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对“三农”的十大利好

2010-11-02 08:35蔡永飞
团结 2010年6期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农民

蔡永飞

“十二五”规划对“三农”的十大利好

蔡永飞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按照这一逻辑,“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把着力点放到“最慢的船只”“三农”问题的解决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阅读全会公报,可以看到“十二五”规划将带给“三农”的诸多利好。以笔者之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规划对“十二五”时期作为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执政者来说,能否对自己国家所处时代、时期的性质、基本趋势作出科学判断,是衡量其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从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人们了解到,“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是极为重要的。就“十二五”规划来说,如果没有对所处时代、时期的正确判断,就不可能把“十二五”时期看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人们可以期待,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规划对“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强大推动力。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主题”和“主线”的确立,反映了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现实,体现了“十二五”规划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既然“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今后的发展就必须对迄今为止仍然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的薄弱环节的农村、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发展付出更大努力。具体来说,如果说“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国家就必须下大气力改变由于农业、农村发展滞后而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如果说“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那么国家就必须把提升作为我国劳动力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如果说“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国家就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收入水平仅为城市居民1/3左右的农村居民的民生作为主要任务;如果说“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那么国家就必须突出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如果说“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那么国家就必须大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步伐。这样一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为“十二五”期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实现规划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关键点和难点都在“三农”。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解决好数亿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国内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服务业等,一方面需要着力提升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劳动力主体的农民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更多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主要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要实现“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问题、同时加强农村社会建设;要实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关键也在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由此经济发展方式现代化才能最终完成,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得以提升;“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主要也将体现为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的目标才能落实到位。

第四,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一政策目标必然要求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着力点。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高度,努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从而把消费提升到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动力的首位,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而现阶段所谓扩大内需,主要就是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主要就是建立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有效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主要就是要充分、持续、有序地发挥农村市场、农民消费群体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由此而来,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帮助、保证农民增收。

第五,规划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体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预示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将在“十二五”期间将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并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应当说,每一项要求和措施,都包含了很大的政策含金量。相信“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将持续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政策会不断出台,从而为农民增收、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奠定基础。

第六,规划关于“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建议,受益最多的将是农民。全会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一部分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在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提升农村区域的发展水平,增进农民的福利。有学者估计,今后30年内,中国将有6亿左右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和城镇。因此,“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加快城市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诸多有利于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第七,规划关于“十二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要求,对于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质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些要求不仅将使农业、农村更少遭受城市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和侵害,现阶段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状况将得到遏制,从而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科学化、人性化,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水平和质量将得到不断提高。

第八,规划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一规划将进一步强化对“三农”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水平质量不高,主要是在农村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把过去主要给予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民、农村,否则就谈不上“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现阶段,“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要就是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主要就是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方面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主要也是农民和农民工。

第九,规划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必将使亿万农民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和支持者。没有亿万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都不可能顺利推进、取得成功。甚至包括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等,都必须尽可能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有学者认为,最近一些年的改革主导权和话语权日益为一些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强势群体所掌控,从而使改革步履维艰。因此,人们可以相信,改革领导者必将着力调整改革策略,努力让亿万农民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从而顺利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第十,规划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这也将是实现农民利益的保证。从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来看,现阶段党的领导的根本点就是推进科学发展,正如公报明确指出的那样:“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此而来,“科学发展”将决定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促进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说“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在普遍增进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那么,关键就在于,“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给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蔡永飞,民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法学博士/责编 张海鸿)

猜你喜欢
十二五规划农民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