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粗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灵活的数学思维
灵活性,主要以学生能否在教师正确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根据数学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求得最佳效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要习惯于让学生单一地思考问题,应该激发学生灵活变换角度去思考,这样才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尤其是在解题时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灵活性。例如:一个服装厂要制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用布0.2米,原来制600套这种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制多少套?教学时,先让学生按通常的思路叙述出来:一共用多少米布?现在每套用多少米布?现在可以制多少套?比原来多制了多少套?
这一思路的解法是:
1.一共有布米数:2.2×600=1320(米);
2.现在每套用布米数:2.2—0.2=2(米);
3.现在可制套数:1320÷2=660(套);
4.比原来多制套数:660-600=60(套);综合算式:2.2×600÷(2.2-0.2)-600再引导学生把这道题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如:首先这样想,制600套服装,一共可以节省多少米布?再想,省下来的布可以制多少套?新思路的解题:
1.制600套服装可以节省布米数:0.2×600=120(米);
2.现在每套用布米数:2.2-0.2=2(米);
3.可以多制服装套数:120÷2=60(套);
综合算式则是:0.2×600÷(2.2-0.2)。这样,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探索解题途径,并通过题对比,更加明确思路不是唯一的,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具备了灵活性的思维。
二、不断挖掘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 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三、授课前精心准备,巧编故事,设立悬念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也重,凡事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爱问“?”。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可以编一些简短动听的、蘊含悬念的故事,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达到引出新课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平年、闰年、月、日的认识”前,老师可以编“小猪过生日”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猪”哭诉说它现在四岁多了,却只过这一次的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学生们的脑海就会出现“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悬念涌现了,但要靠后面的教学“平年、闰月”知识去解答。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如果不采取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小学生学好数学不是没有可能之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