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情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2010-10-29 06:22:04娟,李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帕金森心理治疗帕金森病

陈 娟,李 强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症状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笔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P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了解抑郁的发生率,对有情绪障碍者,在常规用药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改善症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01~2008-01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帕金森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1~86(63.5±12.5)岁;病程0.5~11年。诊断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05年),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除有老年性脑改变外,未见特殊异常,临床上排除脑血管疾病、脑炎等原因所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及有较重并发症者。病情严重度按Hoehn-Yahr分期,Ⅰ期13例,Ⅱ期26例,Ⅲ期12例,Ⅳ期5例,Ⅴ期4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50人,其中男27人,女 23 人,年龄 50~72 岁,平均(65.1±4.1)岁。 抑郁患者和无抑郁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73,P>0.05)。

1.2 方法

1.2.1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24项评定抑郁症状,总分>35分为重度抑郁,34~20分为中度抑郁,19~8分为轻度抑郁,总分<8分者无抑郁。对符合诊断帕金森抑郁的29例患者,在常规抗PD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4周。

1.2.2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由心理医师实施,每次心理治疗为1 h,2次/周,持续4周。内容包括:①心理支持与认知干预: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指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上给予疏导、安慰、支持、鼓励等措施,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信心;②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引导家属给予情感支持,给患者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③缓解抑郁情绪的放松措施: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抑郁发生率 干预前,帕金森病患者中合并抑郁者29例,占帕金森患者的48.3%,其中轻度抑郁14例,占抑郁患者的48.3%,中度抑郁10例,占34.5%,重度抑郁5例,占17.2%,50名健康对照组中伴抑郁症状者2例,均为轻度,占4%。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29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比较,经配对t检验,除体质量和日夜变化外,其余5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提示心理干预效果显著。见表1。

3 讨 论

关于帕金森病抑郁发生率的报道结果不一,国内研究大多在40%左右,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帕金森病抑郁发生率为40%~50%[1]。本组帕金森病的抑郁发生率为48.3%,以轻度抑郁为主,中度占34.5%,重度占17.2%,与一般的研究结果一致。帕金森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而其抑郁、焦虑、认知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症状同样对患者有重要影响,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生存年限,其中抑郁症状最常见。随着对PD伴发抑郁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PD伴发抑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学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学因素[2]。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思维弛缓、悲观失望、自信心不足、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其次还有焦虑、睡眠障碍表现,有的有自杀念头。抑郁情绪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和预后。PD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可消除情绪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缩短住院日及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中,PD伴抑郁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HAMD总分显示症状明显好转,说明通过心理干预使良性情绪提高,心态好转,自信心提高,抑郁改善。同时情绪障碍缓解后患者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另外,抑郁情绪可引起体内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紊乱、各种促凝物质和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TXA2的释放、心率加快和血压上升等[3],其结果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PD患者的抑郁情绪,而且可以通过认知的改变,减轻抑郁情绪对躯体症状的影响,抑制上述病理生理过程,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可以认为心理治疗对PD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意义。另文献指出,PD患者抑郁的发生与脑功能异常关系密切,而且发现抑郁越重,脑功能受损越明显[4]。临床上应重视PD患者的抑郁情绪变化,在药物治疗运动症状的基础上,恰当的给予心理疏导和抗抑郁治疗,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改善或消除抑郁症状,对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总之,抑郁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躯体症状,而且使帕金森病的治疗更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临床上应重视其情绪变化,在积极控制躯体症状的基础上予以抗抑郁治疗。

表1 29例PD伴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s,分)

表1 29例PD伴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s,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1,*P<0.05

总分 焦虑/躯体化 体质量减轻 认知障碍 日夜变化 迟滞 睡眠障碍 绝望感干预前 31.92±7.13 8.00±2.34 0.77±0.24 4.62±1.50 0.31±0.17 5.69±1.20 3.85±0.78 7.15±2.90干预后 16.50±6.65** 3.88±2.21** 0.63±0.34 1.25±1.01** 0.25±0.18 3.00±1.31** 2.63±0.87* 2.83±1.43**t 3.69 3.95 2.08 3.75 2.02 4.49 2.18 3.93

[1]Slaughter J,Slaughter K.Prevalence,clinical maninfestations,etology,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psychiaty Clin Neurosic,2001,13(2):187.

[2]陆菁菁,龙 洁.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的研究近况[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152-155.

[3]叶志荣,杨菊贤.高血压与心理障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313-314.

[4]李 飞,谷德祥,李燕君,等.帕金森病患者抑郁与脑功能相关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5):280-282.

猜你喜欢
帕金森心理治疗帕金森病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28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4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