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华凤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239000)
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对策
祝华凤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239000)
本文从高等学校债务的现状出发,全方位地介绍高校债务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最后从政府、银行和高校三方提出了化解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对策。
高校;债务风险;对策
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提出,将“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这是近年来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05年以前,我国公立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1]。以下是笔者搜集到的我国部分高校负债基本情况。(表1)
表1 全国部分省市高校贷款与负债情况[2]
按照十一五规划,中国高校还将再扩招438万人,到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在校生达到3000万人。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高校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必然还会继续向银行寻求贷款甚至加大贷款力度,中国高校背负债务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很快降低,甚至还有向上的空间。
高校在发展中的负债一般数额较大,负债的结构往往会对负债风险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长期债务的资金成本较高,风险较低,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较低,风险较大。从现状来看,高校为了追求低利率,普遍选择短期贷款的形式,但实际上短期贷款利率不稳定,且还款期短,对高校资本周转健康状况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债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很高。大量短期贷款虽然降低了高校贷款的成本,但是却放大了贷款风险。高校通常都是采用借新贷还旧贷的形式来还贷,没有长远的还贷规划和能力。由于贷款规模大,学校每年仅偿付利息就需要极大的开支,并且容易因某些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国家利率变动等偶然性因素直接影响还贷能力甚至引发债务危机。
负债办学是要付出代价的,贷款除偿还本金外还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利息。目前对外透露处于债务困境的高校已经不在少数:南昌大学负债20多亿元,它采取用新贷还旧贷的办法维持高校的债务,在每年全校收入不到3亿元的情况下必须支付1.1亿元利息,每年的收入仅够付息;广东工业大学因为扩建,一共向银行贷款20多亿元。按照学校预算,从2003年开始还贷,在每年还1.3亿元的情况下还清这些贷款需要30到5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却仅为8到20年;宁夏大学在项目投资建设中通过发行教育国债募集到资金11,965万元,其中700万元是由地方政府配套,2368万元是由学校向商业银行贷款来自筹资金。
高校债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达到非常惊人的数字,政府、银行和高校三方都有重要原因。
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拉动的确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扩建、合并直接拉动了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大学扩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当时经济疲软时期的就业压力。从长远的角度来见,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也为国民经济的升级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资源。因此,无论是对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来说,推动高校扩招无疑是一举多得。
扩招开始时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回暖时期,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银行不敢轻易对企业发放贷款。银行普遍认为,高校信用程度高,给高校贷款,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小,即使出现贷款风险,也会有国家和政府来买单。因此,银行乐意给高校发放贷款。另一方面,高校面临着扩大规模、升级换代,需要在短时间内筹措资金。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撮合下,高等学校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突破了以往的基本存储和简单信贷关系,以“银校合作”的方式开始了全面的互动合作。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高校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顺利融资,其背后是政府信用的支撑。高校在政府的“庇佑”下借助贷款实现了自己的跨越式发展。而一份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的课题,则提到了评估给高校带来的现实压力。教育部始于2003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央属和地方院校采用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迫使外部经费筹措能力相对较弱的地方高校努力通过银行贷款,竭力解决基础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3]。
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是一个多方博弈后合力产生的结果。因此想要控制高校债务风险,也必须从政府、银行与高校三方面入手。
虽然政府推动了中国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客观上也促成了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所以从长远规范的角度来说,政府更应当扮演好引导者与监督者的角色。政府部门要落实以下四点:一是要切实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及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这“三个增长”;三是要提高高校的拨款标准;三是加大高校基本建设投入;四是政府贴息贷款,减轻高校经济压力。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贷款的筹资规模和重大项目的审批制度应加以宏观上的指导和监督。政府要规范高校贷款使用状况的会计核算,修订高校会计制度,全面了解高校的财务状况,认真审核贷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高校贷款虽然说有政府为其“埋单”,但是对于银行而言高校债务风险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针对我国高校目前的债务现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监管,尤其贷款资金的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以降低其贷款的风险。
1.控制贷款规模,加强贷前审查。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控制高校贷款规模,以免贷款规模过度而无法还贷引发债务危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严格根据《银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高校申请贷款进行审核,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贷款的额度要进行科学分析,严格依法放贷;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完善对高校的信用贷款评价机制,最终,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的高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贷款高校也可以据此制定合理的贷款规模,随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
2.加强资金监管,完善贷后管理。银行应树立效益意识,银行的贷款资金应以经济效益、资金回收为前提。银行机构在向高校发放贷款后,为防止高校将贷款挪用作日常经费开支就必须关注其现金流状况,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在保证高校日常教学、科研的情况下,高校所获得的各项收入应及时还本付息,银行应做好督促工作。银行机构要对高校的贷款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管,按照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原则对高校的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调整,降低资金的财务成本。
1.实现多渠道筹资,减轻学校压力。首先,提高学费水平是增加高校资金的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一方面要通过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吸引更多生源,同时,高校也要完善学生收费制度管理,确保学费的足额收取;其次,补充社会经费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采取输出教育模式、科研服务收入、高校基金受益、高校附属企业收入、及各团体捐赠等。在我国,自90年代后期,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有偿服务比例在逐年扩大。实践证明,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推广服务,产学研合作,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各团体捐赠等形式补充经费来源。
2.高校加强预算,进行适度负债。所谓适度的负债总量就是高校“需要”的和高校能“还得起”负债总量。首先,高校预算的编制要科学合理。高等学校预算的原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银行贷款也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贷款高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在预算编制中就目前学校贷款情况,计划贷款总额、支出项目及可行性报告等做出专项说明。以贷款方式筹措的资金应从紧编制预算。其次,财务部门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组织好信息反馈工作,随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使预算执行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中。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
[1]赵善庆.我国高校债务化解的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2008(4):20-25.
[2]俞 昕.高校“巨舰”的债务谜团,大学杂志,2007,5 http://edu.qq.com/a/20070510/000097.htm.
[3]来俊军.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200-201.
[4]夏美武,徐月红.新办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6(2).
[5]左立红.新办本科院校财务战略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4,12(6):114-115.
[6]王 锋.我国高校债务问题及其对策[J].前沿,2008(2):70-72.
[7]黄祥林.举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2003,2.
[8]张 扬,应若平.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所带来的问题分析[J].教学改革与管理.2005(2):23-25.
F81
:A
:1673-1794(2010)04-0060-02
祝华凤(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