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卫兵
真题回放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从审题角度来看,题目有两个难点:一是题目中对“邻”的理解,可以是实指,即“实邻”,如邻居、邻座、邻床、邻位,也可以指邻国;也可以虚指,即“虚邻”,可以是一本书、一座山、一处水、一处名胜古迹、甚至是一种精神品质、一种道德情操、一种理性目标等等,这样写作思维的面就宽泛了,带来写作难度。二是题目中的“你”和“我”的理解。这里的“你”是第二人称,没有具体所指,要在行文中具体化,演绎为具体对象,就是上面说的“邻”;其次题目中缺乏“与你为邻”的主体,也就是“谁”与你为邻,是“我”还是“他”,这需要考生好好斟酌,题目中隐去了主体对象是“我”,这个“我”虽然没有出现,但实际上是存在的,如果忽视了“我”的存在,写出“他”、“他们”,审题也是不准确的,所以存在一定难度。这里的“我”既可以是实指,即“我个人”,也可以是虚指,即“我家”、“我班”、“我国”等,其中都包含有“我”,因此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考查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题能力,具备了考试选拔人才的选拔性功能。
审题指导
题目由导语和要求两部分构成,属于给出导语引出题目的标题作文。导语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有两个分句,“你我为邻,相互依存”,提醒考生谁跟谁为邻,说明了为邻的必须是“你我”双方,一方是不行的,而且你我之间是必须有关系的,不能是彼此孤立、毫不关联的,这个关系就是“相互依存”,说明为邻双方对于彼此都很重要;后半句提示你我为邻是什么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
第二句话“‘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是一句解释语,解释“你”的外延,也就是“你”的范围很宽泛,由此可以看出出题人用心所在:认识这个“你”有两种形态,一是有形,一是无形;所谓有形的你,就是实指的你,实实在在的你,某个人、某个物、某个景,我同桌的你、邻居的女孩阿芳,可以是人、物、景;所谓无形的“你”,就是虚的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群体的概念,泛指集体概念的人、书,抽象一点的就是某种精神、意念、品质;一是个体的你。这样理解都是可以的。
第三句话“‘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告诉考生,每个人都会有邻居,都无法回避“邻居”的存在,但如何选择“邻居”就成为你必须考虑的,表达的是一种内在逻辑性,此句话可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邻无法回避,所以需要进行选择。因为选择了,我就回避了。孟母三迁,就是回避,就是选择。此句话给考生提供了三个写作思路:因为邻无法回避,所以需要选择;既然邻无法回避,我们怎样去选择呢?选择谁做邻呢?为什么要选你为邻呢?
对标题的解读的关键在于:
“与你为邻”意味着标题是一个无主句,要把标题转换为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宏观的议论对象,表达时就不需要补出主语;如果变为一个具体的微观的论述话题,就要补出具体主语。
“与你”是理解文题的关键,“与你”显然是和“与他”为邻有差别。第一个层面是“你”可以置换为“有形的你”或者是“无形的你”,如与书为邻、与大自然为邻;第二个层面是“与”限制了为邻的对象必须是放在“与”的后面,不能把“你”置换成他;很简单一句话,就是不要把“与你为邻”置换为“与他为邻”;根本区别在“与”的距离;“与你为邻”距离近,“与他为邻”的距离远了,不能用“他”来论证题目的立论。
从审题的角度看,这个“邻”表面容易理解,但和无形的事物结合起来,理解就很有难度。根据《现代汉语同典》对“邻”的解释:一是住处接近的人家,例如邻居;二是位置很接近,指临近关系。抓住“邻居”和“临近”的概念来理解,审题就很好把握。因此学生对“有形的你”和“无形的你”的理解就存在偏差。
