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发缩小

2010-11-01 06:32李忠伟
关键词:库兹涅家庭经营纯收入

李忠伟

(河北理工大学人事处,河北唐山 063009)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发缩小

李忠伟

(河北理工大学人事处,河北唐山 063009)

收入差距;库兹涅茨现象;生产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生产要素理论,从农民收入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动缩小。因此,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有效激励的制度,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平抑收入差距。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向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在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政策。这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收集了 1980年以来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 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总体上看,城乡收入差距逐年增加,呈不断扩大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 2150扩大到 3133,增长了近 113倍,基本符合“倒U型”曲线上升阶段的变化规律,存在库兹涅茨现象。

表 1 全国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对比情况

库兹涅茨现象可以表述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其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经历了首先扩大而后逐渐缩小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库兹涅茨现象”。其政策含义是:收入差距扩大是一个不得不忍受、而又不用过分操心的事情,认为经济的自发增长最终会导致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但他自己曾经指出,这一规律可能 “5%是经验材料,95%是推测,其中还可能有如意算盘之嫌疑”(Si2 mon1 Kuznets,1955)[1],而且库兹涅茨现象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尚存疑问,尤其是“今天欠发达国家的增长起点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进入现代经济增长前的境况有很大不同” (Simon1 Kuznets,1973)。虽然上述数据基本符合 “倒 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的变化规律,但是在总体差距扩大过程中有多次波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交替波动发展态势。值得指出的是,从 2004年开始我国之所以暂时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是政策性的惠农措施的出台,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这说明库兹涅茨现象仅仅反映了一种可能性,城乡收入差距的下降还遥遥无期,而且也不能保证其必然下降。

二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发缩小

国民经济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原理是:所有生产要素通过相互配置,生产出了最终的国民总产出;而国民收入 (即国民总产出)这块“蛋糕”如何分配给个人则取决于:(1)个人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2)每种要素所能获取的报酬。

因此,个人收入的不同,既来自于生产要素所有权的不平等,也是要素报酬不平等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城乡收入差距可以归结为对城乡两个阶层居民掌握的生产要素的多寡和每种要素所获取报酬的差别的讨论。

1 家庭经营纯收入面临困境

家庭经营纯收入主要用来反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收入水平、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情况,在计算结果上等于家庭经营收入扣除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我国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呈现以下变化特征:家庭经营性收入始终是当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截止到 2005年,仍占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约为 5617%,但其比重呈现逐渐减弱趋势。借助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表 2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

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中,我们假设生产只使用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 (由于技术是凝结于劳动力和物质资本之中的)。一般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个要素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替代,自动实现优化配置。然而这种经济学的理论在广大农村地区并不适用,市场的力量不能使生产要素流向落后的农村地区,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

对于土地要素,中国的土地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农村的土地是不可能增加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均土地面积还有可能减少。二是大包干以后国家不再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便承载了生存保障和生产的双重功能[2],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土地成为农民的“命根子”。这说明在小农经济社会和现行制度条件下,土地不可能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交由市场来调节,自动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严重影响土地要素的创收能力。

对于劳动力要素,理论认为,由于劳动力数量是有限的,劳动力转移最终会导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减,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然而,一方面,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绝对过剩,土地却不能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是制约三农问题的两大基本矛盾之一 (温铁军,2001);另一方面,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劳动力不能转移或转移不够顺畅,这样,农村人口增长率、劳动力转移速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矛盾将会大大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这样劳动力投入的边际效用只能递减到零以下,使得劳动力价格下跌,导致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大幅度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

对于资本要素,依据相关经济增长理论 (比如哈罗得—多马增长模型),储蓄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会导致经济长期增长失去动力,因此资本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一般而言,要素报酬率和投资风险决定着资本的转移。然而,由于土地和劳动力的影响,农业生产连平均利润率都达不到,投资风险相对较高,资金一般不会进入农业领域。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也揭示,经济增长依赖现代部门 (城市工业部门)的投资和扩张,所以资本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一般不会向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扩散。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投入到土地中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受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制约,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趋缓,且所占比重日益减少。

