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医“兽医化”
——从研究生实验对象看临床医学教育的隐忧

2010-10-20 10:0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7期
关键词:研究生论文医学

医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往往青睐于动物实验课题而非与人相关的临床医学课题。几个月以前,因为所带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为动物实验而非临床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专家沈爱东教授为此出离愤怒,拍案而起,表示不想再带研究生。她认为,如果这样的现象不制止、不改变,进行任何临床教育和研究都是徒劳的。

通常,医学研究生的专业从广义上分为实验医学(基础医学)和应用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如果研究生毕业以后要进医学院基础科室,比如病理、生理类,毕业论文选择做动物实验的题目较符合其专业。但事实上,几乎有90%以上的临床研究生都是“在实验室里与动物相伴成长起来的”,所做课题与临床没有直接联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老教授顾复生说:“临床可挖掘的课题是大量的,内容很多,亟待研究破解的问题也很多,但总有一部分人好走‘捷径’,喜欢钻进实验室而逃避临床的磨练与积累。实际上,作为将来的临床医生,首先学会做临床才是正确的专业主攻方向,而且这并不妨碍额外的动物生理与病理研究。”

坐在实验室里的临床医生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医学学术杂志刊发的文章中,仅涉及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诸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等,就约有1/4 的研究论文是通过动物实验完成的。相比之下,有关临床病理研究的论文数量却十分匮乏。

顾复生教授指出,动物研究与临床观察研究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她以一篇关于对比临床较常用的几种抗癫痫新药与传统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观察对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疗效与副作用的论文为例,采用大鼠模型进行实验,约90 天就能够完成。而另一篇标题为《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的论文,在制定出这个治疗150 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观察方案后,从2003 年2 月~2005 年3 月共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力量都必须投入临床,同时还要谨防治疗过程中遇到意外风险。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病理学专家宋来凤教授也表示,医学研究的确需要一些动物实验来进行前期的研究配合,比如尝试新药或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但“得之于人”应该是医学结论最重要的来源,只专注动物实验而忽视临床,实是舍本求末。

近年来,医疗界出现了一股论文崇拜风,各级医院争相打造“研究型医院”,盲目攀比论文数量。于是,医生被逼上了“人人搞科研”的畸形发展之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这一行为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激励”,不料却被各大医院视为学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从此“助纣为虐”。于是,为了赢得学术地位,获得科研经费,各级医院都把论文作为医生考核的“硬指标”。要想晋升提拔,必须先过“论文数量关”。哪怕医术再高,如果没有论文,必定一票否决。甚至在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也有相应的论文任务。这种人工“催熟”的科研成果严重脱离临床实际,使得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医术也就越来越差。

研究动物不能取代临床观察

不可否认,医学中的科学实验最初就是在动物中进行的。动物实验的确可以带给临床医学以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动物与人有很大差异,动物实验不能代替人体试验,例如青霉素这一对人体十分有用又基本安全的重要药物,对于常用的医学实验动物──豚鼠却是剧毒。

2006 年3 月13 日,8 位健康志愿者在一家研究组织的安排下于伦敦Northwick Park 医院接受TGN1412 首次用于人体的Ⅰ期临床试验。该药物拟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白血病的治疗。6 名接受药物注射的志愿者在药物注射后90 分钟内都出现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并且分别在输注药物12~16 小时内病情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全部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在接受药物注射24 小时内,志愿者们又都意外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耗竭。经抢救,6 名志愿者脱离生命危险,但其中一位在住院治疗3 个多月后,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脚趾和手指缺血坏死,不得不接受全部足趾切除术和3 个手指部分切除术。但是事后,相关部门的最终报告指出,没有证据显示TGN1412 在药物生产、储存等过程中存在问题,此次临床试验药物稀释和输注过程也不存在差错,储存于冰箱内的药物没有检测到污染。即使再一次将相应规格和剂量的TGN1412 应用于猕猴也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这样的悲剧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人类对自身与动物系统的区别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盲点,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也经常出现相左的结果。

这些残酷的临床事实迫使人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面对人类的疾病,绝对无捷径可走,只能依靠临床的扎实积累,获取可靠的经验。

▲药理室中的动物实验

▲专家正指导医学院校实习生进行动物实验

临床医学教育的隐忧

通常,临床的研究生通过几年的研究生课程和临床培训,在毕业时已经既会做研究又能做基础,同时具有了临床医生的水平。但事实上,多年以来,许多指导临床研究生的导师并没有主动引导学生做临床课题,包括我国过去以临床研究著称的一些医学院,这就导致医学生在本科课程里做动物实验,读硕士也是做动物实验,念到博士还是在做动物实验,而他将来却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这是很荒谬的教育。用大量动物实验来培养临床医生的模式,会造成临床医生对“人”的概念的缺失,造成专业学习的断层。正如顾复生教授指出的,“过去的医学名家都会做科研,不是做动物实验,而是对人的临床观察。而现在医院要拥有一个真正的临床专家已经很难了。”

在美国,医学院学生毕业后的医学教育通过住院医师培养和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渠道来进行,以授予硕士和博士为目标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仅限于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专业,临床医学领域不提供研究生教育。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中,仅有3%经过三年左右的基础学科研究,通过答辩取得学位,成为基础学科的教师;而97%的毕业生必须选择经过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成为专科医师。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为其下了一个定义:“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具有医学知识、临床能力和判断能力、人际交往技巧、职业精神和领导能力,可以给患者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机制使医生具备执业能力。

有专家指出,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离开病人,医学就失去了意义。而当前我国的医疗水平评价体系正逐渐将人医向兽医逼近,荒谬至极。

猜你喜欢
研究生论文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