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里的状元,社会上的低能儿

2010-09-29 09:1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红茶工作室主任教授心理咨询师李涛
中国工人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心理妈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红茶工作室主任、教授、心理咨询师 李涛

书本里的状元,社会上的低能儿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红茶工作室主任、教授、心理咨询师 李涛

“书本里的状元,社会上的低能儿。”这是一些人对北京科技大学黎力从“少年才子”变成“阶下囚”的评价。最近四川大学曾世杰因为感觉同学嫌弃自己相貌丑而杀死同学案也有些类似。事实上,这个评价是有些道理的。他们有对书本知识的较强理解能力,却匮乏对自己和现实生活的理解。有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其实不尽然。因为同样教育环境下,更多的学子能够学有所成,为他们实现自己理想人生计划打好坚实基础。如果我们不只是片面地看待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惨痛事实,而能去认真反思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学习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监牢之所以变成象牙塔的邻居,让他们几乎是一步跨过,正是因为他们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严重的心理问题恰恰也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这些心理问题就像癌细胞一样,在他们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不自知的状态下,一天天在他们体内繁衍生长,以至到最后吞噬了他们的心灵甚至是生命。

事件回顾:2009年7月12日,北科大肄业生黎力在校内的中国银行营业厅内,为索要现金持刀挟持一对正在办理业务的情侣,遭到当事人的强烈反抗。其又以包中装有爆炸物等相威胁,要求银行给予人民币10万元。黎力拿到10万元现金后迅速逃离现场。但仅仅数小时,黎力就在某超市门口被警察抓获。2009年12月,在押5个多月的黎力被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黎力为索财挟持人质,并最终从银行处索得现金10万元,符合绑架罪的犯罪构成。黎力经鉴定属限制责任能力人。今年8月4日,“法官妈妈”尚秀云向黎力宣布了法院判决:黎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相威胁,抢劫银行,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据此,法院判处黎力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罚金人民币2万元。

2010年3月30日晚上,四川某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曾世杰揣着他半个月之前准备好的刀在校园内寻找目标,他走到明远湖边,随意对附近的同学下手,一名女生因失血过多死在了曾世杰的刀下,另外两名男生受伤,经过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对于行凶动机,曾世杰称当晚在寝室看电视小品,同学们都被逗乐了,他认为大家不是在笑小品,而是在嘲笑自己相貌丑陋,一气之下拿刀冲下楼酿下血案。如今这个曾是小县城高考状元的曾世杰站在了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正在接受检察院涉嫌故意杀人罪的指控。

全国模范法官、审理判决黎力的被称为“法官妈妈”的尚秀云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贫穷不是黎力犯罪的原因。黎力,一个全家人、全村人眼里的好孩子,刚满16岁就从江西农村以优异成绩考到北京读大学的少年才子,在他短暂的成长经历中,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从小到大,黎力父母给予他的教育就是这个,以至于到了黎力走向犯罪的那一刻,他的父亲还在说,如果他们家有钱,孩子就不会犯罪。上大学后,因为大学学习方法不同于以前,周围学习能力高的同学也多,他的学习成绩一度不理想。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普遍也非常正常的,但对于年龄小,学习目标又单一的黎力来说,成绩不再骄人,那么就意味着将来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赚到钱。学习生活不适应,学习成绩受挫,生活目标越来越迷茫,这时的黎力其实是最需要父母及师长的理解、鼓励和陪伴,可自从他入大学以后,黎力的父母就不再关心他。事实上黎力在入学后口吃和乙肝的问题突显出来,就已经是一个明显的心理问题躯体化的信号了,可是黎力却仍然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这个人不断找妈妈的过程。在学龄前每个人把自己的生身父母当心理的妈妈来依赖,上学后很多人把老师当做这个阶段的妈妈,参加工作后这些人又会不自觉地把单位的某个领导当做妈妈来期望,观察这个领导对他的每一个态度,得到肯定他们就会有很强的归属感,就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和有价值的了,于是他们也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无怨无悔忘我投入。反之,如果这个人得不到他这个心理“妈妈”的关注和肯定,那么他们势必会非常不安,焦躁忧虑。他们小则会用各种行为来引起这个“妈妈”对他们的注意,大则会不断地跳槽甚至跳楼等方式来表面上毁灭自己,深层心理则仍然是以期引起大家的较强烈关注。曾调研过不少自杀未遂的人,他们都有自杀是为了让某某人后悔的心理预期。他们觉得如果不这样他们确确实实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发现不了自身的价值究竟有多少、在哪里。可以说在大学以前,黎力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是在他父母的严格关注下进行的,他的归属感是父母和老师同学给予他的肯定。而当他到了大学这个阶段,他的亲妈妈也忽然间消失了,他在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也没能及时顺利找到在心理上可以依赖的“妈妈”,比如大学里的某个老师或某个同学好友,我认为这是最后让黎力陷入心理失衡困境的主要原因。

