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制造”引领国际市场优势

2010-10-09 07:05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师炫钖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劳动力

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师炫钖

浅谈“中国制造”引领国际市场优势

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师炫钖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浅析了虽然金融危机与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使中国制造业在低廉的劳动力市场逐渐丧失竞争力,但是这种不利状况推动了我国长期被拖延之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使大型国有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国制造”将继续引领国际市场优势。

中国制造 劳动成本 产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快速发展,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经济体在次贷风暴后一蹶不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制约了西方国家的需求,加之国内劳动成本的攀升,遏制“中国制造”的出口,这时,西方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制造”从此将失去往日的辉煌,“中国制造”不再有称霸世界的优势了。

非也!“中国制造”将继续引领国际市场优势。

笔者近阶段从媒体中观察到,国内外不少人士在为“中国制造”唱哀叹调,总结一下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没有真正的剖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规划,只是从表面上理论式的闭门造车而已。

随着劳动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业在低廉的劳动市场,是逐渐丧失竞争力的。过去,在廉价劳动力的引领下,“中国制造”的如服装、玩具、礼品、鞋类等产品,已引领国际市场20年。3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以惊人的生长速度,稳步发展,进而改善了国内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待遇的提高,致使最初的廉价劳动力也变得不再廉价。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研究报道显示,目前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已经高于亚洲其他七个国家。中国沿海地区的平均劳动成本是每小时1.08美元,内陆省份则为0.55-0.80美元。排名第七的印度是每小时0.50美元,劳动力成本最低的是孟加拉国,价格仅为上海和苏州的五分之一。

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也严重打击了“中国制造”,我国2009年的出口总额较2008年下跌16%,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即使2010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明显感觉得到,想在2008年的基础上得以很大的发展是很难的。

对中国制造业来讲,成本上升的长期趋势加上短期的出口暴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种不利状况反倒推动了长期被拖延滞后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中央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描绘着新的蓝图,力图将“中国制造”推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环节。以江苏省一个被称为“丝绸之都”的中国纺织业中心为例,该市四分之三的GDP来至于纺织业,当出口额在去年下降百分之十五时,对当地政策决策者来说,不能不是敲响了“中国制造”的警钟。

因此,江苏省已经不再满足于服装加工了。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指导和金融激励政策,政府计划三年内将服装占纺织品总产量的比例减少25%,同时增加化学纤维的工业应用已获得比服装生产更高的回报。据报道,该基地所属工厂已具备了大规模生产最先由日本开发的超细纤维的能力。

事实上,全球经济的衰退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良机。订单的下滑压垮了那些利润微薄的低端制造商。2008年末,一半的中国玩具厂破产,这些短期内虽然让人担忧,但对那些在危急中幸存下来的企业而言,小制造商的消亡堪称一个利好的消息。大型企业有更多的实力将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这也是“中国制造”实现攀爬价值链的关键。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虽然无法维持从前那种创造了出口奇迹的成本优势,但中国制造业的辉煌依旧。

相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稳固、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深受国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在许多地方已形成了产业集群,集群内的商业联系可以有效的抵消上升的成本。随着国内的消费不断扩大,低端、低成本劳动职位向高端、高成本职位转化,“中国制造”向着生产更具有价值的产品迈进。

当“中国制造”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实现转型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制造”规模更大,向产品创新和设计方面投资更多,而且,更能向商业和商业贸易政策施加影响的企业发展。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成本仍然保持着优势,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度的产业集群、规模、产品创新等,更是望尘莫及。加之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更能促进“中国制造”的健康发展。如1983年我国的出口仅占世界出口的1.3%,据全球第十五位;2007年我国从全球贸易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超过德国,预计2010年我国的贸易规模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的稳步发展。

因此,“中国制造”将继续引领国际市场优势。

[1]路甬祥.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发展之路.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0;4期

[2]袁哲.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其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4

(责任编辑:李美)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