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讲师
“驻京办存废”不能成为选择题
朱四倍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讲师
据悉,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
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将各地政府驻京办职能形容为“跑部钱进”后,驻京办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此后,中央加大了对各地政府驻京办的整顿。“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就是整顿的延续。但是,这是否意味着驻京办就能灰飞烟灭呢?
有人曾明确指出:“撤掉驻京办断不掉进京路”,这在笔者看来,表达了公众对驻京办即使名义上消失也无法根除它以其他面目存在的忧虑。也就是说,政府的驻京办将何去何从,撤销抑或转型都值得深思。
客观地说,驻京办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在发展地方经济、宣传地方文化、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行政派出管理不充分,法律地位不清晰造成了驻京办数量肆意膨胀,机构内部职能混乱、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权力寻租现象严重。
当下,驻京办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之,当前我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在分配相关资源,或者进行行政审批的时候,缺乏公开、明确的标准和程序,也就是说,在外部监督、约束乏力的前提下,掌握着资源分配权或项目审批权的官员,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造成了各地政府驻京办“跑部钱进”的局面,驻京办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
同时,造成了公共物品利用率不高,公共服务的总体成本增加。目前,各地政府驻京办除了要处理上级政府交代的任务外,还要负责上级派出单位领导甚至家人的接待任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拉关系走后门上,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有学者指出,“地方政府总是更愿意去提供那些仅有益于辖区公民利益的服务,或那些有益于地方经济的服务,而且,地方首脑总是更倾向于去提供那些有益于政治升迁的公共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将导致那些关系到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同时由于某些服务过度提供,会使得提供公共服务的总成本增加。”即本应成为公共机构的驻京办,异化为仅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权服务”的机构。
更要命的是,驻京办成了权力腐败的潜在因素。因为一旦授予各类派出机构以大量的自主权,机构就会变成以自己利益为重的玩家,而且可能确确实实地抵制它们不喜欢的变化。随着驻京办性质、职能的变异,驻京办负责人身份也随之异化,既是政府行政官员又是经营实业的老板,在此双重身份下更加剧了驻京办自身的混乱。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驻京办的资产在2001年就超过了100亿元,仅2002年,这些驻京办购房、建房的投资和日常经费开支就高达43亿元,平均每家482万元。驻京办将其自身职能本末倒置,一定意义上反而成为容易滋长腐败的温床。
诚如某些媒体所评论的那样,驻京办问题远非一撤了事那么简单。如果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它还会以各种形式隐性存在。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变革与其说是一种特例,不如说是一种惯例。只要有一个不完美的政府,人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寻求理想的治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变革不能单纯地界定为寻求一个完美的行政实体,更确切地说,每一种改革方案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引发一套新的改革方案。因此,撤销所有驻京办仅仅是一种选择,但能否成为最佳选择,受到的限制因素很多。因为驻京办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与行政设置和权力运行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应谨防驻京办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存在,否则,我们将陷入“变革的圈套”。
因此,笔者的意见是“驻京办存废”不能成为选择题,“驻京办”的隐性存在将是社会的更大陷阱。
编辑:靳伟华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