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转型,“金州”跃马出深山

2010-09-28 01:22本刊赴黔西南报道组
当代贵州 2010年24期
关键词:黔西南金州黔西南州

■ 文/本刊赴黔西南报道组

发展、转型,“金州”跃马出深山

■ 文/本刊赴黔西南报道组

“我州不是发展‘快’了,而是发展‘慢’了。”黔西南州委书记陈敏说。

生产总值确保实现660亿元,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实现3000美元。这是黔西南州“十二五”经济加速增长的奋斗目标。

发展,快马加鞭。2009年,黔西南州GDP在全省的排位由“长期挂末”上升到第6位,其中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指标跻身前五;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第12位,“十二五”期间极有希望挺进前十;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州生产总值将达到310亿元以上,比2005年翻1.4番,年均增长13%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转型,急不可待。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监管,仅2009年,全州就关停铁合金焦生产企业87家;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已形成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和320万吨煤焦化生产能力;“强中间,带两端”,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9年的36.7∶33.1∶30.2调整为2009年的18.1∶37∶44.9,实现了较大飞跃。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深处的黔西南州在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跨越之路上阔步前行。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形成平面发展平台

汕昆高速公路的工地上尘土飞扬,运土车、挖掘机来回穿梭,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晴隆隧道,让24道拐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邓望庐/摄)

“我们的总投资概算9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将近60亿;今年计划完成39亿,目前完成30.5亿。”汕昆高速公路板江项目办主任朱国庆告诉记者,汕昆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内第17横线中的一条,从广东汕头经广西、贵州,直达云南昆明,贵州境内的127公里全部位于黔西南州境内。从目前工程进度来看,2011年可实现通车,将比交通部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

“之所以有这么快的速度,是由于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板江项目办、总监办分设,科室资源共享的‘板江模式’,实行了全项目网络同步办公等有效措施,极大地加快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朱国庆说。

“我们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把立体的地形地貌,形成一种平面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与中部地区乃至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上的差距,在硬件上处于一个相同的发展平台。”黔西南州州委书记陈敏说,汕昆高速公路只是该州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着眼破除发展瓶颈,黔西南州的交通建设有条不紊。截至200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2119.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达82.9%,行政村通公路率86.6%,行政村通铺装路面率达35.5%。

镇宁—胜镜关高速黔西南段已建成通车,望谟—册亨—安龙高速即将开工;晴隆—兴义高速、汕昆高速(黔西南段)、惠水—贞丰—兴仁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十二五”期间,黔西南州8个县(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黔西南州突出比较优势,重点招商选资,外来投资者逐年增多,外来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图为引资企业金宏化工厂区一景。(本刊记者 黄莎莎/摄)

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航运扩建工程贵州段航道整治基本完成。该工程竣工投用后,可由贞丰县白层港直抵广东磨刀门进入南海,将真正实现通江达海,成为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

预计到“十一五”末,该州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80亿元,比“十五”时期的38.8亿元增长近5倍。

“占有水,就能占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认为。

在这种思路的影响和推动下,黔西南州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通过实施以大中小型水库工程为主,辅以“三小”(小水池、小水窖、小水塘)等微型水源工程,黔西南州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条件进一步改善,“盘江灌区”、打鱼凼水库开工建设,水车田水库、柘仑水库两个中型水库建成,新增水库总库容2600万m3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6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35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1.66万亩。

然而,贵州水资源开发率只有9.6%、人均供水量仅252立方米,比全国水资源开发率平均水平24%、人均440立方米明显偏低,黔西南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开发率仅为4.56%,人均仅为145立方米。“今年大旱,就充分暴露了水利短腿的突出矛盾。”从国家水利部到黔西南挂职的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建明说,“没有水资源的支撑,工业很难发展起来。像内蒙古鄂尔多斯、陕北榆林等地,就是在解决了水的问题之后,工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刘建明说,下一步,黔西南将重点围绕已上报的24个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盘子”;按照“大水源、大水网”的理念,编制全州供水管网规划,建设供水管网,坚持水资源的“高海拔高用,中海拔中用,低海拔低用”。

招商引资:领导上门,诚信服务

当我们赶到河南煤化集团贵州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宏化工”)采访的时候,由州委书记陈敏带队,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邓修宇等人组成的招商引资小组正在河南煤化集团总部商谈金宏化工二、三期投资的相关事宜。

回忆起当年招商引资的情况,安龙县委书记周玉仁仍记忆犹新。元宵节的前一天,时任县长的周玉仁听说一个投资团在邻县考察投资事宜,但屡遭冷遇。他二话不说,驱车邻县,约见投资团成员,洽谈招商细节。县长亲自上门招商,一“冷”一“热”。投资团一位成员说,他们之所以来到安龙投资,首先就是感动于县长的热情。