例如:对有形的“你”,有些考生写与“以手为邻、以眼睛为邻、以脚为邻”,这些器官本来就是人本身具有的,无法称之为“邻”,审题错误,立论不符合题意;还有考生,写“与父母为邻”,这种理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不可能是“邻”的关系;还有考生把夫妻之间的关系理解为“邻”的关系,这也是不对的。对无形的“你”,如写“与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为邻、与爱心为邻、与思念为邻”等等,这样的立意也是不可以的,因为“感情、爱心、思念”是人本身内在的东西,不是外在可有可无的东西,审题应该明确把握这一点。
通过阅卷,发现大量考生写与“诚信、道德、理想、梦想、信心、自信、孤寂、阻力、动力、理性、坚持、尊严、压力、苦难、挫折、失败、欲望、友谊、善行、和谐、宽容”等为邻,严格意义来说,这些立意也是不对的,但考虑是学生考场应试之作,所以高考作文专家组默认学生将与“诚信、道德……”等为邻的考生,作为与自己非常临近的东西来写,也算是恰当的,这就拯救了一大批考生,否则就是“审题符合题意”这一条,就会让许多考生跌进审题不当,不符合题意的深渊里。故析之,以期对2011屇考生备考有指导作用。
三、考场金卷
◎佳作一
与你为邻
广东考生
“咣哐”一声,一沓文件重重扔在她的桌子上,她抬头,惊愕地看着经理那张阴沉欲雨的脸。
她马上站起来,低下头,只听到经理气愤地说:“你怎么搞的,0.05可以打成0.5,你知道这让公司损失了好几百万吗?”那一刻,她蔫了,因为她知道经理的行事作风。
好不容易爬到这么高的职位看来保不住了,果然,下午她便收到通知单:由于你工作上的失误,本来公司要开除你,念你往日的业绩甚佳,故此降职,当一名普通打字员。
于是,她从白领公寓里搬了出来,因为无力支付高昂的房租费、水费、电费等。几经周折,她找到了一幢四层的旧式木房子,住进了三楼。
她每天工作得晚,有时在房里走来走去,脚上的高跟鞋发出叮叮叮的响声。
一天,楼下一个女大学生敲开她的门,和蔼地说:“你以后在房间里走路可不可以轻点,还有别在屋里走来走去。要知道你的高跟鞋响声都可以传到外面去了。”由于心情不好,她跟她吵了起来。
后来,四楼搬了一家三口来,小孩子老是跑来跑去,弄得她无法休息,于是她无奈地敲开了那家房门,却得到“我们就这样,你爱住不住”的字眼,此时她终于体会到了楼下女孩的感受。
与此同时,女孩也上来了,毫不示弱地开始教训起那个粗犷高大的男人。她意外地发现女孩是光着脚丫的,而上次,似乎也是。
接下来,在上楼的时候,她总是下意识地放
轻脚步,要不就把鞋脱了,她感到自己楼下的女大学生邻居在某种程度上教会了她一些什么,与此同时,她想起学生时代母亲给她讲的那个“唇亡齿寒”的故事,于是她觉得,有这样一个邻居真好。
再后来,由于她在工作中对细节的注重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她又开始升职了,经理虽然总是不苟言笑,但还是亲自将奖金和升职通知书交到她手中,告诉她又可以搬到白领公寓。
不知为什么,这次她对能够搬回白领公寓却没那么开心,倒是有点留恋木房子的生活了,于是她给楼下的邻居女孩写了个留言条:“谢谢你一开始跟我‘作对,如果不是你,我不会再注重细节,可能再次马虎出错,与你为邻居是一种幸福,短暂的相邻岁月,你教了我足够用一生的东西,祝愿前途光明……楼上的邻居。”
拉着行李箱,走在温柔摇曳的树影下,她仿佛看到了母亲与邻居为善,互相照应的场景,仿佛看到楼下邻居女孩看到字条后会心的笑脸。
与你为邻,真的很幸福!
解读
体裁独树一帜,故事情节完整。
考生大胆选取小说作为写作体裁来表达“与你为邻”的主题,实属难得。在众多考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时,大胆选用小说,就显得与众不同,很容易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纵观全文,虽内容简短,但故事情节四个部分非常完整:开端——“我”因为工作不注意细节,被降职搬进四层小木楼;发展——楼下邻居女大学生提醒“我”不要影响他人休息,帮助“我”力战不讲理的四楼邻居;高潮——“我”工作注重细节再次升职要离开小楼;结尾——“我”给楼下女孩留纸条表示感谢,明白做人道理;体现出考生超强的小说写作驾驭能力。
◎佳作二
与你为邻
广东考生
张悟本一定很郁闷。
几乎一夜之间,“神医”、“全京最贵中医”的张悟本被打回原形。“行医”30年竟没有医生执照?!这可让张悟本的忠实“粉丝”吓破了胆。该醒醒啦,要知道,与你为邻的不是这冒牌“神医”的灵丹妙药,而是那人类历史上沉淀下来的对于医学的常识啊!
这张悟本究竟为什么能如此红火?乍看之下,这幕后推手的精心策划,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媒体们“功不可没”,滋养了张悟本生长的虚妄土壤。但从实质上看,这片土壤的背后反映的是常识的缺失。是人类历史上对于医学和健康养生概念的缺失!吃绿豆治百病?糊涂!生吃泥鳅养生?荒唐!