心理的安全感没有了,归属感找不到了,他自然更加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于是他学习成绩连连挂红灯。红灯越来越多,他的抑郁情绪也随着越来越重。客观地讲,一所大学允许黎力能将四年的大学读成六年,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所大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已经主动充当了包容黎力、在暗中帮助他的“妈妈”了,可是这毕竟还不够及时明确,更何况黎力身边没有父母等任何人帮助引导他认识到这一点,让他感受到哪怕是意识到他的价值是存在的,他正在被关注、被照顾和被理解和支持。最终他学习了四年不能以合格的成绩按时毕业,这个现实对于他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严重的、残酷的致命打击,他无法平衡他自己的内心。接下来的留级两年反倒成了他进一步沉浸在否定自己,感觉自己被抛弃,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和深陷生活绝境中。挟持人质抢劫银行,成为阶下囚,无异于黎力将自己置于绝境的底部,将自己的无望进行到底。

一个人如果当他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无望,比较常见的一个办法就是抑郁,先回避任何人,进而断绝与任何人的交流,自闭后再到自杀。自杀也是需要勇气的,作为黎力这般大的孩子或者心理能量不够的人,是不敢直面和真正采取行动的,于是另一个解决的途径便是让自己产生惊人的念头比如犯重罪,让法律来帮助裁决他们,帮助他们了结自己的生命。事实上黎力在抢钱之前确实已经写好了遗书,他的潜意识里早已经做好了结束生命的心理准备。

因此人们评价他们这样的孩子是“书本里的状元,社会上的低能儿”。一般来讲,孩子自入大学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同时大学生活又是集体生活,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像黎力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环境里找不到适合自己有序生存下去的支撑点,不能不说他们有些低能。他们独立不起来,适应不了,因为过去长期孤僻寄生式的生活惯性束缚着他们。他们除了能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就不再懂得其他,既不知道如何认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遇到困境时该如何求助,向哪里求助。不懂自己也就更不能理解他人以及人们对他的帮助,更不能理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需要经历的,同时生活也是需要等待的,生活的道路上不全是鲜花和掌声类的顺境。应该说促成他低能,作为他的父母是有责任的。他的父亲在面对儿子犯罪的现实,张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果他们家有钱,他儿子就不会这样,很明显他父亲习惯性喜欢把出问题的责任推卸到其他人其他事情上。难道没有钱的人家的孩子都有理由犯罪吗?因为他们家生活比较困难,学校不仅给黎力联系发放助学贷款,还免去了他留级学习两年的学费,难道他们穷就有理由可以无限度地接受他人的善意和帮助吗?如果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比较武断,那么其父这样的认识背景和家庭环境,对他的孩子也把自己遇到问题时的责任全部指向外部的行为模式,就不难让我们理解了。他家没钱,他将赚不到钱是因为社会待他不公,社会欠他们的,于是他就要去抢。黎力抢钱的目的很明确,他要给他的父母用,确切地说他要偿还给他的父母。他父母所给他的教育不就是读书赚钱吗,因为读书读成现在这个样子,于是他只有抢钱还给他们了。只要能偿还上父母的钱,他即使死了也值得了,至少他的心理可以轻松了。

