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者 陈海兵
浙江面对“新36条”
■观察记者 陈海兵
最近几个月,周德文几乎每天都要接听30多个电话,这些电话主要来自手握重金的投资人,共同话题都是“新36条”。
“这个时候出台‘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对民间资本来说就好像久旱逢甘霖。”素有“温州资本代言人”美誉的周德文表示。
国务院2010年5月13日正式公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金融、国防科技工业等6个准入领域,18个具体准入行业。在出台“新36条”两个月之后的7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
发改委投资司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改委目前正牵头各地方和部委积极制定细则,“新36条” 细则的制定和出台,是一个全局性的、长期的战略事件。
作为民间资本充裕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对国务院出台的“新36条” 有着怎样的解读,会作出怎样的行动,令人期待。
在国务院出台“新36条”后一个月,6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主持召开了一个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专门讨论“新36条”的配套政策。在座谈会中,赵洪祝书记强调:国务院“新36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 9条文件的深化和发展。“新36条”的出台,机会难得、机遇难求。赵洪祝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相关具体举措,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全面启动民间投资,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其实,早在国务院发布《通知》之前,我们已经就 ‘新36条’的落实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浙江省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在这份“实施意见”草案中,在拓宽民间资本的投入领域和范围,地方金融创新扩大民间投资以及改善政府对民间投资的服务等方面做了规定,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金融、能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希望由此促进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实施意见”已提交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审核等待发文。
而针对浙江“资金洼地,资本凹地”的困境,于2010年7月3 1日挂牌成立的浙江省金融研究院,在其《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把建设浙江特色“金融强省”作为浙江“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浙江政府部门在“新36条”出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积极的姿态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此次良机。
“投资”这架马车,为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咆哮”与“肆虐”中成功“保八”立下汗马功劳。
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投资”这架马车的两个轮子—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二者的“活跃”程度显得有些不对称与不平衡。
政府投资在短期救市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固守原有垄断领域的同时,也向一般竞争性领域“跑马圈地”,隐现出政府投资“火热”的状态。央企频繁贡献“地王”就是一典型例子。
相比之下,另一个轮子—民间投资就显得有些“寂寞”。在遭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后,又没有享受到4万亿“阳光”的“普照”,民间资本“四处游荡”股市、楼市、煤市等快钱领域,或是静静得“躲”在阴暗的银行保险柜里。据温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5月温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5693.21亿元;而在2009年7月末,根据温州市银监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为1945.6亿元。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温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就增加了两倍多。
浙江作为中国民间资本的一个高聚集地,“寂寞”低迷的现状表现得更加明显。
2009年下半年,为进一步了解浙江民间投资情况,浙江省工商联组织调研组分赴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地调研,几个月之后形成了《关于我省民间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浙江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5.6%,而民间投资只增长7.4%,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更是仅增长2.6%,大大低于国有投资的增速。虽然随着国有投资的积极拉动和经济复苏的带动,浙江的民间投资呈现出逐步回升的态势。至2009年底,民间投资总额为6265亿元,同比增长10.8%。到了2010年一季度,浙江省的民间投资增速同比达到32.0%,高于同期国有投资18.3个百分点。但应看到出现这一数据的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一季度的民间总额基数太低(2009年一季度的总额985亿元,为历史低点)。同时如果从规模上看民间投资总额,浙江省2010年一季度为1061.8亿元,与2009年四季度1933亿元投资规模相比,环比反而下降了近45%。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无论是与国有投资的横向比较,还是与往年民间资本的纵向比较,都显示出当前浙江省民间资本投资仍显不足,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短期救市政策正在寻求退出,政府投资的规模和效应开始递减,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浙江省充沛的民间资本还没有“接力”政府投资的动作和作用。
“能否真正有效地全面激活民间资本,关乎浙江经济的真正复苏和持续稳定增长。”一位经济学专家分析道。
“在‘新36条’政策的指导下,温州要带头吃螃蟹,大胆探索,从制度创新角度更多地去推动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的发展,真正接好政府投资的‘接力棒’,从而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在2010年5月16日召开的2010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的开幕式上,著名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讲到。
对于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新36条”,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又是怎样的一个态度?他们又是如何来解读和理解“新36条”的?
