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的建构

2010-09-26 11:49张立新
武术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养神形体太极拳

张立新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的建构

张立新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太极拳具有卓有成效的健身效果,为了拓展其理论发展空间,文章以传统养生为理论基础来建构太极拳的养生思想体系,提出了太极拳的养生思想体系应该包括:修德、练形、养神、养气。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人类追求“生命不息”这个恒久不变的目的。

太极拳 养生 体系

1 养生为太极拳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养生乃护养、保养性命之意。《吕氏春秋·节丧》中说“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1]其指导思想可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概括,其方法可归约为“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孙思邈《千金翼方》)。养生历史悠久,并有相当多的医学家、哲学家、养生家著书立说阐述养生,如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等。它在极其广泛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早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具备了为太极拳提供理论支撑的可能。而太极拳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原本服务于格斗的技理中的静、意、气、神之要义与传统养生有着深厚的关联(表1)。因此吸收与借鉴中国传统养生思想,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太极拳的健身理论,以推进太极拳的发展。

表1 太极拳与养生文化之契合点

2 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的建构

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是以中国养生为理论基础,以太极拳为运动形式,注重德、形、气、神的修炼,进而以追求“生命不息”为目的的健身理论体系。

2.1 修德以“大德必寿”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一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机构。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3]这一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养生。养生将本来属于伦理范畴的道德归纳到养生体系之中,赋予道德以养生的职能,认为德行的修养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尤为重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就提出了“大德者必寿”、“仁者寿”的观点。汉代董仲舒解释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董仲舒《春秋繁露》)意思就是说有德行的人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没有贪欲而且身心清静,心态平和,能效法天地包容万物的美德而修养其身心。“以德养生”在表面上是依据一定的社会伦理来规范精神和形体,但从深层次方面看,却蕴涵着顺应天道以尽心知性的养生理念。

武术历来讲求“武德”,要求未习武先习德,在太极拳“十不传”中便有“不传无德,不传好怒好愠者[4]”之戒条,但作为习武者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这些戒条并未与养生结合起来,与养生乃是一种潜在的谙合。因此,欲求练太极拳以养生,首当明了“以德养生”,树立“大德必寿”的观点,并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更要去体悟太极拳所蕴含的随曲就伸、不偏不倚、处乱不惊的精髓,最终的目的乃是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对待生命,进而追求生命的长久。

2.2 练形以“形体不弊”

形指的是形体,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等,保养形体必不可少。中国的养生思想历来提倡“动以养形”,华佗就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后汉书·华佗传》)表明了中国养生思想提倡通过运动以保持健康的观点。而太极拳作为一种舒缓的有氧运动,以意行气,刚柔相济,追求气血通畅没有阻滞。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得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均得到有效的按摩、舒展,进而达到保养形体的功效,从而遵循了“动以养形”的养生原则。

2.2.1 动而有节

“动以养形”这一养生思想有着自身的指导原则,例如老子说“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庄子认为“形劳不休则弊”,晋朝葛洪认为“跳走喘乏,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传统养生提倡有所为有所不为,反对大强度的活动,认为过度劳作会损耗人体的气血、筋骨和脏腑,要“常欲小劳”“体欲常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最能反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养形”的观点。从太极拳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它也在逐渐适应传统养生这一观点。以杨派太极拳为例,杨露禅“为了适应保健的需要,又逐渐改编了拳套动作。经露禅第三子健侯(1839-1917年)修改为中架子,又经健侯第三子澄甫(1883-1936年)一再修定为大架子。”[5]此外,吴、武、孙式太极拳也均以速度均匀、不纵不跳、柔和轻灵为特点。因此,遵循传统养生思想的观点,顺应太极拳技术的发展趋势,习练者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适度运动,避免高强度的透支式的锻炼方式,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应以“形劳而不倦”为标准,量力而行,从而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2.2.2 形体锻炼与养护相结合

