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军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嘉兴市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左军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就业是民生之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及走访、座谈的方式对嘉兴市地方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现实创业举步维艰、对创业顾虑重重,经验不足、缺乏资金等因素导致他们创业困难重重。因此,地方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制订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创业发展具体应对措施,推进大学生创业向纵深发展。
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预示着一个伟大的创业时代即将来临,而大学生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创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今年,浙江有高校毕业生36.76万人,比去年增加1.77万人,加上历年沉积及外省流入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到40余万人[1]。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北接上海、苏州,南连杭州,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嘉兴市成为全省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一批以民营企业集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经济,成为拉动嘉兴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因素都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创业的首选地。据调查,仅嘉兴学院今年毕业的4425名学生中90%的学生就有留在浙江就业的意愿,其中30%的学生首选在嘉兴。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嘉兴地区吸纳嘉兴学院毕业生的人数平均占到近40%。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嘉兴地方经济发展,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嘉兴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嘉兴市4所本地院校共有8128名毕业生,签约人数达6774名,就业率达83.6%[2]。从历年的招生情况分析,嘉兴籍学生就读本地高校的学生仅占到录取人数的20%,即使全部就业也只有1600人,而2009年嘉兴籍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却达到了14321人,也就是说近1.3万名在外地就读的嘉兴籍学生面临着回原籍就业创业或在外地择业就业。因此,本课题组针对两类人群开展了调查,一类人群是拟将落户在嘉兴,并进行创业的毕业生;另一类是2006年毕业以来创业的学生。针对第一类人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抽取了嘉兴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在嘉兴的700名2009级毕业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4份;对后一类人群主要采用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调查情况如下:
1.大学毕业生理想创业热情高涨,现实创业举步维艰。随着嘉兴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帮扶计划陆续出台,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日趋形成。嘉兴各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开设了创业培训方面的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的意愿热情高涨(见表1),但现实创业的人数比率极低(据不完全统计,不足3%),且多是小本经营,以服装店、网店居多。
表1 嘉兴市在校毕业班学生创业意愿
2.对创业扶持政策认知不全,创业顾虑重重。嘉兴市的一些创业优惠政策及促进举措虽然出台,但毕业生尚未对其充分认知,存在“信息不对称”(表2)。据了解,许多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表示“视情况而定”。
表2 高校毕业生对嘉兴市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的认知度单位:%
3.由于经验不足、缺乏资金和好的项目等原因而使创业困难重重。从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来看,在关于制约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行动的原因调查中,资金、经验、好的项目、创业伙伴及团队、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是主要原因。(表3)
表3 制约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行动的主要原因(多重选择)
(二)嘉兴市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的愿景
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需要地方政府、就读高校和社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调查显示,在嘉兴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对地方政府、就读高校和社会有以下方面的期望:
1.期望地方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具体如下表。
表4 期望地方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多重选择)
2.期望完善大学生创业的信息与交流平台。被调查者希望嘉兴市职能部门大力宣传嘉兴经济发展状况和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来嘉兴创业;通过有形、无形两个市场,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较为充足的选择机会;开辟专门的网站,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举办网上创业推荐项目以及与创业有关的知识专栏、典型示范等内容,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
3.期望对在基层、农村就业的大学生优先扶持其创业。据调查,不少毕业生表示愿意去基层锻炼、服务农村、支援西部,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宣传、组织动员工作还不得力,对服务基层的同学的财力支持情况、待遇保障等问题不透明,致使毕业生存有顾虑。毕业生们期望能按照国家和浙江省促进就业政策的有关规定落实,加强执行力的同时,也要在创业扶持项目上有更多倾斜,使他们能够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考和研究生招考中优先考虑。
4.期望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具体如下表。
表5 期望学校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多重选择)
据调查,2009年6月份以来嘉兴地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一系列的创业指导政策,如《嘉兴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政策》、海盐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嘉善出台《嘉善县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桐乡出台《关于开展在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创业扶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海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平湖建立“学”、“帮”、“看”为一体的创业培育机制等。但是,一是政策的受惠面小,二是政策被了解的渠道少,三是宣传的影响力不够,四是地方政府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力度还有待完善和加强,致使没有发挥出政策应有的作用,创业的局面没有根本打开。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业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可在嘉兴市的五县二区采取同步措施,对嘉兴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编印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宝典,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并真正享受税收优惠、小额贴息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有关优惠政策。建立网上就业服务体系,向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和用人岗位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大学生信息,把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求职愿望进行全方位对接,整合资源,发挥出更高效益。
2.建立毕业生创业信息渠道和创业孵化“一条龙”服务,成立自主创业政府服务中心。地方政府应成立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就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扶持市场前景好、适合大学生发展的优秀创业项目,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提供具体有效帮助。同时,聘请法律专家,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维权岗,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从而降低大学生就业创业成本,减少损失,提高成功率。同时,可以在科技园区内开辟专业的区域建立创业孵化实践基地,将创业孵化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与载体,为地方高校学生提供真切的创新创业过程认知和实践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3.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众所周知,深圳没有一所名牌大学,但深圳采取“借机下蛋,筑巢引凤”的方式,在高新技术企业林立的深圳科技产业园区内,创建了深圳虚拟大学城。现已吸引国内30多所著名大学入驻,同时紧密结合深圳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地方高教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嘉兴的区域优势和经济环境同样也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操作方式,通过引进竞争机制,迫使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嘉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心理与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出大批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与创业型人才,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4.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用政策或制度引导企业主动为高校大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通过研究设立地方性创业促进法或制度,明确要求企业有责任培养服务地方的人才,有责任接纳地方高校的学生实习实践和搭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办法来完善实践环节。同时采取政府贴息,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大学生暑期创业见习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创业见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学校团委可立足校园,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站等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孵化器功能。
5.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文化。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推荐项目及与创业相关的内容,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创业文化。比如入选2009年“浙江骄傲”十大杰出人物的原嘉兴学院的毕业生雷玲玲,其主要事迹就是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媒体可以和嘉兴学院联手策划系列与创业相关的内容,使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心中认同并支持创业也是一种就业的观念,使家长能够督促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创业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开拓实践能力培养,从而提升其创业能力。
[1]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发布时间2009-05-19《浙江大学生就业报告》.
[2]南湖晚报,2009年6月23日讯.
[3]嘉兴南湖红船网http://www.hcyjw.cn/html/djjw0/2/ index.html.
[4]]魏丽红,陈忠卫.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创业型人才培养[J].教学研究,2009,(2):39-43.
(责任编辑:张巧燕)
注:*嘉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课题:嘉兴市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机制研究(00309051BW)。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