浙江社会各界,尤其是浙江手握重金的民营企业家,均对“新36条”政策本身表示“强烈地欢迎和看好”,甚至有民营企业家用“解渴”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但在谈及“新36条”对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能起到多大效果时,“乐观派”和“冷静理性派”的情绪能在第一时间分辨出来。这是观察记者就“新36条”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学者专家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家时的一大感受。
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说:“客观地说,出台‘新36条’的意义是比较重大的,和‘老36条’相比,虽然‘新36条’的范围比较窄,只涉及民间投资这一块。但‘新36条’中所提到的行业开放度很大,‘允许’的条款只有两条,其他都是‘鼓励’,而‘老36条’在这一块是比较模糊的。同时‘新36条’在渠道扩展上的措施力度也很大。”
在军工领域刚开始尝到一点甜头的浙江正特集团行政副总车洪轮也表示:“‘新36条’出台之后,国家会更加放宽进入军工领域的门槛,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好消息。”
相比少数“乐观派”的信心满满,多数的浙江民营企业家显得相对地冷静与理性。
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就是众多“冷静理性派”中的一员,“民企、社会、政府都不要着急,不要寄望于‘新36条’一出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各方都需要一个充分酝酿和准备的过程。”
周德文也表示:“国务院时隔五年之后,出台一个鼓励民间资本的‘新36条’,并且出台有关部委具体分工的文件,这就说明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没有认真落实好2005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如果认真落实好了,就不需要这次‘新36条’的出台。”
“政府出台这样的文件,其实是在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市场地位。”浙江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表示,应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市场地位,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精神。目前出台“新36条”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门槛,就说明国家政策在对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上有区别。“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今后没有这样的政策文件。”
在7月2日召开的温州市学习贯彻国务院“新36条”座谈会上,达成了“新36条”是温州民资的“风向标”的共识,对于民资充裕的温州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另一种声音不时地被不同的民营企业家提起,并且还是特别的响亮:政策能否得到具体落实?政策能持续多久?政策能否真正降低门槛……民营企业家表达出了,他们在面对“新36条”时一系列的想法和担忧。
如何操作,如何真正地让民营企业不被再次挡在“铁门”外,并且进了“铁门”之后不会灰溜溜地被“弹簧门”轻易地“弹”出来,才是民营企业家们最关心的话题。
浙江民营企业家在解读与理解“新36条”政策的同时,是否已经开始行动,“杀入”到“新36条”所引导的垄断行业中呢?
据浙江省工商联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处于“等待”与“观望”中。
“在赵洪祝书记召开的座谈会上,企业家们主要关心的也是细则和落实情况。”一位参加了浙江省委书记召开的这次座谈会的政府官员告诉观察记者,“这个座谈会的召开肯定会加快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但目前我还没有看到。”
2004年3月“私产入宪”,即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5年5月国务院出台“非公经济36条”,2007年出台《反垄断法》,此次国务院又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这一切都体现了政策推动民营经济的良苦用心,也为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
但浙江民营企业家对“新36条”的反应普遍冷静和理性,完全没有2005年出台“非公经济36条”时那样兴奋的表现。“我们也对此感到困惑。”周冠鑫苦恼道。
对此,周德文为观察记者作出了解释:“主要是因为2005年出台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老36条’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与落实。此前的政策实施处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状态,加上2009年的山西煤改也给温州资本砍了一刀,因此民间资本对于‘新36条’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浙江省的主要问题不只是在进入层面上,而应进一步上升到进入之后如何保证民营资本更好发展的层面。”一位浙江地方政策研究室的官员说到。其在整理民营企业家反馈上来的意见之后,发现“目前民营经济在不少已经逐步放开的领域经营状态并不好”,所以“我们政策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垄断领域后活得更好”。
“铁门虽然打开,可当民营企业进入的时候,迎头却撞上了玻璃门,不仅有玻璃门,还有弹簧门在等着。”一位学者如此比喻。