从黎力的案例上看,提供给他再多的钱款也不会真正帮助到他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有一个洞,那么再多的钱币也填不满这个心理的缺口。面对大学六年后的肄业,黎力不得不再次面对一定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一个怀揣着自己毫无价值、心理失衡、对生活没有希望和动力的人,他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吗?于是他一脚就跨进了监狱。监狱是一个自闭环境,监狱也是一个无需为生活做太多打算的环境。他可以不必再担心贷款的问题,不必担心成绩挂科,也不必为自己的心理冲突再焦虑了,尽管他做了一些让自己事后都很后悔的事情,但是他毕竟可以用坐牢来偿还这一切。法官“妈妈”对他的痛惜和特别关注也成了他的安慰,因此蹲监狱对于黎力来说并不是一件最痛苦的事,让他最痛苦的时期“读书—赚钱—还父母”已经过去了。

从校园到监狱,在黎力的脚下就一步之遥;从校园到人生的尽头,在曾世杰的脚下也是一步之遥。这段距离恰恰是一般低能人的选择,因为这类人的生活字典里一般都是非此即彼,非白即黑。因此黎力、曾世杰之类的犯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察觉,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他们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亲人师长也没有认识到,没有及时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和引导,以至于让他们恐惧于将要面对的社会生活。还好黎力持刀抢劫中他并没有真正伤害到人,并且在逃跑过程中就先把十万元钱扔掉了,这个环节中我们应该看到他内心里还有良知柔软的一面,这也足以说明他的心里在做这样的行为时是冲突的,强烈的内心冲突阻抗着他做更严重伤及社会的事情。这也难怪法官对他也柔情,像黎力这样的孩子确实让人心痛,他这样的孩子也确实可以帮助他再塑他的人格和重新规划他的人生。但是,曾世杰刀下的一死两伤,不仅给别人制造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悲痛,也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书本到社会之间的距离确实不只是一个台阶的问题,这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加以重视的。如何让黎力们顺利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为人父母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说到责任,其实每个孩子的父母亲人和学校老师都是愿意承担的,然而该承担些什么,怎样承担,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比如,黎力的父母为什么在孩子成长阶段只关注他的学习和将来如何赚钱,要说这只是黎力父母自身的责任也不够客观,应该也有现在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父母的视野是狭小的,那么孩子在思维模式上呆板僵硬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如何加强做父母做家长的自身修养和不断提高认知,是避免下一个黎力和曾世杰等出现的要务。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生个孩子让我们自己也长大吧。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固有的生活理念里,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在关注孩子的长大,而且还是生理方面的长大。作为大学生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衣食冷暖是有自知力的,因此他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在想些什么,他们的难处是什么,可能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重视自己需要长大,尤其在心理层面。学校方面也许更需要反思,学校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他们有经济困难时提供给一些贷款,看来仅仅是这样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有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据我所知,学校的心理老师往往就一个或几个,而每个学校又有那么多的学生,心理老师势必会顾不过来的,同时真正有临床经验的老师也很有限,因此在一些学生心目中,这样的机构形同虚设,他们感觉不到这些机构的存在与他们身心绝望的感受有什么关系。关于这一点恐怕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可不可以加强学校每个任课老师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不可以让学校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常来督导或顾问。有些学生毕业后尽管没有走黎力、曾世杰这样的极端,但也有不少贷款学生毕业后几年无力偿还贷款甚至逃避还贷的事件发生,这种现象更说明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何等重要,我们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是何等重要。事情发生了,反思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更多更大,而是我们一定要汲取其中的教训,找到避免此类悲剧再发生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大学心理妈妈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