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和政府财政支出规模
----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0-09-26 01:55:58余官胜
关键词:开放度财政支出规模

余官胜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一、 问题的提出

自新增长理论兴起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强调政府财政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学家们分析了政府财政支出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积累的影响[1],但是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Ghali和Anaman等发现政府财政支出能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矫正市场缺陷而有利于经济增长[2-3];Bajo-Rubio则指出财政支出由于低效率、加重税收负担以及对激励的扭曲而不利于经济增长[4]。由此可见,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导致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研究贸易开放如何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

国外学术界非常重视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早期的研究认为贸易开放增加了一国的竞争压力,政府则倾向于通过减税等措施以保持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贸易开放会缩小一国的财政收入,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受制于财政收入,进一步地,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也会由于贸易开放而降低[5]。Rodrik则认为贸易开放使一国更易于受外部经济的影响,从而增加了经济波动,因此政府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以实施反周期政策[6]。Epifani和Gancia则指出了贸易开放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两条途径:①贸易开放增加了国内的税收规模,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②贸易开放增加了经济风险和公共转移需求,因此需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支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得出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戴广发现财政支出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临界值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8]。类似地,杨友才和赖敏晖则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发现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门槛效应,并发现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进而不利于经济增长[9]。由于过大的财政支出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国内学者也纷纷探索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周黎安指出中国地方官员“锦标赛”晋升模式导致地方政府过于注重建设性财政支出[10];方红生和张军则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具有扩张的倾向,并指出这是由于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和缺乏良好制度约束的相互作用结果[11]。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特征是贸易开放度的快速增加,那么我国的贸易开放是否会对政府财政支出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机制是怎样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制依然非常严格,因此贸易开放不会产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此时贸易开放会通过竞争压力迫使政府减少财政支出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贸易开放度继续提高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逐步减少,因此此时贸易开放的提高带来了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要求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实行反周期政策。本文正是尝试利用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这两种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

二、 实证研究

1. 方程设定和数据来源

由于当年的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往往取决于上一年的预算,因此本文使用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对上一年经济变量进行回归,计量方程如下:

本文的样本包括1978—2007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由于海南和重庆分别于1988年和1997年独立设省和直辖市,因此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将海南和重庆分别归入广东和四川。西藏则由于缺乏数据没有包含在本文的样本内。本文的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整理计算而得。表1为变量数据的基本信息。

表1 变量数据基本信息

注: 表内数值为均值,括号内为标准差。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和广西;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2. 回归方法及结果分析

在回归方程(1)中,由于解释变量包含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值log(gexit-1),因此该方程是一个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方程。由于对于动态方程,回归残差和解释变量相关,即E[log(gexit)eit-1]≠0,因此直接对方程进行回归容易产生偏差。为了解决这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矩(GMM)方法对方程(1)进行回归。对方程(1)进行一阶差分,可得:

对方程(1)求差分的目的是为了产生以下的矩条件:

这里Xit-s为解释变量集合,下标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下标s表示滞后两期及以后的时间变量,T为时间年限。

本文使用系统内部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对方程(2)进行回归,得到表2的结果。

表2 回归结果

注: 除特别说明外,括号内为t统计量,*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回归结果R1没有包含贸易开放的平方项,而R2则包含了贸易开放的平方项,以检验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非线性影响。从回归结果看,R1和R2的Hansen-J检验均不显著,说明模型的工具变量满足过度识别约束。Arellano-Bond AR(1)和AR(2)检验表明差分后的残差均不存在序列相关,由此可以断定原模型的误差项也无序列相关。联合显著的wald检验表明R1和R2均在整体上显著。这些结果均说明了本文的模型设定是恰当的。

无论在回归结果R1还是R2中,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上一期值log(gexit-1)均显著为正,反映了本期的财政支出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一期的财政支出规模。log(gdpit-1)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了经济规模越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也越大,符合理论预期。rgdpit-1的系数显著为正则需要更多的解释,该回归结果说明我国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反周期的预期,反而表现出顺周期的特征。这一现象可由Tornell和Lane的“贪婪效应”解释[12],在经济繁荣时,随着税基的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各个权力机构因此会对财政收入进行竞争,从而增加了财政支出规模[注]更多有关财政支出顺周期的文献参见方红生和张军(2009)的评述。。

本文更为关心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回归结果R1只包含贸易开放项,结果显示贸易开放的系数不显著,表明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没有直接的影响。回归R2中加入了贸易开放的平方项,结果显示贸易开放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贸易开放平方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这反映了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贸易开放度逐渐提高,地方企业的竞争压力也逐步增加,因此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减税等措施以增加地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减少了财政收入,由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受制于财政收入,因此相应地减少了财政支出规模。由于此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仍较强,因此在贸易开放度较低的情况下,国外经济波动不会给我国带来太大的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贸易开放度进一步提高,政府也逐步放开了对经济的管制,贸易开放度过大后我国经济更多地受到外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增加了我国的宏观经济风险,就业的风险也增加,相应地要求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进行宏观调控和转移支付。因此我国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后扬的U型形状。

三、 结论及政策含义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学术界也从各个角度解释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本文则从贸易开放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一方面贸易开放能通过竞争压力迫使政府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产生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又要求政府扩大财政支出以实行宏观调控。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7年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这表明当贸易开放度较低时,贸易开放对财政支出规模的第一种效应占据上风;而当贸易开放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二种效应则占据上风。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如果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内生地取决于宏观调控,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以保证财政支出起到有利的作用。其次,根据本文回归结果R2的计算,贸易开放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U型影响的拐点出现在贸易开放度等于0.774时,根据样本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贸易开放度在2007年已超过该临界值,因此贸易开放度的继续扩大会增加财政支出的规模。如果财政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那么政府应该慎行贸易开放政策,或者建立完善的宏观风险控制系统,以防止贸易开放带来过大的宏观经济风险,迫使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参考文献:

[1]Dar A , Khakhali S. Government Size, Factor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2,24:679-692.

[2]Ghali K.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J]. Applied Economics, 1998,31:975-987.

[3]Anaman K.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Brunei Darussalam[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4,15:777-796.

[4]Bajo-Rubio O. A Further Generalization of the Solow Growth Model: The Role of the Pubic Sector[J]. Economic Letters, 2000,68:79-84.

[5]Alesina A, Perotti R. The Welfare State and Competitivenes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89:921-937.

[6]Rodrik D. Why Do More Open Economies Have Bigger Govern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106:997-1032.

[7]Epifani P, Gancia G. Openness, Government Size and the Terms of Trad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9,76:629-668.

[8]戴广. 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J]. 经济学季刊, 2004,3(3):640-656.

[9]杨友才,赖敏晖. 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J]. 经济科学, 2009(2):34-44.

[10]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7):36-50.

[11]方红生,张军. 中国地方政府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观察与解释[J]. 经济学季刊, 2009,8(3):1065-1082.

[12]Tornell A, Lane P. The Voracity Effec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89(1):22-46.

猜你喜欢
开放度财政支出规模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学术论坛(2018年4期)2018-11-12 11:48:42
规模之殇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1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汽车零部件(2017年2期)2017-04-07 07:38:47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管理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1-23 02:10:09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9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