社会上这些不法分子的大行其道,使常识与我们渐行渐远。要知道,常识原本与我们相互依存。我们因为常识的丰富而变得睿智而坚定,不法分子的诡计难以迷惑我们睿智的目光:常识因为我们的积累和实践而变得可靠,使社会绽放理性的光芒。
所以我们要与你——常识为邻,才能不被迷惑,否则等着忽悠你的,就绝不仅仅是一个张悟本了。
在“与常识为邻”的话题上,我有最真实的感受。这张悟本也是我们家信奉的“神医”。母亲为了买到能“治百病”的绿豆,常常带着我去菜市场挤个“你死我活”。而“不吃米饭”、“生吃泥鳅”,一条条折腾人的“金科玉律”在我家却变得那么理所当然,是的,医改制度的不完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存在,使身边的人高呼:“在中国我们病不起啊!”于是呼吁用绿豆、红萝卜治病的“张大师”便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神”。
君不见,那么多双渴望的眼睛,被糊涂和谎言模糊了睿智的目光。在“厝本门”事件曝光之后,我们这些受害者要认清“神医”们的虚伪,与常识为邻,与真理为邻,尽管这社会上仍然有许多不法分子,但只要大家擦亮了辨别是非真理的眼睛,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常识便会与你我为邻,我们就会与常识为邻。
也许我们都为那“曾经的荒唐”觉得气愤和悔恨不已,但请铭记这些错误给你带来的教训:唯有我们与常识为邻,才可让日后的路走得更加清醒;唯有国家与常识为邻,才可在中华大地上种下常识的种子,让理性的光芒照耀大地。
请让我们与常识为邻。
解读
立足生活现实,剖析社会热点。
本文作为一篇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时事评论,在众多考卷中显得一枝独秀。考生开篇提出议论的焦点人物——张悟本,以生活中正在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人物——张悟本作为批判靶子,透过人被神化的“神医”现象,揭示jH当下社会人们对常识的缺乏,呼吁人们要与“常识”为邻,提出本文要论述的中心。考生对张悟本“神医”现象剖析时,指出问题实质所在,然后以自己亲身体验,分析“神医”现象形成原因,折射出现实生活人们常识的缺乏。在众多考场作文中,很少见到这种将现象的外衣剥去,真实阐明事情本质的好文章,体现出考生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
◎佳作三
与你为邻
广东考生
似乎早想摆脱这种需要为一分一秒抛头颅洒热血的日子,如可以选择,我更钟情于与简单的生活,单纯的日子为邻。
曾感动于苏轼“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生活,以明月为邻,开窗的一轮月,无所谓圆缺盈亏,不用管风雨阴晴,可以和嫦娥共舞,与吴刚醉归,与简简单单的生活为邻,收获清清淡淡的闲情。
曾向往于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选择,他放弃烟柳画桥的繁华生活,与深山草屋为邻,同梅妻鹤子为邻,这也是我的选择。不喜欢“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狂气,不喜欢“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气,对,我和林和靖一样,选择与单纯简单的日子为邻。
曾惊讶于曾公亮“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的生活,原来在繁华的生活里,我们失去的不只是简单,还有诗意,那种推窗便感受“万里运行舟”的辽阔,简单的生活,单纯的日子,与大江为邻,有什么人可以放弃这种日子呢?反正,我不会。
但是,回想多年来,我却被迫与成绩、与考试、与繁华、与喧闹为邻,而老爸老妈、老师同学,无一不在把我渴望的邻居一个个撵走,而向我的生活中注入了更多的杂音。
也在此时,我在一边渴望与明月为邻,与大江为邻,另一边却还要奋笔疾书,与试卷为邻,与监考老师为邻。但这也许是另一种简单的生活吧,简单到每日只有做试卷对答案,然后听老师讲课,纠正错误。对啊,我竟又一直与这种简单至极的生活为邻,一种同明月、同大江截然不同的简单,一种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邻居,我被迫与之为邻,而今日,却差点被我遗忘。
仔细一想,在茫茫人海,万事万物中,与简单的生活,单纯的日子为邻,其实是多么的不简单,我们总会被打扰,被分隔,简单的生活、单纯的日子更是不容易得到。我们很容易失去那种为一块糖果,为一个玩具,甚至为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争得头破血流的单纯,而在与单纯、与简单为邻的日子里,我们却常忽略我们可爱的邻居。
我渴望与单纯的日子、简单的生活为邻,渴望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解读
立论高远深刻,分析折射思想。
很惊讶于考生在立意上的高远深刻,选择“与简单的生活,单纯的日子为邻”就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而用来支撑自己立论的三个古人的实例,引言准确,分析精辟,紧扣题目和立论,实在值得肯定。前半部分对古人的分析为表,更为深刻的是考生善于在考场上联系自己眼前实际和个人实际的阐述,则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于自己目前所过的其实也是“另一种简单的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让人看出思维的智慧。而透过现象对本质的揭示,就是一种深邃思想的最好传递,真的为考生有如此的立论和思想击节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