后来,安龙大旱,金宏化工生产极度缺水。为尽快修复供水系统,周玉仁现场办公,将修复时间从“一个星期”缩短至一天。

面对采访,周玉仁这样解释:“财政收入的钱哪里来?从纳税人那里来。纳税人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搞好服务。”

现任金宏化工副总经理的李奎,系安龙县经贸局副局长,受政府委派专职为金宏化工服务。

“县里领导在引资企业中任职,全职为企业服务,这在黔西南州尚属首例。”金宏化工副总经理陆涛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公司获得节能技改奖励资金600万元,按照一般程序走,一般需要4天时间才能申请下来,但这对于急需资金的金宏化工来说,时间太长。后来,李奎亲自出面,在不违反工作章程的情况下,只花了22个小时,资金即全部到位。

“企业找政府办事很耽误时间。为了让企业争取时间、创造更多效益,我们将到农村基层挂职延伸到下企业挂职,向企业派驻政府官员任职,为企业进行零距离服务。”周玉仁说,这项举措,他们将继续坚持下去,并将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要拼硬环境,安龙,乃至贵州都不及东部地区。我们看重的就是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和这里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陆涛说。

随着西部大开发投入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以及“西电东送”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黔西南州突出比较优势,重点招商选资,外来投资者逐年增多,外来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2001年至2009年,黔西南州共建设项目768个,到位资金294.5亿元,其中,省外协作项目442个,到位资金152.5亿元;省内协作项目326个,到位资金142亿元。利用外资1.29亿美元。一批国际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该州,有力地拉动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总盘子还将扩大到1500亿,主要是重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充实、完善。”黔西南州发改委总经济师张云说。

新型工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在论及“四大关系”时,陈敏认为,黔西南州“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确保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让经济发展循环起来。”陈鸣明指出。

位于安龙县的金宏化工为全国19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也是贵州省七大产业基地之一。走在金宏化工厂区,一改对化工企业污染严重的印象,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绿色。

据陆涛介绍,金宏化工是这样“循环”的:利用原料氯化钠和水,生产出烧碱、氢气、氯气,烧碱用于提炼金、银等重金属;上一轮生产的“废气”(氢气、氯气)加上用电石生产出来的乙炔,经过一系列加工、聚合,生产出聚氯乙烯,其间产生的“废渣”(电石渣),则用于生产水泥(电石渣制水泥项目一、二期工程完成之后,将形成100万吨的产能);聚氯乙烯(PVC)则用于开发下游耗氯、耗碱产品及高压电力电缆套管生产线。

“这样循环起来以后,仅电石渣一项,即节省废渣厂建厂费用2000多万元、运渣费约200万元/年。”在该公司的管材生产车间,陆涛指着一排白色管材说,“项目建成后,金宏化工将具备20万吨/年烧碱、20万吨/年PVC,配套40万吨/年电石,40万吨/年水泥熟料,耗氯、耗碱及PVC下游管材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将初步形成产业链合理、上下游配套的重化工基地,为实现清洁生产和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的发展理念。黔西南州将在贵州掀起新一轮旅游热。图为马岭河大峡谷。(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贞丰县龙场循环工业园区,贞丰县100万吨焦、3×15MW电清洁型焦电工程总指挥、总工程师黄临生也给我们算了一笔循环经济账:

产品铁合金焦用于生产铁合金时,比冶金焦每吨要少用2500度电,节约约100公斤铁屑,合计冶炼每吨铁合金要节省约1350元;同时,炼每吨焦可发电500千瓦时。下一步,该项目还可用于炼铁合金,进而生产金属镁、水泥等系列下游产品。

“预计,园区年创收将达60多亿元,远景创收100多亿元。”黄临生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黔西南州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已形成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和320万吨煤焦化生产能力。

水电开发有序进行。北盘江上的光照电站,2008年建成,装机容量达到104万千瓦;2009年,董箐电站88万千瓦的装机建成,2010年4台机组全部发电;马马崖电站正在做前期工作。南盘江上,现有天生桥二级、鲁布革、平班等水电站。

生物能源利用方面,黔西南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先行试水,发展小油桐(俗称麻风树)种植基地1.3万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了产业链。

石漠化治理:绿了荒山富了家

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黔西南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10月20日,刚进入贞丰县珉谷镇坪上村,我们就看见几个农民背着树形金银花上山。

村支书肖忠介绍,珉谷镇从河北巨鹿金银花苗木购销责任有限公司引进树形金银花“巨花一号”,在坪上村启动了100多亩、30000株“树形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坪上模式”向前发展。

