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气候问题博弈
——写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

2010-11-03 02:16撰文游佳
海洋世界 2010年1期
关键词:议定书哥本哈根温室

撰文/游佳

聚焦全球气候问题博弈
——写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

撰文/游佳

2009年12月7日,引人注目的世界气候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与会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各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同时,各国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展开了讨价还价。此次会议被称作“拯救地球命运的最后机会”,但利益争斗又使“会议难有实质性的进展”。19日下午,会议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各国的利益和补偿是本次会议的关键,但焦点问题的协议难以达成

本次会议之前,各利益集团预期就四点问题达成协议,但这似乎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管理这笔资金?而这四点协议个问题也成为了各利益集团争论的聚焦焦点问题。

在工业化国家中,作为对全球变暖承担最大责任的美国,承诺将在2020年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这一减排计划距离国际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在这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表现令人大所失望。奥巴马政府在对减排问题仍然持有“吝啬”的态度。

会议由此引出了各方的焦点——“责任共担”中期减排目标,即发展中国家也应当采取适当的国家减缓行动。之所以以此为焦点,是因为当今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量应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这样发达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就相对减少。但数据表明,在人类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中,发展中国家仍然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期望能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冲击时得到发达国家的财政支持。目前,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关键国家中存在的共识是:在2012年之前,将建立起一项总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短期“快车道”机制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并将在哥本哈根和其他的地点和时间继续讨论中长期的财政支持一揽子方案。发展中国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适应方案。并应就一项全球性的框架达成一致,来管理和分配所有的资源。

会议期间“火药味”十足,会场各处“硝烟弥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锋相对

在会上,一些发达国家不肯做出应有的减排承诺,比如欧盟所设立的到2020年减排20%温室气体的目标被国际社会讥讽为“只说不练”。他们不仅不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反而试图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甚至接受强制减排责任。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主动采取了减排措施,为促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12月7日,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向媒体阐明中国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他同时也期待会议应该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实施大幅减排,发展中国家则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进行自愿减排行动。

非洲集团不愿再做羔羊

在不久前巴塞罗那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非洲国家曾集体退场,以抗议发达国家背离《京都议定书》的责任。这次在联合国的气候大会上,77国集团包括非洲集团代表宣布,鉴于会议有关《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进程太慢,而且缺乏广泛性,他们再次退出了磋商会。非洲集团称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设法“杀死”《京都议定书》的条款。尼日利亚代表维克多说:“非洲现在正接近于死亡,如果再没有可行的谈判轨道,显然非洲这列火车将会撞毁。我们不能接受《京都议定书》的死亡,那也意味着非洲的死亡。”在不断的协调过程中,77国重回谈判桌。

关键问题没说法,发展中国家批“待遇不公”

大会期间,与会国都希望以各国部长以及国家首脑陆续到会来解决分歧。但是关键时间会议两小时的暂停,致使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不信任度增加,同时增加了各国达成全球性气候协议失败的可能性。澳大利亚称富国应该停止有关减排谈判的言论,更令危机进一步恶化。

尽管表面上裂痕已经得到了弥补,但是会上的紧张气氛弥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兑现减排的承诺深表质疑,直至大会结束,会议的主要目标——确定各国减排目标、资助发展中国家资金数量,可能都要到2010年才能决定。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什说:“在所有政治协议中,你们必须准备好谈判。你必须准备好妥协和交换,那是政治的本性。但是气候变化问题,不是我们能够妥协和交换的东西。”

中美成气候峰会角力主角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高度关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并多次就此话题表态,作为发达国家的霸主——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领头军——中国,他们对待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必然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

美方拒绝援助中国

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要求中国遵守承诺,降低碳排放量,并积极促进达成一个国际性气候改变的协议。斯特恩表示,美国愿意支付数万亿美元环境账单中属于自己的那份,但不会就气候变化给中国任何补助。

美国未就减排做出承诺

1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抵达哥本哈根参加气候大会领导人会议。奥巴马称,无论哥本哈根会议结果如何,美国都将会履行责任,继续挑战环境变化。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拒绝提高其减排目标,显示了奥巴马对科学知识以及气候变化受害者的漠视。

中方积极回应美方态度

中方一直积极表示,愿意在谈判中担当建设性角色,愿意放弃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也愿意通过南南合作、双边合作的形式为小岛国、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实际上,中国在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做着非发展中国家的事情。

“降温”大会“火热”谢幕,让世人难以忘怀

“丹麦草案”搅乱气候峰会不得人心

在12月9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才2天时,由丹麦牵头,与美国、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私下制定的了“丹麦草案”,并称其为“大会最终文件”。草案内容明显偏向发达国家,一经出现就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这种不公平的谈判方式一时间使得会场充满了火药味。大会主办方不得不表示这份草案不是官方正式文件,也不会成为“最终文本”,暂时平息了各国怒火。

然而在会议结束的前一天,峰会主席康妮·赫泽高却突然辞职,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任主席,“丹麦草案”再度被他提出,他甚至准备直接绕过双轨制和两个特设工作组,将这份草案强加给大会峰会,让高层领导讨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对拉斯穆森直言:“这一举动将严重影响到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巴西、印度、南非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对中方的表态予以支持。

中国高调“发声”,凸显力量和信心,中印等四国联手迎击西方

继“丹麦草案”之后,出现了“北京文本”,这是由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即“基础四国”11月在北京进行磋商时产生的,其全球温度增加不应超过2摄氏度的科学观点得到了一致认可。可以说“北京文本”是对“丹麦文本”的强烈回应。

“北京文本”继续强调《京都议定书》的作用,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并表示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行动不应接受国际核查;只有那些在获得“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才接受国际核查。但同时也留有余地,愿意对发达国家做出一定退让。

温家宝总理的发言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决心和力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中国是近年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虽然《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只有短短六页纸,两个有关减排的重要附件全是空白,协议内容充满了空洞的愿景和承诺,但《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就此意义上讲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

猜你喜欢
议定书哥本哈根温室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哥本哈根缘何争当首座碳中和城市
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滥用情况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方法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丹麦一哥本哈根三天三夜暴走日记
哥本哈根皮草探访之旅:体验奢华材质的北欧创意
《京都议定书》的废止与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