是否会遭遇“弹簧门”问题也再次在浙江省工商联所做的调研报告中得到反馈。2010年6月,浙江省工商联做了一次800份的省市两级工商联执常委企业问卷调查,并且在《关于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省政府“非公经济32条”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中,指出非公企业对国务院“老36条”执行情况不满意度率高达21.4%。报告还显示:在这次接受调查的800家企业中,已经进入到垄断行业、基础设施领域及公用社会事业领域的企业不到1 0%。只有5.8%的受调查企业认为基本没有“玻璃门”现象,而认为遭受“玻璃门”现象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比率却高达6 3.9%。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至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四个配套文件,中央各部委发布了3 8个配套文件,而各省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更是数不胜数。此次“新36条”涉及6大领域,18个具体行业,预计各部委及地方也将陆续出台配套措施。
“所以我建议尽早出台‘新36条’的实施细则,尽早打消这些忧虑。”周德文表示。同时他也道出了民间资本的两点期待:一是希望能够落到实处,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并在一些领域能够适当降低入门条件;二是希望此类政策能够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希望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不再落入“老36条”不落实的尴尬境地,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浙江民间资本一直担当着突破中国行业准入“壁垒”和“禁区”的探路者角色。“新36条”再次引发近段时间以来有些寂寞的浙江民间资本新的冲动,在“新36条”指引下,有些民营企业已经迅速地找到“出口”,开辟了“战场”,结出了“果实”。
2010年5月1 4日即国务院出台“新36条”的第二天,有8家民营企业通过资格认证脱颖而出,入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初选。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于2010年5月3 1日向媒体披露,6家民营企业首次获准介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这是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新36条”首个具有实质性的有效成果。
在这6家民营企业中有3家为浙江的民营企业,分别是舟山金润石化有限公司,舟山世纪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
但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此次有6家民营企业中标,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就如同小舢板,分散不集中,且具备足够资质的民企并不多。这次入围预选的8家民营油企,都拥有油库和码头,而国内大多数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不具备这种资质。
“其实传统能源领域的门槛是向民企放开的。主要是民企不敢涉及。”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煤炭石油天然气处处长张福平说到,“原因主要是投资太大了,一般都在几百亿,上千亿。同时回报率也就在8%-1 0%之间。”
在民营企业挤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名录的同时,中石油也向浙江民间资本抛来“橄榄枝”。
2010年8月5日,由副总经理李新华带队的中国石油集团与浙江一些重量级民营企业在杭州西湖国宾馆洽谈合作。此次洽谈会为中石油集团股份制改革12年以来,第一次向民营企业大规模地招商引资,同时也是首家以实际行动来执行“新36条”的大型国有石油公司。
中石油在此次洽谈会中,拿出海内外1 1 9个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其中涉及海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天然气与管道、装备制造五大领域,希望能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
张福平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个好事情,我们是希望民营企业进入的。”民营企业的进入,既能使得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也能对目前传统能源领域的老国企增加些活力。“但目前来看,民企是很少的。‘新36条’出来之后,民企大都处在观望、等待。政府还要继续宣传,支持鼓励。”
与会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会后对媒体讲到,对民企以前难以进入的石油等重要产业,我很有兴趣,希望能找到恰当的合作机会。
但一位与会的人士却表示这次洽谈会并不太顺利。中石油此次拿出的119个项目,涉及国内外。项目总投资额近6 0 0 0亿元,中石油希望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进入,具体项目规模均在亿元以上。“此举意味着中石油将在大部分项目中掌握绝对控股权,从而掌控项目的总体状况。”
浙江宁海甬石东南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樟槐,表达了大部分民营油企的担忧,“感兴趣是感兴趣,但自己太小,怕被中石油吃掉。”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在合资公司中肯定是小股东,一旦合资公司前几年连年亏损,“自己就会被吃掉”。
周德文对此说到:“没有进入‘新36条’开发领域,可能因为‘新36条’还不具备有效操作,而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
“新36条”指向放开的具体行业—铁路、电信、能源、金融、国防科技工业、市政公用事业等,个个都是民营资本梦寐以求的。但在目前“新36条”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民营企业家又不敢轻易接受石油能源领域率先抛出“绣球”的背景下,下一个出口在哪?
