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曾楠楠
(1.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共育机制研究
刘海洋1,曾楠楠2
(1.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机制进行分析整理,将其模式主要归纳为四种:教体结合模式,“三位一体”模式,职业化模式和社会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家庭模式设计出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共育模式的框架。
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共育机制
[编者按]由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组委会、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于2010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嘉兴学院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余名论文作者参加了学术交流。
此次论文报告会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大专院校、中小学、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等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的论文159篇,通过专家评审,有117篇论文入选本次论文报告会。内容涉及体质健康、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心理、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体育法律等方面,其中12位作者的论文以大会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交流。
本期杂志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3篇论文刊发。
在以“举国体制”主导下的“三级训练网”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已经有30年的历史,回顾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举国体制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超常规发展,为竞技体育的起步、发展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种由体育系统单独培养竞技人才的模式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矛盾与缺陷:高淘汰性,成材率低,队员文化学习不能保证,高投入使政府不堪负重等[1]。这些缺点致使目前我国竞技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客观条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格局必须由单一化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
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正处于以体育系统为主体,教育系统、其他体育社会团体、企业逐步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格局,出现如俱乐部制的职业化模式、校企联合、教体结合等各种模式[2]。依靠社会和市场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充分发挥各体系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新形势下竞技体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表1 2009-2012周期全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
近几年来浙江省体育部门高度重视体育竞训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教练员从1984年仅有的4名高级职称,快速发展到2007年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46人。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也不断提高。截止到2009年,浙江省各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已达40个[3]。见表1
通过对浙江省11个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校领导重视学校业余训练队的建设;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基本能满足基础体育项目训练需求;在训练队伍组建方面呈现多样化,有与当地体校、高校联合办队,有的甚至打破省域界限与外省体校、外省高校合作办队,与职业队联合建队的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在办队的资金来源问题方面,获得资金的渠道还较单一,多数队伍还是靠学校单一拨款,存在资金不足现象。在教练学历方面,其中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占总人数的90%以上,研究生学历近年来开始逐渐增加,体育教师专科学历的在调查中没有出现,这表明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整体在逐渐提高;在教练训练经验上,通过调查,大部分体育教师(教练员)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带队训练经历。
浙江省体育系统联合省教育厅多次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展“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服务。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开展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共157所中小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其中,杭州20所、宁波20所、温州7所、绍兴16所、嘉兴14所、湖州8所、金华19所、衢州17所、丽水5所、台州18所、舟山10所、义乌3所,共涉25个项目[3]。
2.1.1 办学结合形式。体教结合的办学形式主要是将一些运动项目有选择地分散到条件较好的普通中小学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体育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分别由政府教育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管理[4]。见表2
表2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形式和内容
2.1.2 结合成效。体教结合形式使管理形式由原来单一的体育局管理变为体育局和教育局共同管理;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较好的解决了运动员文化缺失问题,保证了运动员学习、训练的质量和系统化、科学化,形成了良性循环,竞技训练水平自然提高。
2.1.3 经验与问题。①运动员的选材。由于运动员的招生都由各校自己承担,受招生范围的限制和缺乏选才的科学性,多数选材还是通过经验与目测,招生质量难以保证;②高级教练员严重缺乏。运动队的教练兼职居多,学校体育教师缺乏训练经验,难以保证训练质量;③教练员的编制问题。少年儿童体校的项目都分布在各中小学,教练基本上由所在学校解决或聘请,造成教练不足和潜在的不稳定性,对训练造成了一定影响;④传统项目学校分布不均衡。大多数项目都设在小学,中学较少,高中更少,这样会出现项目断档的问题,一方面对成绩的再提高错失了机会,另一方面在升学方面得不到更多的优惠;⑤少年儿童体校的规范性建设不够。学校建立的训练点随意性较大,特点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运动成绩不理想。
这种模式是目前国内各高等体育院校正在探索实践的一种模式。它是指教育、训练、科研的三结合[5]。“三位”是指:院(高等教育)或校(体育中专、普通中小学)、队(省运动队)和所(专业化科研所)合为一体,共同来完成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过程。注重运动员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优秀的教练员、教师和科研人员。
目前,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探讨这方面的实践,并且该“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改革在201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经验与启示:
教育:亦读亦训、育人创佳绩、培养各类人才;训练:教、训结合,科学训练,竞技成绩不断提高;科研:训练设施、科研医务一流,全面保障运动员科学训练。“三结合”的模式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建校至今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突破了以往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薄弱环节,三个方面互相促进在保障训练成绩的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多方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
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是浙江省“职业化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俱乐部成立于1998年,由浙江绿城房地产公司发起,杭州钱塘房地产公司、浙江大学和浙江省足球协会参与组建的。俱乐部是以股份制企业的形式运行,依照合作协议确定相应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在俱乐部的责权地位和责权范围,并实行经理制的合作型企业化管理[6]。
经验与问题:
①运动员选拔。面对日益严重的招生难问题,俱乐部采取降低选拔标准,或取消选拔直接进队的做法,造成球员质量的大幅度下滑,为日后的高淘汰率埋下隐患;俱乐部大多是直接引进技能好的球员,自己培养出的人才很少,真正的好苗子几乎没有。
