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群 罗 斌 唐光才 韩福刚 朱德强
(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四川 泸州 646000;2.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结直肠癌大多数起源于腺瘤样息肉,且进展缓慢,发展为浸润性致死性状态约需10年[1]。因此可通过高质量的钡剂灌肠对整个结肠进行X线检查,能有效地发现息肉和癌症。钡剂有两种检查方法:一种是将钡剂充满整个结肠(单对比钡灌肠),以观察结肠病变;另一种是先将钡剂灌人结肠至横结肠脾曲,然后再注入适量气体(双对比钡灌肠),使结肠内形成的钡气均匀地涂布在结肠,以形成两种密度的双对比[2],更有利于结肠细小病变的检出。
传统的气钡灌肠,灌肠器反复使用,需要每次清洗消毒,给临床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常有稀薄粪便溅出,污染被服及灌肠器具,检查结束,清洗灌肠器,瓶内残留的钡剂易致下水道堵塞;为克服上述气钡灌肠器具的不足,我们自行研制了一次性医用灌肠器具[3](专利号2005200343648),使灌肠的全过程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本文就从临床操作等方面对比它和传统的灌肠器具是否具有优势进行应用研究。
采用自行研制的一次性医用灌肠器具,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灌肠袋内含钡剂粉末200 g(青岛东方化工有限公司 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输入管与输出管偏向蓄液袋的一侧,肛管与输出管相联,加压泵与输入管相连接,输入输出管都有流量控制夹。见图1。
图1 灌肠器的组成:PVC连接管、刻度灌肠袋、塑料夹、加压器、50 mL空针
制作:在灌肠袋的生产过程中,将适量的干粉医用钡剂200 g加入到灌肠袋中,用封口机封闭袋口,同时接入两连接管(一端作肛管用,一端连接加压器),待牢固后用塑料夹夹闭连接管内口,防止钡剂进入连接管内。在引流袋一端边置入带塞小管,以备注入稀释液。
使用时打开灌肠袋输入管,加入适宜温水(250m L~300 m L左右)与其袋内的钡剂混合成约67%~80%浓度混悬液,将石蜡油取出,滋润肛管,常规插入约12 cm~15 cm,打开灌肠器输出管开关,再从输入管端进行加压,透视观察钡剂进入肠道情况。待钡剂进入量适中后,关闭开关。在需要灌注气体时,旋转灌肠袋90度,使液面低于灌肠袋输出管出口,将空气加压灌注入患者肠道。
拟诊结肠病变需行钡剂灌肠检查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年龄62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用自制医用灌肠器具进行气钡灌肠,对照组用传统设备进行气钡灌肠。
检查前1 d进食少渣饮食,多饮水,造影前12 h服泻药,检查当日禁食。患者左侧卧位头低10度左右,透视下灌钡约250 mL,钡头透过结肠脾曲达横结肠远端时停止注钡,右侧卧位注入空气1000 mL左右,同时利用体位及钡剂重力关系到达盲肠,拔除肛管后患者连续变换体位,使钡剂涂布均匀,之后分段摄影,透视下实时观察结肠各段显示情况,点片时应注意将待显示的肠段置于高位,以形成良好的双对比影像;乙状结肠长度及位置变异较大,应俯卧,头低位点片,疑直肠病变时除正位像外尚需侧位像以显示其前后壁及骶骨前间隙。
①灌肠时患者舒适度判断;有无腹胀及便意感;②每次灌肠液量:计算该组病例平均每次的灌肠液量,空气量;③灌肠液流速、两组灌肠完毕的时间;④钡剂充盈情况。
所有资料输入SPSS 12.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检验水准=0.05。
表1 两组患者灌注量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灌注量比较(±s )
液体量 mL 空气量 mL实验组 20 206.55±22.57 973.25±86.97对照组 20 210.15±17.12 968.60±72.32 t 0.552 0.158 P 0.606 0.876 n
表2 两组患者的反应及钡剂充盈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灌注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灌注时间比较(±s)
灌注时间实验组 20 117.15±15.73对照组 20 124.30±16.70 t 1.275 P 0.218 n
由表1可见,实验组灌肠液量,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见实验组便意,钡剂充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表3可见实验组灌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前选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告知患者检查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操作前要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要注意观察病人,腋温为38℃~40℃为宜。灌肠结束后拔管动作轻柔,并在肛门周围轻轻按摩,以缓解对肛门括约肌的刺激,减少便意产生。
遇到肛门括约肌紧张导致插管困难,或灌肠时患者有便意时,应嘱其深呼吸,分散其注意力,达到放松的目的。必要时采取肛周按摩以减轻不适感,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呼吸。
直肠全长为12 cm~15 cm[4],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头低臀高位,有利于插管,避免因直肠有2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而损伤肠粘膜,使液体顺利达到乙状结肠,而结肠容积大,压力低。灌肠时结肠直肠、处于同一水平,两者不存在压力差,本试验组使用的器具肛管长度根据气钡灌肠的特点设置,长度超过20 cm。可以插入患者肠道12 cm~15 cm,可达到乙状结肠中段,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因为直肠内压力达到7.3 KPa,直肠壁感受器发生强烈兴奋[5]。
本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行研制的一次性灌肠器进行结肠气钡灌肠检查,与传统的结肠气钡灌肠检查比较,无论是灌肠时间,钡剂涂布效果,还是便意等不良反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使用一次性医用灌肠器进行结肠气钡灌肠检查,比传统灌肠更具有优势:①使用一次性医用灌肠器,无需清洗消毒,节省准备时间;②操作简便,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钡剂浓度,避免了常规灌肠检查时钡剂浓度的不确定性,以及检查台面的钡剂污染;③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④由于是一个全封闭的器具,加压效果好,灌注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使钡剂根据诊断的需要,在肠道均匀填充,气体弥散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照显影效果;⑤检查结束后,无需清洗灌肠器,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也避免了残留在灌肠器内的钡剂堵塞下水道。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检查病人的流通量,提高工作效率;⑥与普通灌肠相比较,改玻璃瓶为灌肠袋,灌肠袋可随意放置,避免不慎打翻玻璃瓶及其他意外;⑦两组时间比较,试验组时间较长,是由于管道比对照组狭小的缘故,可以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改进。
一次性医用灌肠器具用于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在技术操作上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灌肠检查效果好,无并发症,无需进行使用前后的清洗消毒等工作,能够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交叉感染,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潘宏铭,徐 农,耿宝琴.肿瘤内科诊治策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1-302.
[2]余建群,廖方义,官春兰,等.右半结肠癌灶周侵犯的影像学特征[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2):774.
[3]罗惠群,唐光才,等.医用灌肠器具[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5200343648.
[4]刘 方.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5]李鸿勋.生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