度脆弱级别。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和以原煤、焦炭、火电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不仅使山西省面临着因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经济问题,还承担着巨大的环境负担,山西省每年因煤炭生产及与煤相关的能源生产造成的生态和环境损耗均达90多亿元。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对因煤炭带来的污染是深有体会的,如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临汾市、阳泉市等地的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每年冬天,室外空气污染相当严重,能见度几乎不超过二、三十米,且常常伴有刺鼻的烟味,环境状况堪忧。

2.资源消耗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21世纪以来,中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到2007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已达52040.92亿元。但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高消费实现的。

(1)指标一:单位GDP能耗

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04吨标准煤/万元,广东省单位GDP能耗为0.747吨标准煤/万元,然而中部六省只有江西的单位GDP能耗低于1吨标准煤/万元,为0.982吨标准煤/万元,其它五省都远高于1吨标准煤/万元。中部地区整体能耗比较高,与广东省相比,资源利用率更是低很多,山西省单位GDP能耗为2.757吨标准煤/万元,是广东省的近4倍。2005年,山西煤炭采选、炼焦、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87%,而这些行业所耗用的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78.66%。2008年,湖北单位GDP能耗为1. 31吨/万元,比全国高18%。湖北的钢、水泥、火电、电解铝、粗铜等主要产品单耗水平也高于全国。

(2)指标二:单位GDP电耗

2007年全国单位GDP电耗为1310.94千瓦小时/万元,山西省单位GDP电耗为2543.9千瓦小时/万元,是全国的近两倍,虽然中部六省大部分省份单位GDP电耗低于全国水平,但是除江西外(江西省单位GDP电耗为993.1千瓦小时/万元),其余五省都超过1000千瓦小时/万元。因此,中部地区整体电耗仍然比较高,特别是山西省,资源利用率比较低,浪费非常严重,资源消耗远快于经济增长。

3.集群内产业链单一

图1 传统资源型(煤炭)产业集群结构

山西经济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是明显的资源性耗能大省。以山西的煤炭类产业集群为例,如图1所示,整个产业集群是基于自然资源(煤炭)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只注重原煤产业的发展,对围绕煤炭进行的相关产业开发不够,对煤及煤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次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从纵向上看,煤的深度加工不够,纵向产业链短;从横向上看,对煤的共伴生资源及煤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次级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处理,更未能形成新的区内与纵向产业链相关联的横向产业链。集群内单一的产业结构仅存在简单的供应链形式,表现出较低程度的多样性和活力,缺乏高附加值的核心链条,自我发展能力弱,竞争能力严重不足。因此,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资源消耗越来越大,浪费也非常严重,资源日渐贫乏。

三、我国中部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思路

(一)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1.美国杜邦模式

此模式也称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通过组织公司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杜邦公司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3R原则与化学工业相结合,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2.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3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200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础法。随后又出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综合法。在具体行业和产品层面,2001年4月日本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由厂家负责回收;2002年4月,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规定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废旧汽车,进行资源再利用;同年5月底,日本又实施了《建设循环法》。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将垃圾视为有用资源。

(二)我国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构建

1.资源型产业生态化理论模式设计

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生态产业所产生的效益不是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尽可能最大,并实现工业系统资源最佳配置时所产生的效益,该效益明显大于各种效益单独呈最大时的重叠部分。

产业生态化目标可以表示为:

由产业经济学、工业生态学、社会学、安全工程学以及环境经济学原理可以知道,(1)式中的Eec、Een、Eso分别可以表示为:

(2)式中分别表示产业布局协调度、产品结构协调度、产业R&D投入及产业科技贡献率;(3)式中分别表示产业产品绿色化程度、产业环境保护投入、产业政策绿色化水平、废物资源化水平及产业污染控制水平;(4)式中分别表示产业管理水平、工人安全和健康、产业年均社会福利投入、产业社会信息化贡献度及为产业对社会慈善事业贡献度。

将(2)、(3)、(4)式代入(1)式,得到传统产业生态化目标函数,即: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影响传统产业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协调度、产业R&D投入、产业政策绿色化水平等。在此分析基础上,针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殊性,总结出影响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协调度、技术改造与装备更新、开发利用新资源等。考虑到各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重要性差异等特点,设计如图2所示的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模式。

图2 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模式

2.具体实例

由图2可知,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构造是影响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产业链,逐渐摆脱产业对主导产品的严重依赖,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

