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炽
摘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期望来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自身与自身的关系以及自身与周围他人的关系,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期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细致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个人期望
一、引言
据统计,截止200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总数近2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他们的生存状态,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中国社会的现状。他们被誉为天之骄子,集幸运、栋梁丁一身,赚足了世人的羡慕与宠爱。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扩大招生、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压力,高额学费、就业难、考验、出国等一系列无法躲避的问题。
2006年张枫霞的《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一书,呈现了一幅幅鲜活的影像:他们有的自制力强,保持头脑的清醒,拥有自己的期望,把握着四年大学时光;有的个性张扬,渴望打破传统模式,推进中国高校教育的改革;而有的则在潮流的沉浮中失去了自我,一味追求地追求华而不实的虚荣……于是,在这些顶着“时代光环”的天之骄子和媒体的喧嚣背后,我们不难看到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和困境,每个大学生都没有选择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前行。
本文就将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期望来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自身与自身的关系以及自身与周围他人的关系,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期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细致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二、相关理论研究回顾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在他的《工作与激发》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激励起来,从而采取行动,以达到这一目标。弗鲁姆认为,激励的力量来自于目标的期望,而激励则是选择的过程。期望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揭示了人们共同的心理规律,即个人做出努力是为了得到一定的结果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且他对这个结果有一种估计和期望,他总是在认为有可能实现这一结果的前提下采取有效行动的。因此,认清自我期望其实质也是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需要。
那么,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期望、自我需求是什么呢,是如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所说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或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种需要的归类,又或者是它们的综合,也或者是如奥尔德甫的ERG理论,并非上述三类需要,而是相互关系和成长的需要?更可能是现在的生活质量和状态已经让他们安于现状,没有也不需要更多有效的目标激励了呢。
其实,正如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大学生尚处于人格转变阶段,对于其需要层次尚未固定,仍处于可塑造的状态,认清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对于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脉动和倾向,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现县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结果分析
在自编的个人期望问卷中,将个人期望的测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现状的测量,长短期目标的测量以及与期望相关的价值观的测量。
通过数据统计(下图),发现对于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问题上,大部分的人对其表示比较喜欢(占样本43.2%),而有相当一部分(占样本26.9%)的同学对所学专业没感觉(或是不清楚),列居其次的是非常喜欢(占14.5%)和不太喜欢(占12.6%),只有极少数同学对所学专业非常排斥(占2.6%)。笔者认为,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于本专业表示“没感觉”或“不清楚”这样的结果,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對目前自身的生活状态的定位上,数据显示低年级的大学生(占34.3%)很大程度上对于自己的未来茫然无措,而强大的外在压力(如学长学姐、父母等告知未来就业形势严峻等等)使得他们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在现在,上大学已经不是未来就业的“免死金牌”,因此他们表现出勤奋努力的意识,但对自己的期望没有大致的把握。
当然也有许多同学(占31.4%)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和自己的想法等等因素,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且积极生活。当然,也有小部分的同学(占5.4%),生活态度上比较消极(包括“过一天算一天”和“对前途表示悲观”的两类同学)。或许,当代的大学生在面对大众教育的压力下,正如陈斌在《“天之娇子”何不想念书》中谈到的“这个社会给与的期望太高,但现实又太残酷,人们往往在责怪大学生素质下降的同时,忘记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同时,进一步通过交互分析“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和“您觉得自己目前是哪一类大学生”两个现状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对专业的喜爱程度越高,生活态度越积极。表示非常喜欢本专业和比较喜欢本专业的同学,选择积极努力生活的比例分别占59.7%和35.1%,而相对而言,表示不清楚或者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对于未来更显茫然。而Lambda值为0.088,显著度小于0.05,表示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有明显的关系,样本的情况可以反映总体的情况。
了解了低年级大学生的目前现状之后,进一步来看他们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在“目前,您最希望在以下哪些方面取得进步?(按重要程度排序)”这道问题的回答上,选择最希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同学最多,占51.5%;其次最希望取得进步的方面选择最多的是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占31.4%;位居第三的想要取得进步的方面为人际关系的加强成为同学们的首选,占31.2%。
可见,对于短期期望的选择上,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加强这三大大学生活的核心同样成为受访大学生的期望的目标。而在远期目标方面,位居前两位的是家庭幸福(74.1%)、报答父母之恩(73.9%),其次两位是赚更多的钱(56.6%)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国家(45.1%)。其中,选择其他的有5.8%,在数据录入的时候,发现选择其他的大部分填写的是个人兴趣的培养。这是问卷在设计时出现的遗漏一个重要选项的失误。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依然拥有很强的家、孝、国的传统价值观,虽然可能受到差序格局的影响,必须要先小家再大家(社会),但是不得不说,在本质上,当代大学生仍然持有传统的儒家思想“由己及人的修身、齐家而后治国”的价值观念。
而追溯他们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可以发现,最多的同学选择的是找好工作(64.1%),其次才是对知识的追求(61.3%)和个人才干的提高(55.3%)。这样的选择非常的现实,当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30年前那群人1们,怀抱着更多对知识的向往踏上大学的殿堂,读大学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面对人口压力等各方竞争压力的一种选择。
再来看样本中的所体现的与当代大学生个人期望相关的价值观,这里主要涉及两道题目来测量:其一是“哪些事情发生过并使您觉得很受打击?”侧面反映当代大学生所看重的事情,其二是“您认同下面哪些观点”,选取一些与人生态度相关的常见俗语进行多选。
数据显示出男生与女生在面对一系列人生事件时,所看重的事物有所差别。对于样本中的男生来说,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是他们最受打击的事情(占52.8%),其次是学业不理想和没有成就;而对于女生来说,学业不理想是她们最难以承受的(占43.2%),其次是没有人生目标(41.9%)和人情冷淡(33.5%),可以从下表结果看到两个趋势:首先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事件在性别上的差异减少,关于学业和人生目标成为他们共同重视的问题;其次是女性比男性更需要情感的上的依赖的传统观点依然适用于当代大学生。
而在当代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目标期望的态度观点的考查上发现,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前途和得失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占68.5%)都认同坦然面对的观点,而且也相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占68.3),并且通过进一步的交互分析,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观点大致相同,几乎没有性别上的差异。
四、结论
综合以上个人期望的分析,可以知道,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对于专业的满意程度大体上是正面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示困惑或是没有兴趣。而这种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低年级群体的生活状态,对自己专业满意程度越高,越趋向于积极地生活状态。在期望方面,短期的目标总是围绕着大学生活三大重心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加强、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人际关系的加强。而长远来看,当代大学生上大学的最大动机是处于对今后就业的考虑,这也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大众教育究竟是要教育大众还是要增加许多没有实际效用的竞争?于是,在这种强压下,最能使他们受挫的事情便是让他们丧失向上的途径,没有目标、学业不理想等等是当代大学生最不愿遭遇的挫折。而对待人生态度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群体表示认同“只要努力过就坦然面对得失”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等积极的价值观念,对自我的期望即实现愿望的想法应该是积极的。
低年级的大学生在个人期望的表现上更面临的问题是对未来的茫然和困惑。大环境带来的高压力之下许多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想努力但是看不到方向,所以,当代教育工作者对低年级的学生们应该更多地方向性的知道和建议,让他们更加顺利地从高考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大学的自主教育,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自然地融入到大学的积极健康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