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英 包兴旺 陆滨
我科对比分析单纯结膜胬肉切除术及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资料 2005年 1月至 2009年 1月我科收治翼状胬肉患者 200例,其中男性 84例,女性 116例;年龄 26~68岁,平均(45.6±10.5)岁。原发性 118例,复发性 82例。手术指征:患者自诉经常有异物感,眼红、畏光、流泪(排除眼表疾病),胬肉头部侵入角膜 2.0~5.0mm,有不同程度胬肉体部充血,复发性胬肉充血明显,体部肥厚明显,有部分复发病例出现睑球粘连,部分病例角膜鼻侧、颞侧胬肉都侵入角膜2mm以上。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男性 40例,女性 60例;年龄(45.6±11.1)岁。 B组:男性 44例,女性 56例;年龄(45.4±9.8)岁。两组年龄、性别、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术前 3 d滴抗生素滴眼液。A组:单纯胬肉切除术,0.5%丁卡因表面麻醉,术眼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结膜下注射,沿翼状胬肉上下缘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球结膜与胬肉组织及胬肉与巩膜组织[1],于半月皱襞外约 1mm处剪断翼状胬肉组织,提起胬肉头部,用显微器械 45°宝石刀头将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剥离下来,切除深度以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为宜,确保角膜上不留血管及纤维组织,充分刮除巩膜缘变性组织,剪除胬肉头颈部的结膜,勿伤及巩膜及眼外肌,用止血球烧灼巩膜缘变性血管平整结膜,用 10-0尼龙线缝合固定于角膜缘外 3~4mm浅层巩膜上。B组:术前用药,麻醉及术式同单纯胬肉切除术,取等大的羊膜移植片与巩膜裸露区大小相同,将羊膜上皮面向上平铺于巩膜暴露区,用 10-0尼龙线将羊膜四个方向边缘与结膜创缘间断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并修剪羊膜的大小,酌情间断缝合羊膜结膜创缘,使羊膜与结膜缘紧密对合,注意羊膜下积血会影响羊膜的成活,靠近角膜缘羊膜不需缝合。两组病例术后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地塞米松,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羊膜移植包扎 48 h,每日换药,1周拆线,局部用抗生素及激素滴眼液至眼部充血消退为止。
1.3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手术区光滑洁净,结膜平整无充血,羊膜植片色泽正常,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复发:结膜充血明显,羊膜色灰暗,脱落,局部增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 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随访 2个月至 2年以上,A组(16.47±7.34)个月,B组(12.45±6.67)个月。两组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结膜或植片充血,水肿、异物刺激感,,4~5 d后症状逐减轻,未见植片排斥反应,6周后周围羊膜溶解吸收。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详见表 1。B组复发率 6%(6/100)明显低于 A组 29%(2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P<0.01)。
表1 两组术后 1~7 d眼刺激症状及并发症情况(n)
翼状胬肉复发是由多种原因所致,包括术中切除不彻底,残留病变组织,慢性炎性刺激,经常性反复充血等,复发率为30%~50%,也有报道高达 80%[2]。选择好的术式,操作仔细,有好的显微设备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保障。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术后肉芽组织增生,积极控制感染,可有效减少复发。肖琼等[3]报道羊膜移植术后胬肉复发率为 2.9%。本文羊膜移植复发率为 6%。另有报道[4]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效果良好。羊膜具有促进上皮化、抑制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等优点。
在施行羊膜手术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表层羊膜的边缘应大于结膜瓣以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同时可增加羊膜对药物的吸收与向深层渗透;(2)术后预防感染,适当应用激素有效减轻自身免疫反应。复发胬肉角膜缘结构破坏严重,羊膜作为“移植的基底膜”是适于上皮生长的天然培养基,产生各种生长因子如纤维缘生长因子、干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这些都是生长因子刺激上皮形成。笔者认为羊膜移植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受体眼的一定量的健康结膜角膜作为羊膜表面结膜角膜上皮化的源泉,另外羊膜植片存活与移植床的微循环有关。
[1]刘翔云,王兵,董业平,等.钝性分离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1):41.
[2]张琦,项振扬.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5):505-507.
[3]肖琼,黄菊天,葛钧.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32-33.
[4]徐悦.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眼科杂志,2006,24(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