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隽咏,陈义彬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以校为本,谈高等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问题
赵隽咏,陈义彬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本文在总结国内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层面归纳了以校为本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模式,重点探讨了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强调做好需求分析、注重个性开发、做好人员培训是提高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以校为本;高等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影响着各级教育和各类人群。近几年,高等学校在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从单一的课程网络化到综合性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由于开发主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个性化特征更加突出,以校为本,面向社会的功能得到不断强化。
我国高等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精品课程工作的启动与建设。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求申报课程按照网上申请、网上评审、网上公示的模式将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及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等上网。随后,教育部高教司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用于发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相关政策公告、课程公示,并为各省市及教指委推荐的优质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这种形势下,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也围绕精品课程的评审工作建立起相应的工作网站,与此同时,各类高等学校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为契机,建成部分网络课程,从而为数字化学习方式在校园内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在课程建设工作方面,要求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获准设立,它是一个面向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机构,该中心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建设适应对精品课程进行存储、检索、服务运行需求的支撑环境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和资源中心,实现对精品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和个性化主动服务,使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学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经过几年的积累,各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类高等学校在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高等学校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为契机,积极改进课程网站的功能,探讨个性化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模式和建设途径,为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了基础,并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向着个性化方向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按照信息化传递的原理,借助计算机技术研发建设而成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借助平台通过互联网在个人计算机终端实现自主式学习,并实时、远程共享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
目前各高等学校开发建设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形式有繁有简,学校在平台研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形式上可以将高等学校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分为单一的课程网站和综合类课程学习中心。比较单一的课程网站通常用于展示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内容包括教案、课件、习题等内容,功能以展示为主,也可以作为申报精品课程的平台。综合类课程学习中心集课程展示与评审、在校师生实时互动、课程资源集成等功能与一体,特定用户通过身份认证登录使用。中心框架通常是基于学校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个部分,中心服务面向在校师生为主,兼顾社会特定群体,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类课程学习中心框架
高等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开发主体大致分为两类。有的高校直接购置成熟的产品,或请专业公司进行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制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与专业公司合作研发甚至自主研发,在研发过程中坚持较大的自主性,有利于学习中心的功能和资源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并凸显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平台资源能够保证优先服务在校师生,并满足课程建设者和学习者的需求,建成的学习中心个性化特征更加突出。建设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框架设计、内容填充、系统调试、用户培训、内涵建设、推广使用、信息反馈等环节(如图2所示)。
目前,国内高校组建并运行的数字化学习中心还不具规模,比较成熟的几个产品定位多在远程教育方面,研究主体多为营利性软件公司或系校企合作,研究内容主要是平台本身的技术研发和平台的功能及运行的稳定性,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学习者,因此立足课程资源的内涵式建设少,为高等学校在校师生所提供的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不够完善,“以校为本”的原则体现不足。与此同时,随着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上评审活动的开展,教育部高教司及各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建成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要求各高等学校申报时将优秀的课程资源上网开放,但这类平台在专业化和互动性方面却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各高等学校应借“质量工程”之机开发构建适合各高校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的,以辅助在校师生课堂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集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和精品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学习中心。但由于缺乏规划,目前学校各类学习平台的建设与使用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散,缺乏规划
各学校在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过程中往往鼓励各方面做有益尝试和探索,因此学校已投入使用的具有网络学习功能的平台往往有若干个,建设的主体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又有各院系部的课程组,有些课程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根据不同课程组教师的教学要求,需要掌握不同平台的使用方法,课程资源比较分散,不利于师生在实际教学中方便使用。
由于各课程平台的建设存在着自发性,它们所侧重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如“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仅针对在校生大学英语教学而设计,某学院的课程平台限本院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其他单独的课程网站也仅限于一门课程的资源,各平台之间没有联系,且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
2.操作复杂,程序繁琐,不易掌握
由于不同的学习平台制作单位和制作技术不同,系统运行所要求的计算机环境和用户的使用水平也不同,有的平台操作程序繁琐,增加了用户使用的难度,影响了各平台的使用效率。
3.课程资源利用率低,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紧密
各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后,其内涵建设及使用多按照自愿原则进行,使得课程资源的网络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课程框架及其资源的针对性不强,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脱钩,大大影响了网络平台的使用率,使各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空置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图2 校企合作研发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工作模式
高等学校面向在校师生所构建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应当是一种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该平台应以课程资源为依托,围绕课程建设搭建全方位辅助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与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和远程教育平台不同的是,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的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体现出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为在校师生提供更直接和更有效的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高等学校要把数字化学习中心建好用好,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需求分析,注重以校为本
平台开发之前,需要针对用户做广泛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形成详细的功能需求报告,并向研发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平台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建成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一方面应充分展示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应满足在校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类需求。
2.做好框架设计,注重个性开发
以校为本设计而成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更易体现个性,开发时还需要结合校园用户和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以便掌握;尤其是校企合作研发的系统,必须针对不同的用户群编制相应的使用手册;另外,在平台的外观设计上应在原软件成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与修饰,如添加学校图标,版面色彩与学校网站风格统一,修饰图片应体现校园文化等。
3.做好宣传培训,注重使用效益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一个动态的和开放的平台,其中包括的学习内容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建设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另外,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变动,对用户开展的宣传与培训需要定期进行,长期坚持。在平台推广使用期间,需要结合学校的强制性政策或管理办法,以课程建设或专业建设等工作为契机,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辐射面。如我校在课程建设工作要求中明确指出,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均需通过数字化学习中心中的“精品课程”模块进行课程展示并参加网上评审,并在每年6月份开展一次用户培训;同时鼓励合格课程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另外,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做好系统后台维护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数字化学习中心的使用效益,系统管理员的作用尤为突出。
4.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开发与教育理念的关系。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设计与开发应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应当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高等学校应当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推广使用正是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时间和空间。
(2)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内涵与课程建设的关系。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带动下,数字化学习中心成为课程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同时,课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数字化学习中心的使用与人员素质的关系。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也是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服务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但要将平台建好用好需要学校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系统的设计者、开发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应统一思想,合力育人,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它也有可能形同虚设,甚至成为师生的负担。尤其是系统的管理者,在平台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兼有平台的开发主体、使用主体及管理主体三重身份,因此对平台的使用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需求分析到框架设计到内涵建设到推广使用,系统管理员应全程参与,随时关注用户的反馈信息,并综合调整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1]江文华,江卫华.世界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社会科学家,2005(5).
[2]耿新锁,杨威.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8).
[3]曾海军,范新民.基于数字化学习港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4]谢舒潇,吴芸等.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特征调查与分析[J].理论探讨,2005(6).
(编辑:金冉)
G434
A
1673-8454(2010)19-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