以煤炭产业集群为例,初步设想如图3所示的改进模式。要优化煤炭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扩宽延长其产业链,整合煤炭资源,实施煤电并举,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在原基础上可以增加几种纵向延伸的方式,如煤炭-气化-化工-市场;煤炭-液化(精制油)-化工-市场等。在以上纵向方式中,电力、气化、焦化、液化等是产业链的同一层次,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及市场情况选择一条或几条生产链同时进行。而在化工、焦化等环节又伴生许多产品可以进行精细加工。在煤炭开采中,也伴随很多的共生资源,对其有效利用可使企业提高效益。否则,很多资源就会被废弃掉。如图3所示,在煤炭开采利用中可延伸出以下产业链条:煤矸石、煤泥-热电厂-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矿井排水-水处理站-供水等。煤炭企业可通过这种产业链的转型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图3 资源型(煤炭)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构想

(三)我国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政策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根据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模式设计,并结合我国中部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具体形势及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转换观念鼓励创新,淘汰或改造落后工艺装备

坚持“以优并差,以大并小,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采取收购、兼并、重组和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坚决关闭不合政策的小炼铁、小炼钢企业;对发电设备进行改良,减少污染排放;对焦化行业控制产能,淘汰落后的企业,或者进行联合重组。引大联强,倚大靠强,着力组建一批采、选、冶炼、加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真正实现规模规范开采和集约高效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路子。“十一五”期间,湖南省计划限期淘汰小火电机组101.3万千瓦、铁合金39.2万吨、小造纸60万吨、小水泥1570万吨。2008年,山西省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298万吨,焦炭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1539万吨,电力行业关停小火电机组58.8万千瓦,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580万吨,造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7.7万吨,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8.86万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49.1万吨。

2.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资源消费结构

目前中部地区规模工业生产用能大部分为煤炭,而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优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重都过低,尤其风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初始阶段。为了提高能源消费的利用效率,一要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二要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使中部地区能源产品换代升级。

如湖北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较大。一方面是要加大风能资源勘测力度,尽快摸清全省风力资源潜力,为合理开发风力发电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吸收先进风力发电技术,重点支持发展磁悬浮风力发电技术,大力开发起风速度低的磁悬浮风力发电技术,以扩大可开发风能区域面积。像湖北武汉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光谷”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江西拥有太阳能光伏产业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业技术、一流的骨干企业,已投产和在建的光伏产业及关联企业20余家,更加要做大做强,发挥其优势。

3.优化产业结构,扩宽延长其产业链

要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把先进技术引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如实施氧化铝和铝镁合金的深加工工程;做大做强矿产采选及延伸加工业等。以矿产类产业集群为例,做好矿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在黑色及有色矿精深加工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改造现有冶炼企业,加大现有冶炼企业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断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在特钢延伸加工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冶钢特钢产品的资源优势,引进轴承、齿轮、弹簧生产加工企业;在铜延伸加工方面,依托有色公司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铜加工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引线框架用铜材、印刷电路用铜材、变压器用铜材、汽车产业用铜材等产品。

4.科技创新

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发展,致力于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科技是集群生态化的重要支撑,如果没有科技,集群生态化将是空中楼阁。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生态学原理创造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研制生态工艺和生态管理,致力于疏浚集群内部、外部物质与能量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研究,发展生态产业,调整和完善集群生态经济结构,保证发展过程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清洁生产之路。

[1] 赵海东.资源型产业集群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75.

[2] 杨华峰,冯俊文.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19.

[3] 袁增伟,毕军,张炳等.传统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108-111.

[4] 张会新,杜跃平.资源型产业集群的“R IS”识别与评价[J].生态经济,2009,(11):111-114.

[5] 王良健,何琼峰,文嫮.湖南省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2):35 -38.

[6] 曹霞,杜婕.内蒙古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5-60.

[7] 张连业.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89-107.

[8] 张伟.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115-117.

[9] 张乾.区域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优化发展研究——以兰州石化产业为例[D].兰州大学,2009.29-35.

[10] 陆辉,陈晓峰.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传统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的分析[J].生态经济,2009,(10):123-126.

[11] 肖华茂,彭剑.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问题研究[J].求索,2009,(3):64-65.

[12] 朱玉林,何冰妮,李佳.我国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4):48-50.

[责任编辑:张晓娟]

F062.2

A

1004-5295(2010)04-0034-05

2010-08-1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132)

喻微锋(1982-),男,湖南武冈人,怀化学院经济学系讲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型生态化集群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