②科学训练不足。教练员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年代,没有及时学习世界先进的足球训练方法,理念上对一些基本规律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管理粗放,俱乐部为双年龄段组队,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比例接近1∶20;科学化训练水平低,教练员大都凭经验执教,训练安排比较随意,更谈不上用生化测试来辅助运动训练。
③文化教育。俱乐部的球员文化教育机制基本等同于旧体制下的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形式,运动员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学习让步于训练与比赛,注重企业的盈利性,不太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④就业与出路。目前,我国职业联赛只有3级,即中超、中甲、中乙联赛。其中,中超俱乐部16家、中甲俱乐部13家、中乙俱乐部16家左右。对从业人员的整体需求量不大,能够进入一线队的梯队球员人数非常少,对于入选不了一线队的球员,他们的去向要么去中甲、中乙俱乐部,要么进入高校求学,其他球员只能进入社会自谋职业了,无法进入一线的球员就业前景暗淡。但自2007年俱乐部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的搭建人才输送关系以来,近2年球员的出路变宽,能够通过凭借足球加文化的综合优势,通过单考单招,考入大学,使运动员有了较好的去向。
这种模式是指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吸引社会力量与企业单位联合办体育运动队,促进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种模式[7]。
在浙江省高校中如宁波大学的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为拓宽资金来源与临海市鑫源旅游发展公司合作办队,企业给与资金赞助,但不参与运动队管理,运动队参赛冠名提升企业知名度。这种模式在浙江省还只限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队模式中,企业投资优秀高水平运动队来提高自身知名度,打造品牌,形成“双赢”,但在中小学业余训练这一层面企业投资还比较少。
经验与问题: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来,企业可以投资到中小学业余训练,与中小学、少体校联办单项体育俱乐部,使业余训练社会化、多元化,满足社会多层次从事业余训练的要求,多渠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各中小学业余训练队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队伍水平,打造自己的特色,吸引社会资金的赞助。
这种模式在浙江省没有任何一个家庭尝试,就是整个中国也寥寥无几。
“丁俊晖模式”的成功完全脱离了我国竞技人才培养的旧模式。家长重金栽培、海外留洋、自力更生,完全的家庭体育投资,不花国家政府一分钱。丁俊晖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因素:一是在一方面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和高人一筹的天赋;二是运动项目选择正确,选择了非奥运项目的冷门项目;三是家庭的重金打造。“丁俊晖模式”在国外已是司空见惯,国外极少有专业的体校,极大多数体育明星都是从小就在家庭的熏陶下成长[8]。
教体结合、三位一体、职业化、社会化模式、个人家庭模式,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色,同时又存在各自的缺陷。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是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发达、体育文化浓厚的浙江省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有条件探索多种模式的相互结合。本文根据以上讨论的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以下的共育思路。
图1 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的就是各种培养模式的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多元开放,充分发挥各自功效来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横向联合:①小学阶段,小学业训队伍、小学体育传统学校、小学试训点广泛培育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扩大受训基数,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后备人才基地在此基础上与各业训学校和项目传统学校、试训点沟通、合作,进行选拔和重点系统训练,其间教练员加强交流与流动有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个人家庭在此阶段可以选择体育项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积极地争取各类资源的帮助。②到中学阶段,由处于中间梯队的体育运动学校、省属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省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业余训练队伍、中学业训队伍、中学体育传统学校、中学试训点、单项俱乐部单位构成。体育部门所属训练单位可将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放到各市知名学校进行,也可将自己的一些运动队选择性地放到学校进行学习、训练,中学业训队伍、俱乐部等可聘请高水平的体校教练员到学校任教,相互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个人家庭”模式中,若运动员因运动水平问题无法走向职业化道路,那么可以进入同梯队的体校或中学业训队,改变成才方向,可以获得择校升学的机会;③高校、高层次的竞技训练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向上一级输送人才。无论是从属体育系统的单位,还是教育系统的单位利用自己的特色积极寻求社会合作伙伴。纵向延伸:小学阶段广泛设置项目,建立训练网点,及早发现苗子送入体校进行系统训练;中学项目的设置要与小学阶段具有匹配点与衔接性;向上与体育运动学校、高等体育院校等建立招生或输送的合作关系;走职业化的运动员可自行出国深造,形成低、中、高的一条龙培养、输送相衔接的体育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再是体育单一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根据运动训练规律、运动员成长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素质发展的要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以往封闭状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体育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密切往来,扩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规模,围绕社会发展和需求来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使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有生存的空间。
[1] 梁晓龙.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体育科研,2006,27(3).
[2] 熊炎,杜鹃明,王涛.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2).
[3] 浙江省体育局网http://www.zjsports.gov.cn/.
[4] 陈道裕,周奕君,等.“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3).
[5] 杨桦.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
[6] 韩志芳,等.举国体制下发展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19-21.
[7] 朱迅华,何志林,虞重干,等.乒乓球俱乐部建设对高校“体教结合”的启示[J].体育科研,2008,29(1).
[8] 葛幸幸.“丁俊晖模式”对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带来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
Study on Co-education Mechanism of Rais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
LIU Hai-yang1,ZENG Nan-nan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 315211,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Ningbo 315100,China)
Thispaper used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method,interview method,questionnaire method, case-study approach,based on resources of sports reserve talented,and made an analysis for training mode and the mechanism of Zhejiang province sports reserve talented.The model can be summarized as four types:combine sports and teaching,trinity mode,p rofessional model and socialization model,base on these,combine with family patterns to design a co-education mechanism of raise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of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sports;reserve talents;co-education mechanism
G807.7
A
1004-3624(2010)06-0001-04
2010-08-31
刘海洋(1982-),男,河北承德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