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2010-10-09 07:05苏州市建筑安装管理处孙惠红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化经济

苏州市建筑安装管理处 孙惠红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们逐渐的将城市放到全球的角度来观察城市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两者的关系,和考察现有的有关城市全球化的评价方法来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来看待城市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的内涵

1.1 经济全球化

全世界已有不少学者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代表不同视角下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以下几种是国际上各种权威组织的定义或分析,比较具有综合性。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S·奥斯特雷的定义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认为: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是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世贸组织(WTO)1995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它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

从根本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联合国《97年投资报告》的统计,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实现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二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

1.2 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连,最主要是经济结构的转换;居住和工作岗位的空间集聚的增长;城市发展不仅是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正确理解城市发展的概念,应当认清以下三个关系:①发展和增长的关系。在城市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认为城市的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当时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城市环境还构不成很大的危害;②发展和环境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生产带来大量财富的增长,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人们发现,增长并不完全等于发展,因为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是对环境的破坏;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经济增长引发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使得我们充分考虑人类自身的发展。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发展主要还是集中于经济的方面,因此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自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2.1 城市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首先是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推进。20世纪初,全球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仅10%多一点,一直到1960年,全球绝大多数人口仍然生活农村地区;1990年,全球平均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7%。其次,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显著增长,而且这些大城市越来越注重在全球中的竞争力,纷纷发展自己的商业中心,加大交通枢纽的改善,加大对外交流,来扩大自己在全球的知名度。再次,大都市连绵区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这种集合效应可以使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城市经济结构的转换

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经济结构的转换,而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带来全球城市的经济结构的转化,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外部的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化带来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会发现,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就使得发达国家的城市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导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则成了世界工厂。

2.3 跨国公司与全球城市的联系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微观载体。作为工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资本的流动,尤其是FDI(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上的城市工业化塑造起到了不可获缺的作用,跨国公司就是承担了全球化条件下FDI流动的基本架构的角色。

因此,跨国公司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①两者的等级层次在空间上具有对应性。具体地说,最高层次的跨国公司总部主要集中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城市中心——全球性城市,日常管理单元大都集中在各个国家内部的大中城市;②两者内部都存在着物资、产品、资金和信息联系,各单元之间均存在着密切关联。公司的各种横向经济联系,绝大多数要通过城市。城市作为公司的聚集区具有许多优势,能够运用自己的雄厚力量向外辐射,输出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组织城市与周围地区的专业化协作;③跨国公司组织活动是城市空间组织演化的重要动力。跨国公司对城市体系的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社会文化条件、开放条件、政策条件等均有较为深刻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均有影响。

2.4 信息技术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革命是一次涉及面广泛、影响力巨大的基础技术变革,它推动了信息处理传输方式的变革、成本形成阶段的转移和主导资源类型的转换,使人类经济的交往大大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成本的障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信息化使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在信息化时代,产业布局将出现分散与集聚共存的新趋势:生产链条中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程序化的生产制造环节将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外扩散,而需要大量信息和彼此频繁接触、交流和联系的、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管理、控制和协调等职能和价值链环节将仍然向城市中心区集聚。

2.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革命之机,发展高附加值的非污染型的新兴产业,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手段,把传统产业即主要是高污染、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盲目性导致了其城市环境急剧恶化。比如中国,如果按照悬浮微粒来排名,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前20个城市,中国实际占了13个。

三、城市全球化评价方法研究

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导致城市全球化这一概念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日益密切,由一批骨干城市为节点,一个覆盖全球的多层次城市网络体系正在形成。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城市主导全球经济的现象日趋明显,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呈现在有关世界城市或称全球城市的研究,出现一系列有关城市全球化评价方法研究。

3.1 弗里德曼的《世界城市假设——发展与演变》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于1986年提出的衡量世界城市的七项指标,及其勾画的未来世界城市等级体系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弗里德曼提出的七项指标是: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程度;④商业部门的高度发展;⑤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主要制造业的中心;⑥国际性的港口、国际航空港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根据上述标准,弗里德曼具体勾画了世界城市等级体系的框架,按照城市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小,将世界城市化分为核心国家主城、核心国家辅城、边缘国家主城、边缘国家辅城四个等级。

可以看到,此理论是综合的考虑城市在全球化中所能起的角色来判定的,因此指标非常的多,这加大了评判的难度,不过这一理论假设的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客观的状况的。

3.2 萨森的《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萨森于1991年提出了评判全球城市的标准,即经济生产的运作指挥中心。她认为世界的城市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呈现网络状,而那些处于网络的重要节点处的城市极为全球城市。因此萨森得出了纽约、伦敦和东京为全球城市。

在这种理论的启示下,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的方法来判定全球城市的等级。因此,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聚集地便构成了全球网络的控制节点,并相应地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顶级城市。例如,利用《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的全球500强的资料,根据其公司总部的分布,可以得出世界前20位城市的排序。可以看到,这种评价方法将众多的指标浓缩为一项即:跨国公司总部区位。这主要是看到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这一重要特征而得出的评价理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指标的单一化,应用时会出现不少的缺陷。不过,大体的结果还是比较符合客观状况的。

四、对城市全球化评价方法的思考

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关的学者从这些关系中提炼出重要的特征来作为城市全球化评价的标准,例如城市的总体状态,跨国公司,信息技术或者城市产业结构等。

城市发展中,经济可以说始终处于首要的位置,不过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兴起,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生态和社会的因素,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比如以跨国公司总部来衡量全球城市中,像巴黎这样的文化发展程度极高(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也只能处于非常低级别的位置;也有的城市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城市生态状况却不容乐观;或者社会处于分配不公平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进行如城市生态或者社会公平和城市文化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话,在以城市经济为主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城市的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会更好的指导城市的发展。不过这样也可能会增加评价指标,造成评价体系的繁杂,这就取决于我们对城市发展的选择方向了,也就是说,当某些问题突出或者人们开始注重某些事物时,我们对于城市全球化的评价方法也会随之改变。

[1]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J].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孙久文,张佰瑞,等.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朱传耿.跨国公司与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辨析[J].《经济师》,2004[11]

[4]成德宁,周立.以信息化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0]

[5]刘思华,方时姣,等.经济与环境全球化融合发展问题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

[6]刘荣增,跨国公司与世界城市等级判定[J],城市问题,2002(2)

[7]吴志强,全球化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199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全球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