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 鞠志萍 李伟哲 周文平
[摘要]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提出需求。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我院的具体特点,探索建立应用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培养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the lack of person who major in nuclear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s grow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in the demand of nuclear technician and engineer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eature of our university, it needed to establish the training model of practical staff in nuclear power industry. Then our training in nuclear technician and engineer would be in accord with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alent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skills , Training mode
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国家电力发展政策来看,大力发展核电、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发展核电的政策由过去的「适度发展核电」时期,开始进入「加快推进核电发展」时期。随着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核电人才的缺乏已日益突显,当务之急是核电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核电人才的需求,许多院校都增设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我院于2007年成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并开始招生。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要新专业能够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准定位,构建适合我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办学特点的培养模式。
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由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专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教育基本上属于精英教育。主要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名牌大学培养教学和研究人员。如今,它们仍肩负着培养教学和研究型的高、精、尖人才的重任。一直以来,在我国,应用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几乎是空白。近几年,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除了需要教学和研究型人才外,还需要一大批应用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构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培养合格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程序。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它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
结合我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实现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教学内容
1、完善课程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学术前沿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完善教材建设: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知识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对教材的选用,以应用为主。既要选用优秀教材,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编写教材的计划,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建立实训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邀请企业管理者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尤其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学用紧密结合。
(二)改進教学方法和手段
1、改变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产中的一些设备和系统运行状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指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启发式、研究式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产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分析思维能力;研究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钻研、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毕业前进一步强化提高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结合生产实践给学生提出相关课题,如实习企业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这些课题非常实际,既启发学生全面思考,又要有具体成果。完成过程中要收集资料、做大量的调查分析,师生间、校企间可进行充分研究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予以实施,完成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重要一课。
3、改革考试方法
我们对考试环节十分重视,积极改进考试形式。比如,采用完全开卷、半开半闭等考试方法,侧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考核,增加试题的覆盖面,有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掌握最新知识, 紧跟最前沿科技发展, 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进行现代化教学, 实现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 即有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拓宽, 又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
1)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真实情境,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和智力发展。
2)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有利于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开发创造潜力。
3)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大信息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可以将教材中难以用语言来清晰表达的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理解问题的难度,可以起到优化教学、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新等辅助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掌握与运用知识的纽带,也是完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我们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遵循教育规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多种课程的综合、交叉与渗透,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开放性与实用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四年培养全过程的纵向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
我们现已建有核反应堆模型实验室,核电站仿真实验室正在建设过程中,另外还将建立核辐射测量防护实验室和两相流实验室。
2、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我们在学校已有的校内热动实习场的基础上,配以核反应堆模型实验室、核电仿真实验室等,共同组建一个能让学生掌握核电站设备结构、安装、检修、调试、运行和事故处理知识的校内实训基地。
2)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现场实习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可以到核电站结合工厂实际情况选择课题,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并在工厂完成设计任务。建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3、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实践:给学生相当的空间和自由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机会,定制和设计实践计划,从实践中学习,培养能力和素质。
2)国内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等,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严格的训练。参与学生可获得学分。
3)学术会议:参与权威学术会议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指导和锻炼。
4)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依托学分制,设立多种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4、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吸收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从思想和方法上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将课题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师生共同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由于核电站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我们必须在注重书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从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到教学计划都在遵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让他们从培养能力中主动地学习更多的东西。使他们不仅具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同时还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结语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我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我们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我们提出了“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注重素质、全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的工程教育思想,从能力结构出发,落实从工程意识到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和专业口径,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据此构建了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课外培养体系所组成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方案。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同时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2] 任淑淳, 杨俊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04, (12).
[3] 刘迎春 熊志卿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中国大学教育,2004, (10).
作者简介:
张雪松:(1964-),男,副教授,现任教于沈阳工程学院。
鞠志萍、李伟哲、周文平:现任教于沈阳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