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药研发项目交易情况分析

2010-11-04 01:42:56陈玲秦天雷邹栩黄文龙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3期
关键词:交易量新药制药

陈玲,秦天雷,邹栩,黄文龙

(1.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全球新药研发项目交易情况分析

陈玲1,秦天雷2,邹栩1,黄文龙1

(1.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新药研发项目交易对企业的“情绪”和制药行业的整体状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截至2009年第3季度的医药企业研发项目交易量排名情况、交易涉及的热点治疗领域以及不同研发阶段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医药行业的现状:大型制药企业通过交易寻求混合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小分子药物重新受到关注,交易量呈上升趋势;以及非核心资产的剥离。

新药研发;项目交易;资产剥离

对全球制药企业而言,新药研发项目交易反映了整个制药行业的运行情况及制药企业的研发动向[1]。2009年,由于一些重大制药企业的并购行为[2],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项目交易的排行榜重新排名。例如:2006~2008年瑞士制药巨擘罗氏公司连续3年位居产品项目交易总量榜首,但时至2009年第3季度,罗氏公司的排名已经下滑至第5位,与日本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制药公司并列。

1 研发项目交易量排名情况分析

产品交易总量排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见表1。由表1可见,截至2009年第3季度,葛兰素史克公司完成了42宗交易,位居交易总量榜首;其次是拜耳公司(35宗),阿斯利康公司排名第三,交易30宗。相对于2008年48宗交易的业绩,罗氏公司在2009年更上一层楼,仅前3个季度就签署了28宗交易。2008年辉瑞公司与阿斯利康公司并列第二(交易43宗),但到了2009年,这家美国制药巨头已经下滑到了第9位,签署的交易只有20宗,尚不及2008年的一半。默克公司是2009年唯一一家与以往交易量持平的公司,已经签署了27项产品相关协议,交易量直逼2008年全年的交易总量。默克公司在交易企业的排名跃居到第6位,较去年上升了4位。

2 制药公司正寻求混合的商业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

日本第一三共制药公司在完成对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Ranbaxy实验室公司的成功收购后,很快跃居交易企业的第一阶层;到2009年第3季度末,已经与罗氏公司并驾齐驱。目前第一三共制药公司的大多数融资行为(corporate activity)都涉及Ranbaxy及其子公司,两家公司均有意将两者混合的商业模式价值最大化[3]。公司在2009年达成的协议包括:第一三共制药公司生产的抗高血压药奥美沙坦酯(商品名Olvance)在印度的推广和销售;骨质疏松药苯乙胺去甲樟烷(雷洛昔芬)在罗马尼亚的上市;以及第一三共制药公司的系列产品在墨西哥的销售。

表1 产品交易总量排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资料来源:MedTRACK,截至2009年第3季度)Tab.1 Top 10 dealmakers of all trading(to 2009 Quarter 3,data from MedTRACK)

以色列Teva制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公司,其强烈的交易意向凸显其成为大型制药商的决心。该公司最近的几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交易均涉及抗肿瘤药物。另外,Teva公司还与Rosetta Genomics公司签署了小分子RNA分子诊断剂在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分销协议。此外,为了发挥其在仿制药方面的特长,Teva公司与瑞士Lonza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一系列生物仿制药。2009年10月,美国Hospira公司从Pliva公司(即现在的Teva公司)取得了生物仿制药Filgrastim(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全球代理权,此举表明收购行为具有双向性。

Teva公司的全球业务仍在不断扩张。该公司已经强有力地占有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市场。此外,Teva公司还打算向新兴市场进军,包括拉丁美洲、东欧、中欧以及亚洲(包括印度和中国)。

许多大型创新型制药企业,包括辉瑞、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安万特,都在2009年完成了向仿制药的战略进军,证实了通过仿制药策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可行性。

3 交易品种涉及的热点治疗领域

对2009年前9个月的交易品种按照治疗领域的分析(图1)表明,肿瘤领域继续受到追捧,多数商家仍然在该领域寻求商机,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23.00%;其次为传染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占17.20%和13.20%。制药企业凭借自己的直觉,选择在这些具有高回报的疾病领域寻求商机和利润。年保持在67%,2008年增加至73%,到2009年第3季度又上升至74%,见表2。

表2 生物大分子药物与小分子药物交易量比较(交易金额,百万美元)Tab.2Deal total of biologics vs small molecules(average deal v alue,$million)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型治疗领域研发产品交易的增长,例如,治疗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骨与软组织异常、眼科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的产品,这些之前鲜有关注的治疗领域如今成了交易的新热点。截至2009年第3季度,这4个领域的产品/技术交易量总计达到了总交易量的11.50%;而2006年同期只占9.60%。

同时,孤儿药(也称罕见病药)和其他一些特殊定向产品(niche products)虽然市场狭窄,但是这些产品通常定价更高,利润更为可观,更容易获得高的投资回报[4]。尤其考虑到在更大的治疗适应证范围内有高层次的仿制。因此,在如今以价值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将更具吸引力。