对于形体的关注和养护,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如“饮食不可疾走”(张湛《养生要集》)、“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趋避风邪等等。太极拳也遵循了相应的观点,要求“练习地点,以庭院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相宜。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练习之服装,宜宽大之中服短装与扩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行冷水楷抹,否则未有不患疾病也。”[6]这显然是对传统养生思想的吸收与借鉴。因此选择太极拳锻炼除了慎重选择锻炼的时间、地点以及运动前后的保养等等,应该汲取传统养生思想中关于形体保养的有益观点和方法,将身体修炼和平时的养护结合起来,切莫积累小弊而最终导致“伤身”。

2.3 养神以“精神不散”

“神”指得是人的一切精神思维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传统养生认为调摄精神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根本,“通过个人的心理调节,达到一个宁静恬和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健康长寿的目的。”[7]《黄帝内经》指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因此欲求长寿,欲以太极拳为手段长寿者,应当注重“神”的修养。

养神的关键是清静,老子最先提出“致虚极,守静笃”、“静为躁君”的观点,《黄帝内经》提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8]清静养神是指追求精神上的安谧,做到内无杂念,精神专一,这样便可使得人体的神经系统得到恢复与调节,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但是静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静止,是追求精神专一且不妄动。

太极拳对于静的要求也是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李亦畬在其拳论《五字诀》里便将“心静”列为首位。练拳之时更要“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9]“平心静气”、“壹志凝神”乃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在习练之时应摒弃一切杂念,洗心涤虑,专注于太极拳运动本身,用心去体味其意境,常此以往,则精神自能专守,进而达到养神的目的。

2.4 养气以“气息绵绵”

养气主要是通过练吸、练呼、呼吸皆练,或者配合形体和意念的锻炼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体内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呼吸修炼在我国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庄周在《庄子·刻意》中就把“吹嘘呼吸,吐故纳新”[10]作为养生延年的一种方法。太极拳所采用的呼吸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练气多有相通,太极拳主张“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即有意识的将气体徐徐送入腹部肚脐之下,要求呼吸深、长、细、匀、缓,纯任自然,不可使用强力。这与传统气功中的“一吸便提,气气归脐”,(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乃是相一致的。采用腹式呼吸可加大膈肌的舒张与收缩而使横膈上升下降幅度加大,不断改变胸压和腹压,使得呼吸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进而改善肺功能。此外,腹式呼吸还可以腹部脏器得到有效按摩,以改善消化功能。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调息法:闭唇卷舌,呼吸以鼻,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第二种是迎气法:口呼鼻吸,任其自然。第三种是迎气出声法:口呼鼻吸,发劲时吐气出声。[11]”此三种呼吸均是在意识的控制之下,与太极拳的“开合”动作自然配合,做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呼吸、意识、动作相结合即武术所讲求的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最初之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技击效果,但其确有与气功相通相融之处。因此太极拳之呼吸可以引用气功之理论,采用自身之实践而进行锻炼,最终达到气血顺畅,内气充盈之功效。

3 结语

中国人对于生命、健康的认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概念、范畴内解释的,它最终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吸纳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立德、养形、养神、养气的观点,提出太极拳修炼应当遵循修德以“大德必寿”、练形以“形体不弊”、养神以“精神不散”、养气以“气息绵绵”的原则,且四者兼顾,无有偏废,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追求“生命长久”的目的。而太极拳自身的发展,应当延续以健身为主的发展宗旨,积极吸纳养生的有益观点甚至是技术为己所用,以不断充实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1]陈 渔,郑 义.吕氏春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75.

[2][8]膳书堂文化主编.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

[3]张岱年,方克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8.

[4]沈 寿.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05.

[5]唐 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114.

[6]傅钟文,周元龙.杨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

[7]谷长江.中国古代养神理论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74.

[9]陈 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6.

[10]姚汉荣,孙小力.庄子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88.

Building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Taijiquan in Keeping Fitness

Zhang Lixin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0)

Taijiquan has effective fitness effect.Bas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this paper seeks to build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Taijiqun in keeping fitness.It includes:Ethics imrovement,Body exercises,Spirit improving,breath exercises.The four aspects complement each other,and serve the purpose of longevity.

Taijiquan keeping fitness system

G85

A

1004—5643(2010)06—0032—02

张立新(198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养神形体太极拳
养生的最高境界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要重视清静养神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42式太极拳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