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010-10-09 08:34陆明芳
现代企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经营战略思维

□ 陆明芳

企业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系列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为广大员工所拥有。

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必须要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形成共有的精神、观念、习惯、风格,融汇成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文化力”形成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并把这种“文化灵魂”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念中,让它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展现出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与指导性的特征,并持续的发挥作用。

一、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的经营战略就是如何实现竞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制定经营战略的唯一目的是使公司尽可能有效地比竞争对手占有持久优势。因此,公司战略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努力提高公司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考虑三个方面:公司自身(Corporation); 顾客(Customer); 竞争对手(Competitor),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战略三C”。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还要迎接国外同行的挑战,因此,应按照“战略三C”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

二、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建设

1.企业文化有利于战略实施,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任何企业在制定战略后,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虽然有多种有效措施,但企业文化尤其是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行为规范以及激励等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另一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利于保证战略措施的有效运用,从而提高战略实施工程中的时间效率与成本效率。

2.企业文化有利于经营战略实施的控制。因为有效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行为,从而有利于使企业职工的行为与组织行为按规定的方向运行,这样势必减少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以及这种偏差对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即使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有偏差,职工在共同的价值观等因素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纠正偏差,从而必然便于战略实施工程的控制。

3.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必须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首先,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经营及其变化。因为经营战略本身已经规定了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如企业的宗旨与长远目标,各项策略措施等。因而从上述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必须要依据企业经营战略来建设与完善。当企业经营战略发生变化时,就要采取措施变革企业文化,使之与经营战略相适应。总的来说,企业文化要为经营战略服务,又是制约经营战略实施的矛盾体。二者要相互适应并不断协调。

4.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要么是顾此失彼,要么就是两张皮,各走各的路,而不能将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协调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是没有找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三、思维定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1.“官本位”思维。“官本位”思维的特征在于“以决策者的自我为中心,内心活动表现为:(1)我比其他人更有办法、更文明、更正确、不必浪费精力,耽误时间寻找事实依据进行论证;(2)我是领导,我是权威,不容侵犯,大家都得听我的,由我说了算;(3)员工算什么,客户算什么,还不是听由我摆布;因此决策比较感性,没有配套措施,更缺乏周密的行动计划与监控机制,风险性大。下属更不重视整体利益,看上司脸色行事,工作的立足点是上司满意而不是让顾客满意,员工满意。

2.“板块状”思维。老总的思维是感觉型与踊跃型的,今天做电视,明天就想像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大王。下属以“关键人”为单位划分疆界,生产部门不了解经营部门的业务与特征,技术部门研究不知有没有市场基础的产品,条块明确,自成阵营,诸侯割据,通过人来协调,而不是注重跨部门流程的规划,是“板块型”思维的典型现象。“板块状”思维缺乏系统性,换一个人变一个调,缺乏很好的继承性和延续性,难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难以持续成功。

3.“花费型”思维。“花费型”思维在中国企业的组织里相当普遍,每个人关注的是“怎样花钱,而不是怎样赚钱”。在制定预算时,每个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多争取预算(物价涨,人员增多,需要购买设备,改善环境等),但就是很少作详细的绩效规划和行动计划,更没有充分说明每项预算申请对绩效作出哪些贡献。

4.“一刀切”思维。“一刀切”思维源自中国文化的“均贫富”思想,什么都追求一个“平均”,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均衡。“一刀切”思维表现在领导决策与管理上,“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定量的评价标准,决策与招待人员无须根据具体工作表面或变化进行变通,统一标准,大家一样,以证明自己的公平性和领导形象。

5.“以权为本”思维。中国文化有一种经久不衰的传统理念,那就是“权利至上”。在我们古老的文化里至今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对责任监督”。因此,有权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权大于法,使权利成为人民活动的追逐的焦点。这种思维方式在中老年阶层里影响很深,反映在企业活动中,就是争权夺利。上面不想放弃,下属设法钻营,人性收到抑制,人力资源难以有效开发。

“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是:权利与责任紧紧相连,责任受到很严密的监控,权利不移,领导变为教练,员工有很强的责任感。传统文化与计划经济衍生出来的五种思维定势,不同程度地渗透每个企业的组织文化中,人治衡而低效。这种思维忽视了创办企业的真正目的,忽视绩效与人性的需要,与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已成为企业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的验证阻碍。

四、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造

1.确定企业的宗旨与长远目标。在确定宗旨和长远目标后,要分析影响或实现宗旨与目标的关键因素,依据关键因素,适当确定实现宗旨与目标的经营哲学、信念与准则,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通过检验,逐步修正与完善,并得到职工的认同。

2.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在这一程序中,也应确定一定的行为准则、组织作风、习惯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实践中完善、修正。同时,有意识地灌输有关思想等,逐渐使职工认同。

3.制定有关策略措施。制定与实施策略措施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形成一定的、不完善的价值观。因而,在这程序中,一定要注意确定相关的价值观,并教导职工认同。

五、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是新形势下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性靠什么来检验,就看是否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否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应当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从企业内部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优良企业文化,贵在营造一个环境,这种环境能团结全体员工,激发大家为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自我创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共进,为企业实现市场和效益的最大化做贡献。

从企业外部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优良企业文化,重在树形象,这种形象能有利于企业最大化地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推动,生产销售同一种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余地很大,企业形象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由科技进步所推动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觉地进行形象建设,而企业形象塑造又带动着员工素质和企业文明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经营战略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思维跳跳糖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战略
战略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