“人均耕地不足0.5亩,荒山两万多亩。坪上,是个‘只长石头,不长粮食’的地方。”说起“坪上模式”,该镇党委副书记杨胜斌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在石头缝里种金银花,在石旮旯平地种李子、砂仁,不仅治理了石漠化,而且发展了农业,发展了经济”。

杨胜斌介绍说,1998年,贞丰县选定坪上村作为“石漠化治理示范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开发,联合种植金银花1000余亩。2000年金银花正式投产,亩产干花高的达70公斤,产值2100元。在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的同时,群众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充分利用喀斯特地形的空间,创新性地采取了“金银花+李子+砂仁”的立体种植模式。

由于大旱,2010年金银花、李子的产量都较往年减少了,但减产不减收。肖忠告诉记者,今年200~300垄的金银花,为他家创收一万多元。而有着30年金银花种植经验的村民李招文家,100垄左右的金银花也创收3000多元。

坪上村在种植金银花后,大部分农户增收上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过去的5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元。目前,全村635户中,10万元以上的5户,6~10万元的13户,5万元以下的20多户。同时,“坪上模式”还带动了全县推广金银花种植面积5.5万亩,涉及6个乡镇共7000多农户。石漠化治理后,贞丰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万多人减少到2008年的3万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翻了两番。

近年来,通过“星火计划、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培育,以“五个培育”为抓手,切实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黔西南州还探索形成了高海拔喀斯特山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低海拔喀斯特山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09年年底,共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61.2平方公里,坡地过度开垦治理28.18万亩。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4亿元,增长4.6%。

“坪上石旮旯,地上是李子,石上金银花,银花硕果好风景,绿了荒山富了家。”一首打油诗道出了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生态农业的精彩,也写出了农民心中由现代农业带来的喜悦。

旅游开发:掀起“黔西南热”

“有文化的旅游才是有底蕴的旅游,与体育融合的旅游才是有激情的旅游。”这是黔西南州始终倡导的旅游发展理念。

交通条件的逐渐改善,使黔西南不再偏僻遥远。近年来,黔西南相继举办马岭河峡谷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首届中国山地运动会、万峰林登山和越野长跑赛、坡岗峰丛大穿越等赛事,特别是2009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陈鸣明介绍,“十一五”以来,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拉动效应日益增强。2007年至2009年,全州旅游业连续三年占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左右。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3亿元,旅游从业人数从2005年的0.4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万人,2010年上半年达3.5万人。通过发展旅游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州商贸、运输、餐饮、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面貌的改善和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

近三年来,已涌现出投资1500万元的安达旅游车队、投资2.8亿元的金州溶洞温泉度假村、投资4.2亿元的未央半岛休闲度假区、投资2.5 亿元的双乳峰景区及配套设施、投资6000万元的黔西南旅游车站、投资 1.6 亿元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皇冠大酒店、投资2亿元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富康国际酒店,布谷鸟民族服饰有限公司、黔西南多彩文化公司、顺风车站(户外俱乐部)等一大批新兴旅游、文化企业。社会资本已成为该州旅游业发展投入的主渠道、生力军。

2011年,第六届贵州省旅发大会将在黔西南州举行。

业内人士分析说,黄果树、荔波、西江、遵义、铜仁,历次旅发大会的实践证明,贵州旅游将掀起一股“黔西南热”。

“十二五”:增大总量 拉小差距 推动跨越

生产总值确保实现660亿元,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实现3000美元。这是黔西南州“十二五”经济加速增长的奋斗目标。

黔西南州决策层达成共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够快的基本州情,决定黔西南必须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大,三次产业不发达、发展都不协调”的发展趋势,决定黔西南必须加快转型。

刚刚结束的黔西南州委五届十五次全会提出,下一个五年,黔西南州将把工业强州、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把加速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形成新动力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抓好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强力提升服务业水平,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大重点工作。

“我州不是发展‘快’了,而是发展‘慢’了。”陈敏说,“‘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按照‘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水墨金州’,绘就一幅和谐秀美的‘山水长卷’。”

(报道组成员:彭奇伟 陈岗 黄莎莎 李盈执笔:彭奇伟)

关于黔西南州的几个关键词

品牌:水墨金州 山水长卷

优势: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红水河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是贵州省重要的煤化工、重化工基地;黄金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被誉为“中国金州”。

思路:“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走科学发展之路,强力推进跨越,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和谐黔西南”;二个优先: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三个优化:优化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优化勤政廉政环境;四个推进:推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推进市场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猜你喜欢
黔西南金州黔西南州
田野里,丰收忙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诗书画苑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风吹黔西南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