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建设体系探讨

2010-09-29 06:17刘记红
关键词:南通产学研创新能力

刘记红

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建设体系探讨

刘记红

在当前形势下,以产学研结合为目标,发展高职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对社会经济贡献度的重要途径。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和分析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体系。

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体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体,高职院校需要在互利双赢的原则下依托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在当前技术创新的新形势下,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科技发展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教育创新,同时推动了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一、产学研结合下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参考庞诗、何晋秋的研究,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合理、科学、简洁、实用的原则,我们采用科研与创新投入、科研与创新产出、高职学院与外界的联系、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等四方面的指标来分析高职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了高职学院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如下表1所示:

表1 高职学院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研创新投入包括:经费投入、人员投入。高职学院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提供的经费,二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三是高职学院的技术转让。

科研创新产出指标主要包括:一是专著与论文数,论文发表的数量对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来说,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研究的学术水准和影响力。尽管对基础研究的成果评价用论文发表数有着许多缺陷与争议,但是作为量化评价指标,我们仍然选择论文发表数作为主要测量指标。二是科技成果获奖、专利授权数。根据高职学院的定位和特点,对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价,我们考虑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量。

高职学院与外界的联系指标:高职学院向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技术扩散和转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高职学院与外界联系的指标包括:专利出售数、技术转让合同数、横向课题数等。

创新基础条件: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为创新提供的基本条件。这些基础条件与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及研究基础的资源网络、科研基础设施以及组织方式等。不同高职学院在创建基础条件与设施的能力上也不同。衡量一个高职学院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的主要指标包括:依托高职学院建设的实验室、实训室、工作室和研发中心的数量。

二、南通纺织学院产学研结合下的高职学院科技创新的建设

在调研了从2003年到2008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创新建设状况之后,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项目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内容也在不断的充实,高职学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建立。

(一)投入方面

从2003年到2008年,学院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投入得到了更大的支持。经费投入制约学院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进一步发展中,产学研推进科技创新的投入还需要加大力度。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还要加大软件的改进更新以及创新项目的扶持上。从科技经费来源总量和来源结构来看,经费来源渠道较窄,结构单一,也需要拓展。

(二)科研创新产出方面

学院的科研与创新产出方面,基础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尤其是2006年以后,学院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人员的论文成果数量大幅增长,教师与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南通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00工程”先进集体,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省、厅级科技项目3项、南通市科技项目11项。学院已通过省级鉴定的6项科技成果中有4项达国内先进水平,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2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学院牵头组建了 “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现有5所高等职业院校、14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5家大中型企业集团成员。学院在发挥理事长单位的作用,积极推动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高职学院与企业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资源优势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各类科技创新、文艺体育大赛中,获得了200多个大奖,其中获国际比赛金、银奖18项,全国性大赛金、银奖21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被企业誉为“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三)高职学院与外界的联系方面

学校明确提出“共建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共塑市场、共创价值、共享利益”的合作目标,大力扶持各系与社会企业共同建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开发联合体。实施定点联系企业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截止2009年底,南通纺院专业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定点联系的企业有100多家,有较多联系的企业有300多家。承担横向项目33项,获企业资助的科技经费205万多元。实行这一制度以后,广大教师通过开展实践调研、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可以经常接触到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并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进一步改善了全校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院产学研合作的机构初步统计已经82家,这些企业不仅给高职学院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基地与资源,而且通过合作把学院的技术创意产品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学院坚持依托纺织服装行业,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近三年来,学校先后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研发机构或产业开发联合体28个,与江苏大生集团、江苏东源电器公司、江苏联发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办了“大生班”、“联发班”、“东源班”、“益联班”等5个定向培养班,组建涉及新型纱线、纺织面料、服装、家纺产品、设计软件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机构或专业工作室18家,完成新产品、新款式、新花型开发近600余项(款),其中有260项(款)被企业录用,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500名“订单培养”人才已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学院利用中国家纺设计师培训基地、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通市服装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省、市级技术服务平台。

(四)创新基础条件方面

学院着眼于促进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着眼于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专业教师中推行“三个一工程”,构建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即专业教师必须联系一个企业、解决一项课题、带好一批学生,努力构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具体做法:一是创设师生工作室,架设起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南通纺院在产学研结合上不仅有高职院校通常都有的实验室、实训室,而且还有工作室、研究室、设计室。学院创设了一批师生工作室和设计室,使师生教、学、做不再停留在一般职业技能的训练上,而是提升到培养创造能力培养的层面上,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合体,提升师生的科技开发与应用能力。产学研合作成为学院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资源。学院已经以纺织系、服装系和艺术系为主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或工作室。有4家企业为学院提供了奖学金,成为支持学院学生创新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经过近十年来不断的探索,学院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宽,已由单项技术合作,向多元化、领域交叉、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扩展;产学研合作的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全院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48个,其中包括南通宏大、南通三思、南通宝瑞德等11家企业投资设立的以企业命名的实验(训)室11个,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学校还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南通市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学院建有江苏大生集团、江苏阳光集团、江苏联发集团等稳定的校外实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89个。从制度保障上,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机构管理办法 (修订)》学校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建立一批科研机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预研究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岗位人员科研业绩评估办法(试行)》等等。

三、产学研结合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功能与作用

通过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目标指导的学院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我们认为,上述四个方面的指标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基本情况,真正反映和实现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与目标,使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有机结合,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学院与企业和社会双赢的重要模式。

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看,增强了学校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增强了高职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高职学院通过与社会及产业界的合作,能够更准确有效地选择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克服脱离社会实践需要的倾向,使高职院校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

从人才培养的方面,进一步促进高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产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缩短了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磨合期。

从与企业结合方面,有利于提高高职学院的科研转化能力。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多形式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既能弥合高职院校与产业界之间的鸿沟,也解决了产业界缺乏创新的科技成果和专业化人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经过合作的开发,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和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宏观环境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学研结合,促使高等教育与产业界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界市场竞争能力,加大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比重,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产学研结合引导来发展高职教育的科技创新模式已经成为突破高职发展瓶颈,解决高职教育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相关体制不够完善等种种原因,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地深化及实施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教育部高教司,中国高教学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毅,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93-213.

[3]庞诗,何晋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06(10).

[4]李厚祥,等.地方高校与科技创新[J].科技与管理,2003(3).

G642.0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2-0178-03

刘记红(1972-)女,山西霍州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副教授。

2010-03-23

猜你喜欢
南通产学研创新能力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