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香芹
“疑”是指善于发现问题。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解题的思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教育部袁振国副司长最近专门发表了题为“问题与答案,哪个重要?”的文章,大声疾呼“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氛围造就学生敢“疑”
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否得到发展,主要看教师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质疑环境。首先,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教师应注意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敢于自由发问。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困难的勇气和兴趣。只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和赞许。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鼓励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启发。为使每个学生都敢于提问,教师应因人而异,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自信心;对于比较活泼好动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给别的学生做出榜样。教师还可以举行 “最佳问题”“问题标兵” 评比活动,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走向主动质疑,进而养成习惯。
二、情境诱发学生生“疑”
教育工作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教育的主要工作将是教会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讨论者,引导者。因此,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困难,使内心处于兴奋状态,能产生好奇心、去发现问题,从而主动探索问题,这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明知不能而为”,在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等等。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①下面各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
63 366912396 39
②从题中你能看出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尝试总结。再出示下列几题:
13 26 19 23 46 59
让学生判断。在完成第①题后学生自然而然会把能被2、5整除的数的判断方法迁移过来,认为个位是3、6、9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至此再让学生完成第②题,矛盾就出来了,学生自然就会出现疑问,提出问题也就成为学生的强烈欲望。
当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形成“质疑——解疑——体验——再质疑”的心理。如教学“倒数”时,学生已学过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我让小组分组提问,要求一人举数,别人说出它的倒数,学生气氛很活跃,包括平时一些内向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但学生提问的数仅限于真分数和假分数,我就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真分数和假分数,我们还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打乱了学生刚才的思路,不少同学提出了带分数、自然数、小数的倒数,进而也说明0没有倒数,并自主讨论归纳了各类数的倒数的求法。
三、方法启发学生善“疑”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我常和学生讨论”学问”,使学生知道”边学边问”才是会学的标志。
首先,老师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在哪找疑点,对自己产生的困惑、一些法则规律的结论、新旧知识的衔接等的质疑;在概念形成、算理推导、思路分析、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都要学会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正面问,也可以反面或侧面问。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如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示这样的学习提纲:①为什么不把质数分解质因数?②分解质因数时用什么方法较好?③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学会对一个内容分解进行质疑。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自我挑战的品德。第一,对书本知识,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对“本”的学习,而忽视了“本”外知识即生活实际的学习指导,但书本知识与现实中的现实问题毕竟有着很大的距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距离”,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对待书本。第二,“听话的孩子”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追求。这本身就存在着辩证认识问题。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既有创造性又有向师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摆脱“唯师”,崇尚“创新”。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故意说错话或写错一些东西,立即就有同学提出异议,从多方面来驳斥 我,我经常肯定他们的表现,使他们知道只要有道理,不要管老师怎样、怎样。第三敢于向自己挑战,摆脱自身经验,学会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一般问题的时候,但很多时候会形成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阻碍思维的发展。所以,要经常变换题型,让学生摆脱那些已形成的定向思维,从而冲破自己的束缚。
古今中外,数学都是由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因此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