2 多种因素制约工资性收入增长

工资性收入是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出卖劳动而得到的收入。包括在乡村组织中等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常住人口外出务工收入和其他单位劳动得到的收入。分析发现,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增长的半壁江山要依赖工资性收入的拉动。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增长 318153元,增长幅度为 1018%,其中工资收入的增长占 5513%,增长幅度为 1716%。这提示我们:工资性收入有可能继家庭经营收入之后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途径。

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两大因素制约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尤其是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有高度的相关性。城乡居民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承受力差距显著,家庭教育投资的差距一旦形成并继续扩大,势必会形成收入水平低→教育投资水平低→下一代就业竞争力低→收入水平低的循环效应,使得农民没有竞争优势,工资水平太低。因此农民收入的绝对量虽然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相对城市居民而言较低,必将产生新的收入差距。

其次,各种歧视性规定的存在,使得竞争机会不平等。据统计,目前造成农民与其他阶层公民身份差异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限制性规定达 47种,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成为阻碍农民平等地开展竞争的门槛[3]。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地方性就业政策仍然给予城市人口以高度的优先地位,制定了从户籍到居住、迁徙、收容遣送、用工、工资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实现竞争机会的平等靠市场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市场本身注重效率,只能导致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

转移性收入具有明显的补偿特性,而财产性收入则是在财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财产使用的一种回报,具有投资性质。这两种收入都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从属收入。此外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分额太小,从未超过 10%,自 2000年以来一直在 6%27%左右徘徊,还未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能作为收入的一种补充。根据经济学的原则和方法,在研究一个经济事物时,我们主要关注其主要特征,而舍弃一些非基本因素。由于这两项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很小,所以我们在此不进行详细分析。

三 实现差距收敛政府必须干预

可以说,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三农”问题是一个根本制度问题,就“三农”谈论和解决 “三农”问题,是一个 “无解的方程”。

尽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基本符合 “倒 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的变化规律,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我国总体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目前已经非常大,社会矛盾已经比较尖锐,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将提出极大的挑战。而且库兹涅茨现象并未能取得经验研究的一致支持,仅仅反映了一种可能性,其下降还遥遥无期且不能确证。其理论分析也未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库兹涅茨现象毕竟是一种假说,不能简单把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作为一条经济规律来看待[4]。由于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我们可观察的研究样本太少,因此单从计量结果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加速扩大,而 “倒 U型”假说的 “拐点”短期内不可预期,依靠经济的自发增长是不可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差距收敛的。即使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符合库兹涅茨现象,也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或拐点的发生程度;二是拐点持续的长短[5]。我们认为这种提醒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在到达拐点时,收入差距可能已经达到足以影响到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或者是超出民众的承受力、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4]。因此,对于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进行制度创新,这不仅是政治稳定的需要,也是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政府必须勇于承担责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创立有效激励的制度,加速生产要素流动,促进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进而平抑收入差距。

[1] 张平 1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证 [M]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

[2] 温铁军 1市场理论不适用 [N]121世纪经济报道,20011

[3] 吴永亮,陈先文 12002年农业经济大事回眸 [N]1经济日报,20032012281

[4] 乔为国,等 1质疑库兹涅茨假说依据的科学性—基于美国经济史的考察 [J]1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7:231

[5] 陈宗胜 1关于收入差别倒U曲线及两极分化研究中的几个方法问题 [J]1中国社会科学,2002,51

The Urban2rura l Incom e Gap w illnot Reduce Spon taneously in Ch ina

L IZhong2wei
(PersonnelA ffairsDepartm ent,Hebei Po 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

incom e gap;kuznetsphenom enon;p roduction factor

since the refo rm and opening po licy,the U rban2rural Incom e Gap is expanding in our country w hich has becom e a serious p rob lem in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m ent1Based on p roduction factor theor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u rban2rural incom e gap from the angle of the farm ers’incom e structu re,and the resu lt ind icates that the urban2rural incom e gap doesn’t reduce spontaneously1 Therefore itneeds Institution innovation by governm ent’s interven tion to estab lish effective institution of stim u lation,accelerate the flow of p roduction factor,narrow in2 com e gap1

C 914

A

167322804(2010)0120037203

2009204210

猜你喜欢
库兹涅家庭经营纯收入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GDP之父 西蒙·库兹涅茨
山东寿光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主要措施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收特点分析
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