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军,傅兆君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华东四省产业结构演进优化的实证探究
付晓军,傅兆君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态势和增长结构。本文从产业视角出发,依据1999-2008年华东地区江浙沪鲁三省一市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分别建立数理统计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运用统计方法,辅之以统计软件,分析该区域的产业演进优化情况。最后基于模型分析对三省一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产业经济学;华东地区;产业结构;产业优化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组成的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各产业能否实现均衡发展取决于各产业的配置比例及产业内部的运行机制。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阶段性目标要以产业结构关系相对协调为基础;其二,要使产业结构在协调化的过程中反映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要求。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华东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而江浙沪鲁四省(市)更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其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宏观大局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这一经济活跃地带,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产业结构调整仍较为激烈。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趋同还是异化,都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产业视角出发,通过统计计量模型的建立、求解和分析,探讨该区域内产业结构演变优化进程,并为该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一)基本假设
1.数据来源真实可信;
2.地区产业结构特征通过各产业生产总值体现;
3.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考虑经济危机、政策变化等外生变量的影响;
4.采样数据标准一致。
(二)符号说明
mijk——第i地区j年k产业生产总值;
pijk——第i地区j年k产业所占当年总产值比例;
xi——i产业平均值;
n——省市个数。
(三)模型一——数理统计模型
1.问题分析
建国至今,江浙沪鲁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分析该区域的经济状况,尤其是产业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全国从过去到现在的产业演进状况。对该区域内的各个省份来说,其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对整个华东地区来说,不同省份之间产业结构又具有差异性。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分析各地区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可以得出基本、真实的结论。
表1 1999-2008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
表2 1999-2008浙江省三次产业比例
表3 1999-2008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
表4 1999-2008上海市三次产业比例
2.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1952年的数据为基准,各年的数据为相对1952年的折算数据。利用公式:得到各地区每年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具体见表1-表4。
由表1-4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信息:
(1)1999-2008年间,四省(市)的三次产业都有如下发展趋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减小;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略有浮动;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减小是必然的。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农业的使命逐渐转变为满足人民日常需要。传统农业逐渐被工业化农业新形态所取代。
第二产业保持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工业发展,出台了许多刺激方案,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促进工业经济的腾飞,并以次为着力点来激活整个国民经济棋局。可以说,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由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带动起来的。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显著标志。但产业结构转型必须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稳中有升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2)具体到各省份而言,上海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并逐年上升,这标志着上海的产业结构已日臻成熟;浙江的第三产业比重维持在40%,稳中有升;江苏、山东的第三产业比重在40%以下而第二产业比重在50%以上,山东省更是逼近60%,经济增长模式依旧是工业拉动型。
(3)从时间纵向上看,1999-2008十年间,上海、江苏三次产业曲线较为平缓,而浙江、山东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山东省。说明进十年来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幅度较大,各产业相互作用程度较为激烈。
(四)模型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模型分析
四省(市)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增长层级结构各异,不能根据产值大小武断地说明某地区经济状况较差,或某地区经济状况较好。应该从数据的全面性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加权处理。在这里,我们采用比较成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
2.模型建立
我们对1999年至2008年四省(市)发展情况进行评判。
为了更好地体现评判的公平性,以鼓励经济增长、肯定经济实力为原则,把三次产业产值和当年相对上一年的进步度作为模型中两个重要的基准来加以判断。地区当年的综合经济指标就可以通过这四个值的加权和来进行评判。
由于三次产业的权重是不同的,进步度赋予的权重也应不同。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能体现当地经济实力的指标重要度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我们认为三个产业所占比重依次为0.2,0.5,0.3,三次产业进步度所占比重依次为0.2,0.5,0.3;而经济实力与进步度相比,显然进步度更能反映当地经济的走势及增长情况,所以它们的权重比设定为4:6。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各种因素对评判结果影响作用的大小,对评价得分有了整体的把握。
综合以上假设与相关理论,可以通过未知量的表达式体现对应关系,并通过以上权重的赋值计算出华东各地区的综合评价得分。
设评价集为X=[X1,X2],X1表示产业产值;X2表示产业进步度;X1=[X11,X12,X13],X11,X12,X13分别表示1-3产业的产值;X2=[X10,X20,X30],X0表示上一年度的产值,X10,X20,X30分别表示1-3产业的进步度。
为了计算的方便,不妨把权重也设成对应的矩阵,即有n1=[n11,n12,n13]=[0.2,0.5,0.3],n2= [n10,n20,n30]=[0.2,0.5,0.3],n=[0.4,0.6]。
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及数学表达式,综合评价得分的结果较容易得出,M=[X1n1,X2n2]nT。
3.模型求解
介于数据组数太多,在此仅对近十年的山东综合评价得分列出计算过程,其他省(市)以及其他年份计算依此类推。
其中,1999-2008年山东三次产业产值矩阵
首先,分别计算产值矩阵与相应权重矩阵转置的乘积、进步度与相应权重矩阵转置的乘积,结果如
那么最后的总评价得分为:
四省(市)的综合经济得分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模糊评价法下四省(市)经济得分
3.结果分析
(1)显然,四省(市)每一年的综合评分都好于上一年,体现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连贯性和持续性特征。
近年来,我国对外资的引进力度逐步加大,建设资金较为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消费市场广阔,资金流通周转速度加快,经济活跃;政策制定从发展实际出发,举措合理。种种因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每一年的评分相对上一年的增长率是不同的,略有起伏,这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受国内外经济增长诸多变量因素的共同影响,任何一年的增长都不可能复制上一年经济的增长状况。只能说四省(市)每一年的增长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准,同步于现实经济的发展幅度。
