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模式的发展困境和解决路径

2010-08-15 00:49储诚炜张波
关键词:农业科研科技农业

储诚炜,张波

农科教模式的发展困境和解决路径

储诚炜,张波

农科教模式是资源组合和应用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运行机制,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必须正视其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努力探索破解困境的路径。

农科教模式;发展困境;解决路径

农科教模式,就是指把农村经济、科技、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即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教育为依托,三者共同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农科教体系中,更为强调的是科学和教育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尤其农业科学技术是人类实践基础上的智慧结晶,其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农科教的“教”指的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包括农村的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以及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教育。“农科教的结合是大农业、大科技、大教育的结合,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动力,以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使农业、科技、教育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发挥综合效益。 ”[1]

199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并建立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级政府农科教结合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1993年,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要求“积极进行农村教育、城市教育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县、乡两极政府要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分级统筹管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规划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燎原计划与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有机结合,落实科教兴农战略。”[2]农科教统筹是针对现实中农业、科技、教育相互脱节、不能形成合力的弊端而提出的。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教育在农业培训、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上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造成机构设置的臃肿和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人才、技术、资金和资源的综合效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重复的施行或者互相推诿还导致既有效用的弱化。因此,实行“农科教统筹”有利于改变这种分割局面,有助于农科教三者资源和效力的有机组合,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作为一种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模式,农科教统筹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在总结这20年经验的同时,我们发现,目前的农科教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常态运行机制,在此起彼伏的政策创新口号和新措施新模式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农科教模式不能自始至终地作为一种稳定的方针措施得到有效贯彻

自国务院1992年2月印发 《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以来,初始之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委都比较重视这种新模式的探索,如举办研讨会议、进行干部培训、示范区建设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机构和人事的变动、政策惯性效用的递减、宣传力度减弱等驱使和影响,农科教模式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做法,缺乏传承性、连贯性和持久性,再加上情势的变化,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需要更新,这更加深了该模式不能长期稳定执行下去的可能性。

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和体制惰性的沿袭致使农科教模式诸多的政策制定和贯彻不能相互依托,乃至产生冲突,导致制度效益不能最大化发挥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形成的行业、部门之间的人事、管理、财政、投入体制和利益机制都可能是农科教结合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3]农业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农业部门和教育部门以及其他部委在农科教模式上的作用分工和角色定位也不是十分清晰,经常导致互相推诿抑或重复管理。体制的不顺,阻碍了该模式效益的最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多部门协作机制下的农科教模式与市场的拉动密切相关。但是,在强调市场作为内在动因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那种认为只需培育市场发育水平而农科教结合便无需政府的行政推动、政府在该模式中无能为力的观点,是一种片面强调市场决定力量而忽视“市场失灵”效应的观点,这是一种对市场经济和农科教模式的误解。“强调政府组职推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种作用于未来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更重要的是,在新旧体制转换、各部门利益经常发生摩擦、以及由此造成韵部门分割、封闭惯性靠政府的推动,其作用往往大于市场的推动。”[4]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并且经费使用不能达到最优配置

在农科教模式中,科学研究是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对它的投入直接影响到农科教模式效用的发挥。从农业自身发展特点和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进程看,农业科研投资的增长先是快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在生产进入一定阶段之后,两者之间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到农业总产值的0.2%,既不能与发达国家的2.37%相比,又远低于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为0.7%的水平。”[5]全国政协委员黄大昉在全国政协“落实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题协商会上认为,“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4%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左右。尤其是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将农业部所属科研机构人员编制一下子去掉了4/5,这严重影响了整个农业学科和科研体系的稳定,限制了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6]而且,实际财政投入到农科教模式的运用上时,存在大量违规使用和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和投入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在现阶段必须明确政府在农业科研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必要的时候可以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拨款的比例,同时通过产业开发、社会资助、吸引外资和信贷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农业科研投入资金,建立起政府、企业、民间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四、促进农科教模式在资源互补、条件协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制度运行和政策应用上的优势,形成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

农科教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进行紧密协作的制度设计,该模式实施20多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在教育与科技的互动、农业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直接对农业的影响方面,该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建立更为有效的协作机制是必然的要求,应把高校、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技实体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农科教的信息传递网络,加强信息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刘建卫,冯庆.“科教兴村”计划与农科教结合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R].1993-02-26.

[3]李水山,易仁森,丁钟佑.新时期农科教结合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现代化,2005(2).

[4]杨桂枝.农科教结合的操作要点[J].山西农经,1995(3).

[5]郑晔,郭佳,王代滨.问题与出路:农科教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J].乡镇经济,2006(6).

[6]黄大昉.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0.4%[EB/OL].http://cppcc. people.com.cn/GB/34961/70385/70613/4786417.html.2006-9-6.

C913.4

A

1673-1999(2010)12-0046-02

储诚炜(1981-),男,安徽安庆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人文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教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农村政策,农民教育和土地制度史;张波(1945-),男,陕西三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古农学和农业史研究。

2010-03-22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科技农业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