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下人物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2010-09-26 07:06福建傅望华
中学生 2010年3期
关键词:香皂大海老师

●福建 傅望华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呢?这是爱好写作的青少年朋友常提出的问题。答案自然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必须描述得“具体”些,以具体的人物情态、事件场景来克服概括性文字的空泛苍白。

让我们先读一读刘绍棠《榆钱饭》中的一段描写:

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杈上。

短短的几句描述,丫姑像个勇敢而又机灵的小男孩,手脚麻利、动作敏捷地爬树的情景便历历在目。丫姑“胆子大”的形象被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作者笔下的文字能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关键就在于描述“具体”。试想,假如没有“爬树”的“具体”细节的描绘,文章还能如此精彩动人吗?人们还能对颇具野性的“假小子”丫姑留下这般刻骨铭心的印象吗?

写人记事只有描述“具体”,才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人物才能血肉丰满,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故事才能让人如见似睹,生动感人;反之,空洞抽象,言之无物,无论你的文句如何优美华丽,也算不得好文章。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文章评改》中指出:“比如要写一个人力气很大。一上来,就说‘这个人力气很大。走到人面前,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力士,远近闻名,没有一个不佩服’,如此等等一大堆,虽然最后也叙述一件具体事实,读者总觉得头上的话多了些。如果换一种写法,头上只说‘这个人力气很大’,就这么一句,接着就写事实‘有一天有一头牛野性发作,乱冲乱撞,他一下子抓住牛犄角,扭来扭去,终于把它制服了’,这样写反而更有力量。”

吕老的话告诉我们,与其抽象地写一大堆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不如“具体”地描述一两个故事,不必花太多的笔墨,却能把人物描绘得形神毕肖。这的确是鞭辟入里的可以,我有个条件。”白老师问什么条件,牛大夯说:“我俩掰腕子,你要是赢了,我就去上学;你要是输了,就别来烦我。”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不久前,学校的李老师曾经来过一次,动员牛大夯去上学,牛大夯也是这么说的。李老师真的和他掰腕子,结果输给了牛大夯,红着脸离开了村子。现在,牛大夯又故伎重演,他心想:“白老师肯定不会和我掰腕子的,身材魁梧的李老师都不是我的对手,她一个豆腐模样的女子怎么敢?”没有想到白老师竟然接受他的挑战,还叮嘱他要说话算话,不准反悔。

两个人就在旁边的一个大石头墩子上掰腕子,引来了许多人看热闹。牛大夯宽大的手掌抓住白老师的手,两只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一个脏兮兮,一个白嫩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老师的手那么软,好像没有骨头;牛大夯的手又脏又大又黑。

白老师故意不使劲,双眼紧紧盯着牛大夯那双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手,牛大夯有点不好意思了,舔了舔嘴唇,就经验之谈。古往今来许多名家巨匠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总结。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你尽管惊叹‘那多么美丽呀!’‘人生多么悲哀哟!’‘我真爱你!’读者却不稀罕这些空洞的话,他要你拿出实事来!”老前辈写作的切身体会与精辟的分析确实是指导我们写作的金玉良言!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得“具体”呢?

首先,必须拥有。要写得“具体”,就必须拥有“具体”的素材。有道是“功夫在诗外”,平时要细致地观察,仔细地体味,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地在生活实践中积累鲜活的素材。对所描写的人与事的主要环节,以至细枝末节,都决不放过。正像上面丫姑爬树时脖子缠长辫、白牙咬辫梢、双手抱树身、岔腿骑树杈等“具体”细节,倘若没有细心的观察,是难以下笔的。观察还须深入体验,反复揣摩,把自己置身于事件之中,热情地拥抱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唯有这样才能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次,认真挑选。应当根据作文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分清主次,要舍得“割爱”,绝对不可将所有的“具体”内容都一股脑地写进去,而应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要写,哪些不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选取最能凸现中心的“具体”的人物言行、事件情节、场面情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样“具体”地写人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叙事则让读者“如临其境”。

下面请读一读梅雨写的《白老师的大海》:

白雪梅老师来到大青山深处这所乡村中学教初二语文,班上原来有三十二个学生,白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只剩下了八个。白老师决定动员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学堂。孩子们的父母都摇头说,山里人家穷困,孩子们不愿意上学,情愿早点出去挣钱。

白老师劝服不了这些淳朴的乡民。有些村民给白老师出了个点子:村长牛伍的儿子牛大夯也逃学在家,老师不用东奔西跑,能把牛大夯动员回到学校,估计那些逃学的孩子也差不多能返校的。

白老师在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牛大夯。牛大夯的脸上布满了青春痘,嘴唇周围有一圈黑乎乎的胡子。白老师说:“牛大夯,跟我回学校去上学吧!” 牛大夯朝白老师翻了翻白眼,继续跟一帮比他小许多的孩子玩石子游戏。白老师说:“牛大夯,你都这么大人了,该懂事了,整天玩耍有什么意思?”