4 小分子药物的交易量呈上升趋势

制药企业出于对性价比的关注,开始逐渐回避风险投资,这诠释了近年来小分子药物交易量小幅回升的迹象。小分子药物交易占交易总量的比例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制药公司致力于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希望这些药物能促进公司销售收入的提升;但小分子药物比生物技术药物更容易受到非专利药物的影响,一旦专利到期,对公司的销售业绩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于是大型制药公司又纷纷转而研发生物技术药物。Datamonitor对2010年以后大型制药公司收入增长的前瞻性进行分析后称,这些公司60%的销售业绩增长将来自于生物技术药物,且该增长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将被有效地保持,而生物仿制药对市场的侵蚀并不会对新上市产品和现有品牌药物的主要销售业绩产生影响,于是再掀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热潮[5]。

尽管目前正在开发的产品半数以上为生物技术产品,但是,对于后续的生物制品的研制以及该项投资是否能有回报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美国);同时,早期开发的生物制品其临床疗效还未经证实。因此,制药企业又重新开始关注小分子药物,毕竟在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和中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商机。

5 不同研发阶段的交易情况分析

势头看好的Ⅲ期临床候选药物较少,同时制药企业需要深入上游研发以寻求创新,进而才有可能获取具有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此举在各顶级研究机构之间达成共识,并形成了战略联盟。

2009年,签署的临床前新药研究项目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0.9%,创10年来的新高;而2001年其交易份额仅为4%。临床前新药研究项目交易主要专注用于靶向的生物标志物和技术,它们往往有多个方案,而且附带一些技术平台,这对制药企业极具吸引力。2009年,临床前新药研究项目平均交易额达5.24亿。自2006年起,各大制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忙着补充自己的后期产品线,以弥补价值数10亿美元即将专利到期药品的经济损失,自此各研发阶段的交易值呈巅峰向下的趋势。如今,大型的制药企业正在巩固自身的研发基础,更加专注企业内部资产以及自身的研发项目,从而导致交易值的下降(图2)。

6 交易中资产剥离(divestiture)情况

资产剥离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企业通过剥离将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部分分离出来,从而增加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对核心业务的关注度,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剥离还可以使企业资产获得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资本的市场价值[6]。对制药公司而言,处于资产剥离的业务产品无论是影响力还是销售潜力都处于次要地位。对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而言,新收购的产品虽然不能保证有令人瞩目的增长前景,但至少能带来一定的资金,保证公司在现如今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转;同时显示较之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差异化产品。

非核心资产的剥离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企业若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募集资金需要特别谨慎。例如,一度曾因获利而备受关注的医疗器械业务因鲜有创新,近年来又被视为高风险业务。事实上,2006年~2009年9月,涉及医疗器械的交易有49宗,医疗器械成为最常见的被剥离资产。同期,有30宗交易涉及生物制品的剥离(表3)。

企业参与并购交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创新点。目前,基于特异性生物标志、诊断剂和个体化医疗而建立的新的商业模式众说纷纭。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减少对尖端药学研究领域的投入,重新进行战略性调整;在过去的3年里,有22宗交易涉及诊断剂方面的资产剥离。此外,组学革命(“omics”revolution)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追捧,有11宗交易完成了对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的资产剥离。

表3 美国制药公司的资产剥离情况(2006年~2009年9月)Tab.3Divesture profiles of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from 2001 to September 2009)

[1]Pete Chan.Pharma Metrics[EB/OL].http://www.scripnews.com/home/ 2010-Scrip-100---Scrip-PharmaMetrics-184717?autnID=/contentstore/ scripnews/codex/77cecc98-e19d-11de-b29f-9fa062881d22.xml.

[2]2009年十大生物医药并购案[EB/OL].http://www.dxyer.cn/jinwsapa/ article/i50993.htm.

[3]日本药企巨资收购印度仿制药龙头Ranbaxy[EB/OL].http://www. 5ymy.com/news/hyjj/0892812.html.

[4]大药厂触角伸向孤儿药[N].医药经济报,2010-05-14(4).

[5]医药化工网.小分子药物可能将让出市场霸主地位[EB/OL].http:// 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37470.

[6]资产剥离[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8339.htm?fr=ala0_1.

Introduction of global R&D project deal of new drugs

CHEN Ling1,QIN Tianlei2,ZOU Xu1,HUANG Wenlong1
(1.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9,China;2.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 210046,China)

Deals speak volumes about company sentiment and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The ranking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most large dealmakers,hot therapy areas centered-deals,and the deal profile of different study stages to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2009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In the meantime,the pharmaceutical status quo of the R&D climate was pointing out:pursuing the hybrid model to maximize the profit;small-molecule drugs was regaining popularity with increase in small-molecule-focused deals;and the divestiture of the non-nuclear assets.

R&D of new drugs;Deal;Divestiture

R954

A

1673-7210(2010)11(c)-006-03

2010-08-31)

陈玲(1978-),女,社会与管理药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内外药学信息的研究工作。

黄文龙,男,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与管理药学以及药物合成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交易量新药制药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 01:41:16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33
新药来自何方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27
大中华区私募股权
IT经理世界(2014年9期)2014-05-22 08:33:37
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浅探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05
两部委拟鼓励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