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调查与对策

2010-09-24 01:54:16左春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所学问卷心理

左春荣

(淮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安徽 淮南 232001)

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调查与对策

左春荣

(淮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安徽 淮南 23200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调查问卷》,调查某师范学院324名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现状。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落差心理,专业承诺水平不高。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就专业落差心理产生的原因及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专业落差心理;专业承诺;现状与对策;大学生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转专业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据北京市教科院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调查显示,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有机会65.5%的学生表示将会另做选择。这表明部分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很不稳定,对所学专业存在心理落差。北京大学 “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于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北京市高校在校生和教师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1/3以上(35.9%)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其中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职院校分别为32.3%、39.1%、36.9%。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学非所好,确实是北京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催生大学生“转专业”潮的发生的重要原因。

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全身心学习该专业的态度,它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学习动机是专业承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定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学习的客观需要和社会意识在大脑中的主观反映,属人类精神需要的心理状态之一。失落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专业落差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所学专业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这种落差心理在新生中比较普遍,具有时间长、影响深远等特点,主要表现有专业承诺不高,学习动机不足等,对这种心理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与对策。对高校在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习动机、职业趋向、人格发展等诸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对高考招生、专业填报、学校录取及专业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充分认识专业落差,积极有效地面对这种落差,使自身发展指向良性。希望给从事高校教育的教育者、研究者及大学生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某师范学院大学生,发放问卷340份,收回问卷340份,其中有16份问卷由于反应倾向过于明显被剔除,最后得有效问卷324份。

表1 研究对象

按班级随机抽样选取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62名,女生162名。政法系41人,男26人,女15人;中文系39人,男14人,女25人;教育系37人,男7人,女30人;数学系95人,男61人,女34人;经管系52人,男 23人,女 29;物理系 30人,男 16人,女14人;化生系30人,男女各半。具体见表1。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调查问卷》。在以往文献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存在专业落差心理时的表现,选取60名学生进行初测,最后确定20道封闭题和1道开放题为大学生入学后的专业落差心理调查问卷初稿。最后通过专家评估法确定大学生入学后的专业落差心理调查正式问卷。

问卷采用三点式记分。在具体的施测过程中,为了避免顺序效应,采用随机排序的形式。主要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报考情境(1至4题)、调整意念(5至6题)、专业落差(7至10题)、专业承诺(11至15题)、专业落差影响及应对(16至20题)。

研究数据的管理、分析采用Spss12.0进行。

2.3 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的实施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答卷纸。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发放,由受过统一培训的班级学习委员进行施测,统一回收。剔除废卷后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填报志愿对专业落差心理的影响

调查显示,60.19%的学生表示目前所学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70.34%的学生不是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54.94%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所学专业不了解,9.57%了解,35.49%有所了解。

3.2 高校宣传引导教育对专业落差心理的影响

调查显示,81.17%的学生有专业落差时不知如何获取校方的专业调整信息;56.17%的学生表示入学后有专业调整的需要但没有实现。

3.3 专业落差

调查显示,73.77%的学生未读最爱专业;目前所学专业与原预期相比,22.53%的学生表示非常失望,49.07%的学生表示有点失望,28.40%表示无所谓态度;25.62%的学生完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49.07%的学生表示兴趣不大;34.8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不满意,50.31%感到一般。

3.4 专业承诺与学习个性心理

调查显示,65.74%的学生表示,出于现实种种考虑内心有学好专业的愿望,但大部分由于缺少好的引导,导致46.60%的学生动机不强,16.98%的学生表示专业学习态度十分不好,59.88%态度一般,24.07%表示目前所学专业不利于发掘自己的潜能,58.02%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

3.5 专业落差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调查显示,63.58%的学生认为,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愿意选择其它专业;43.83%认为选择其它专业会更有前途;19.75%的学生预计毕业后不会根据现在所学专业求职,49.69%处于矛盾之中;41.36%的学生认为如考研不会选择本专业;谈到如何度过大学生时,50.31%的学生表示要丰富知识,另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25.62%表示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尽量适应。

4 对策

4.1 加强填报志愿指导

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老师,在对学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方面所做的指导工作明显不足。高校和招生部门对专业内容、专业要求、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相关情况所做的宣传和介绍也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的选择往往过于草率,盲目性较大,缺乏科学性。由于个人期望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落差,学生因而会对非心中理想专业产生不满情绪。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应该在专业情况提供科学、全面、有效的信息及咨询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最终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议社会和学校多为学生提供高校有关信息,学生应增强对自身了解,理性填报志愿,高等院校则要加大对招生信息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考生对之有比较细致的了解,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机会,加强关注和引导,并及时帮助专业落差严重的学生。首先,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与地位,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个人的专业志趣紧密地结合起来,稳定专业情绪,提高专业承诺。同时,组织该专业的名教授及优秀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本专业,以增强该专业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学习兴趣。其次,高校应深化专业改革,增加特色课外活动、拓宽辅修选修专业、修双学位等途径,帮助在校大学生加强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再者,增强职业发展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该专业的成功人士,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使学生通过典型的生涯故事了解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

邀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指导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工作,降低专业心理落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设立教师与咨询师的转介系统,以便心理咨询师及时发现由于专业落差心理而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早给予个别心理辅导。

4.3 学生自我调试

(1)培养健康的人格

通过欣赏音乐、阅读书刊、培养个性情趣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专业落差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心理补偿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即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或寻找专业和兴趣的结合点增强自信心,减少心理落差。

(2)提高学习能力

大学学习并不仅仅是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能力。除了专业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都代表了个体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是毕业后较好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专业落差的影响。

(3)了解所学专业,形成新的学习需要

可以通过了解所学专业,发现其中的兴趣点来增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另外,结合所学专业和兴趣,参加相关科研活动或转专业考研都可以降低专业落差对学生的影响。

5 讨论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落差心理,表现为对目前就读专业不感兴趣,有不满情绪,学习动机不强,态度不好,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产生较为严重的困惑和忧虑反应。

大学生存在专业落差心理时,往往选择转专业,大学生有机会转专业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权力与自由的尊重,较好地促进了大学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完善,但大学生在转专业的过程中和之后又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在高校和学生本人的努力下,降低专业落差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也应慎重选择转专业,促进个人发展。

[1]北京大学“首度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概要[J].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简报,2007,(9)

[2]吴兰花,连榕.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心理科学[J].2005,(4):872-876

[3]张宏如,沈烈敏.学习动机——元认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心理科学[J].2005,28(1):114-116

[4]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

[5]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6-41

[6]Becker,H.S.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66): 32-42

[7]Aller N.J.&MeyerJ.P.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ofAffective,Continuanceand and NormativeCommitmenttothe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90,(63):1-18

[8]林毓锜.大学生学习论[M].西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9]张凤俊.高校学生逃课原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3,(7)

Abstract:In this research,324 college students i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Anhui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Gap in Profession.The result shows psychological gap in profession is a universal problem and the level of special committ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high.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ason by analysising the data on the psychological gap,then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gap in profession;specialty commitment;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college studen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gap in profession

ZUO Chun-rong

G641

A

1009-9530(2010)05-0099-03

2010-03-19

左春荣(1984-),女,安徽庐江人,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测量与评估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所学问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非所学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问卷你做主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