牛大夯赢了所有孩子的石子,这才站起来说:“要我去上学在这时,白老师猛然一用力,毫无准备的牛大夯这只手被白老师扳倒在石墩子上。看热闹的人都鼓起掌来。牛大夯输了,他输得很不服气,因为他还没来得及用力呢!白老师说:“大夯,你是男子汉,可不准说话不算话呀!”

第二天,牛大夯只得背着书包重新回到学校。白老师送给他一块香皂,说是进口的,包装纸上写满了英文,牛大夯不认识。他吸着鼻子闻了闻,那种香味简直奇妙无比,白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就是这种香味。

后来,那些逃学的孩子也都陆续回到了学校。白老师送的那块香皂牛大夯舍不得用,放在书包里,让那种奇妙的清香时时伴随自己。有一天,他问白老师:“那香皂包装纸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白老师笑着对他说:“老师也不知道,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那些英文弄懂,然后再告诉我,好吗?”

牛大夯点点头。从那以后,他的英文课学得特别认真。后来,牛大夯很快弄懂了那些英文的意思:“牛大夯同学,你性格直率,爱打抱不平,有冒险精神,如果学习上多多用功,我相信你很快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牛大夯懂了,原来这香皂根本不是进口的,写着英文的包装纸是白老师亲手制作的,为的是让牛大夯在爱干净的同时激发他学习英语的兴趣。牛大夯还知道班上三十二个同学每个人都收到了白老师送的“进口香皂”。连牛大夯自己都感到奇怪,自从有了白老师,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上课听得特别用心,那些以前让他头疼的公式定理现在学起来一点也不难,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一年后,牛大夯被评为三好学生。成了三好学生的牛大夯不免有些得意和骄傲,听课没有以前专心了,和同学之间相处也傲气起来。

有一天,白老师说要带同学们去看大海,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关于大海的课文他们学了好几篇,可山里的孩子谁也没见过大海。迎着朝霞,白老师带着她的三十二个学生出发了。翻过了一座大山,他们终于看到了一片汪洋。一望无际的绿水翻着阵阵波澜,白鸥在宽阔的水面展翅飞翔。孩子们激动得张开双臂喊了起来:“我爱你,大海!”

白老师问:“同学们,说说你们看了大海之后的感想。”有的说,大海很辽阔;有的说,大海很壮观……白老师笑了:“同学们,请原谅老师骗了你们。其实你们今天看到的并不是大海,而是一个湖。你们之所以把湖当作大海,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只有没见过大海的人才会把湖泊当作大海,这不怪你们。”忽然,牛大夯红着脸对白老师说:“老师,我懂了。骄傲的人以为自己就是大海,其实只是湖。我总觉得自己懂得了很多,其实还远远不够。”

白老师一把将牛大夯揽在怀里说:“你能这样理解,我真的很高兴。”白老师向她的学生们承诺等到中考结束,一定带他们去看真正的大海。

然而,中考前夕,一场车祸夺去了白老师的生命。那个星期天,白老师从县城回校的途中,乘坐的中巴车翻下了悬崖,孩子们心中那个可亲的老师,还没来得及给她的学生留下最后一句话,就这么走了。三十二个学生号啕大哭。

那年中考,三十二个学生都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大家本来相约要一起去看大海,牛大夯说:“再等十年吧,十年之后等我们都成才了,一起去看大海,这样才能告慰白老师的在天之灵。”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三十二个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成就,牛大夯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各种各样的香皂,他的“雪梅”香皂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白老师当年送给他的那块香皂给他的记忆太深刻、太强烈了,他将用“雪梅”永远纪念当年的白雪梅老师。

上面这篇文章生动精彩,极富感染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白老师一片丹心,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一心扑在怎样把孩子教育和培养成才上。她巧妙地将不上学的孩子带回课堂;她亲手给三十二位学生制作了写上英文“祝愿”的“进口”香皂;她寓教于乐,用看“大海”来启迪孩子要虚心学习……她用崇高的品德和智慧,将三十二位大山深处的乡村孩子培养成国家的优秀人才。

作品写得如此意趣横生,读了令人为之感动。文章用“白描”手法来写,记叙真实感人;情节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白老师、牛大夯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都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得益于生动、具体、精彩的“细节”描写——牛大夯与白老师掰腕子的“细节”,采用了“特写镜头”的手法,将其“细节”放大,像影视的“镜头”向你推近,让你看得一清二楚。你看,“牛大夯宽大的手掌抓住白老师的手,两只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一个脏兮兮,一个白嫩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老师的手那么软,好像没有骨头;牛大夯的手又脏又大又黑”。两只手的反差极大,对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景,如入其境。这就是抓住典型的“细节”将文章中的人与事写得“具体”的典范,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生活是棵常青树。要想写出优秀篇章,就得热爱生活——爱生活的每一寸、每一刻!文坛巨匠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提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稿簿,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爱好写作的朋友们可细细品味大师所说的话的底蕴和内涵,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从观察入手,积累素材,坚持不懈地写观察笔记、阅读手记、练笔随记,多读、多想、多练、多写,就一定会有形象生动、精彩感人的美文佳作从你的笔下诞生!

猜你喜欢
香皂大海老师
香皂和水
大海捞金
香皂放哪儿了
问大海
香皂小妙用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