(3)就总得分来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得分依次减小,各省现实的经济表现力也符合如上排名。其中,山东2004年首次超越江苏居四省(市)第一,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江浙沪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4)当然,结果中有一点不容忽视,现实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竟然得分最低。这是由于上海地域面积、人口总数远小于其他省份,生产总值必然小于其他省级单位,由此,上海的得分必然较低。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上海的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早,经济的饱和程度远大于其他省份,基数较高,故而近十年来上海经济的增长逐步减慢。由于我们的模型对经济的进步要求较高,这在客观上降低了上海的得分。所以在该模型中,上海得分最低。
由于数据中没有人均生产总值,故上海得分低是不可避免的。从总体来看模型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故该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在实际计量应用中,我们可以将类似上海的这种省级行政单位却只有市级行政单位面积的地区作单独处理。
(五)模型三——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1.模型分析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即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加以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全面数据的情况下,此方法较为实用,是系统科学中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是合理分层以及确定判断矩阵。
2.模型建立
首先,将问题层次化,我们确定的目标层A是省市的经济情况,准则层C为衡量省市经济状况的指标,主要有三个产业当年产值以及进步程度。而决定准则层B的子准则层P包括该省市三个产业各自的生产总值,三个产业各自的进步程度。
层次结构为:目标A:省市经济情况;准则层C:产业产值、进步情况;子准则层P: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第一、二、三次产业进步度。
模型建立步骤为:
(1)建立判断矩阵;(2)计算特征值及特征向量;(3)进行单排序一致性检验;(4)进行层次总排序;(5)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3.模型求解
层次分析法的比较标度如表6所示。为鼓励经济基础较差省份努力发展经济,我们认为衡量各省市经济状况时,经济的进步度最为重要,产业产值在其次。
表6 层次分析法的比较标度
特别说明:与模糊评价法类似,我们认为在当前国情下,第二产业的产值比较重要,但从长远看,相对于进步度来说,我们认为第三产业的进步度最为重要。λmax都为3.0037,对应的权向量分别为w= (0.1095,0.5815,0.3090)T,w=(0.1095,0.3090, 0.5815)T,一致性指标表可得,当n=3时,随机一致性指标R I=0.58,随机一致性比率。所以我们认为判别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允许范围内,一致性检验通过。所以,进行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层次总排序结果
因而,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我们得出一个地区的评价得分模型为:
得分=0.0219*第一产业产值+0.1163*第二产业产值+0.0618*第三产业产值+0.0876*第一产业进步度+0.2472*第二产业进步度+0.4652第三产业进步度。
我们计算出1999-2008年四省(市)经济的综合表现,如表8所示。
表8 层次分析法下四省(市)经济得分
4.结果分析
(1)从得分情况来看,上海地区的得分偏低,这同样是由上海市的地域范围较小,生产总值总量较小造成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加以区分,单独考虑上海市。
对于其他三省而言,从得分来看,山东、江苏、浙江依次降低,但三省份无论是产值还是相对上一年的增长率均表现较好。
(2)总体来看,十年来四省(市)得分一直相差不大,各省市经济保持了协调稳健增长。其中山东和江苏更是齐头并进、同步增长;浙江经济增长略为落后于两省但也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充分说明华东四省(市)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日臻有机化和动态化,省际之间的经济关联性逐步增强。通过产业联动机制和传导机制,各省(市)三次产业在动态中逐步完善和日渐成熟,产业之间相互带动效应增强,这必然会促进华东四省(市)整体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六)模型优缺点分析
1.模型优点
(1)数理统计模型从最基本的概率统计概念出发,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运算分析,数据处理直接简便,结果一目了然。
(2)模糊评价模型充分考虑诸多经济变量因素,评价客观、真实、全面。我们根据统计数据,对各变量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到四省(市)的综合评分,结果可信。
(3)层次分析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数学分析方法,将问题层次化;分析问题彻底明了,易于理解;加权合理。层次分析法的结果类似于模糊数学模型,真实有效。
2.模型缺点
(1)模糊评价模型对于结果有效性范围的确定不是很准确,采用人为划定的方式。如果这次评价无效,其后的处理方法没有详细说明。
(2)层次分析法的缺点在于要对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充分的理解,对使用者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现实世界中很多联系是非层次性的,如多对多联系、一个结点具有多个双亲等,层次模型表示这类联系的方法较为笨拙,只能通过引入冗余数据(易产生不一致性)或创建非自然的数据组织(引入虚拟结点)来解决。
通过对上述三种模型的建立、求解和分析,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产业的视角出发,我们对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从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从华东四省(市)经济发展大局着眼,要稳定第一产业、保障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发展第三产业要把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统一起来;继续深化落实“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第三产业比重的平稳增长,实现三大产业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结构转型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华东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对该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无论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发展眼光都不能局限于华东区域内,而是要与国际相结合,在国际分工中确立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三)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时因地制定经济、产业政策
四省(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引下,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因素和市场环境,实现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间均衡、协调发展。
(四)实现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
中国整体经济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这种增长模式会造成收益率的迅速下降和经济增长的缓滞。江浙沪鲁四省(市)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领头羊”,应率先实行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整体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消费投资比例,进一步实现整体经济的均衡协调,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性增长。
产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联系,形成自变与应变之间的函数运动,使整个产业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一个产业的存在,会成为其他产业出现和发展的条件;一个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引发其他产业的变化。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通过对产业经济成分数据模型的建立、求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华东四省(市)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具有函数关系的显著特征。四省(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未来发展态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息息相关。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对该地区的经济走势做出评价,证实了经济发展的惯性和经济走势的连贯性。
[1] 袁新生等.Lingo和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陈恩水等.数学建模与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 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 刘志彪,安同良等.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高平亮]
F121.3
A
1004-5295(2010)04-0024-06
2010-07-01
付晓军(1989-),男,山东东营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学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