哪一个领域更有远景?更符合自身的情况?这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在关心的问题。
周冠鑫建议到:“我不希望民营企业家因‘新36条’的出台,而盲目地跨行业投资,‘杀进’不熟悉的垄断领域,这样容易惨败而归,我们经历过这样惨痛的教训。希望民营企业家深思熟虑地在自己主业相关的领域进行投资。”
刚在今年7月份诞生的温州第三家“财团”—瓯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上马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汽摩配、家具等熟悉的专业市场,意在项目投资。瓯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由27家温州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联合组建的企业集团,继2004年中瑞财团、中驰财团之后,温州出现的第三家企业“财团”。
“抱团才有发展,温州的民间资本也喜欢抱团。”熟悉温州资本习性的周德文说。
抱团能把民间资本分散的力量积聚起来,同样“金融这一载体就能把浙江充沛的民间游资集中起来,在‘新36条’所引导的垄断行业有所斩获,同时也能使浙江的民间资本能与‘巨无霸’的央企对接上,甚至参股、重组央企。”说到“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时,原本有些疲惫的周冠鑫情绪高昂,“‘新36条’中最大的亮点就在这金融领域的措施上”。
国务院出台的《通知》中规定银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将负责贯彻落实“新36条”提出的第18条,即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例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
“草根经济需要草根金融。”一位金融学专家的话一语中的。自2008年7月启动试点到2010年5月,浙江省审核通过并正式开业营运的小额贷款公司有1 1 7家;同样村镇银行的数量,截至今年5月,也有1 7家之多。这些金融机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贷款融资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虽然目前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上遇到诸如存贷比严重失调,资金“贫血”等困难,但浙江众多民营企业“杀入”金融领域的热情却日渐高涨,尤其是在“新36条”出台“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之后,更加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金融机构。
潘广恩,浙江省金融办地方金融处处长,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却表示:“目前金融领域仍然管得很严。民资进去很难。”中国银行监督管理体制是由银监会垂直管理,地方几乎没有管理权力。比如村镇银行,按理说是由民间资本来出资建设。但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一来,一旦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村镇银行,那村镇银行岂不就成了其旗下的一个分行支行了。
在金融之外,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俗称军工)也是民间资本向往之地。
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王伟民表示:“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门槛一直是对民营企业放开的,尤其是在军民两用领域;而国防产品领域由于保密等情况的需要,是有保留的。但我们还是欢迎民间资本进入军民两用领域的,目前浙江民营企业进入军民两用领域的数量不少。”
据观察记者了解,目前已进入军民两用领域的民营企业大都处于“军品供应商”的位置,还没有深入进去。
下一个出口在哪?不是“新36条”的出台就已经打开了的,而是需要聪明的民间资本根据自身的实力与技巧闯出来的。同时,政府可以在“新36条”放开的领域内推出一批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将“绣球”抛给民间资本。
结语: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短期救市政策实施过后,民营经济伴随着中国经济站在十字路口,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同样面临着结构的调整。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的激活并不是靠简单的几个政策发布就能真正实现,根本上还得来一次思想的解放和体制的改革。第一是思想上的转变,重新界定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和定位,国有企业应该提供有利于经济整体有效运行和保证基本民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稳定普遍供应,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而并非单纯的保值增值、在商言商;第二是体制上的改革,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打破垄断,真正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转变政府职能,唯其如此,民间资本才能真正接棒政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