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回顾
10月13日,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会见深圳市许勤市长一行,双方就海洋管理、海洋经济和海洋环保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会谈。
孙志辉局长对许勤市长一行访问国家海洋局表示欢迎,对深圳市特区建立30周年取得的成绩及多年来对海洋工作的重视表示赞赏。孙志辉局长说,国家在围填海方面采取了年度计划指标管理制度,必须要认真贯彻,坚决执行。近些年来深圳市在推动海洋经济和海洋环保工作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地区性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国家海洋局作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深圳市做好相关工作,用海项目必须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坚持依法依规按程序开展工作,避免对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孙志辉局长与许勤市长亲切握手
许勤市长在会见中简要介绍了深圳地区发展规划及深圳市用海项目的有关情况。他表示,长期以来国家海洋局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海洋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数字海洋”系统工程建设、重大用海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他表示,即将在深圳出发的第27次南极科考队对深圳市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在此代表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和特区人民向国家海洋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志辉局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关于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建立高层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
10月6日,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了第八届亚欧领导人会议和第13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等相关活动,并代表中国政府同欧盟委负责教育、文化、语言与青年事务委员安德路拉·瓦西里奥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关于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建立高层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了签字仪式。
该备忘录是我国与欧盟委员会签署的首份关于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开展对话与合作的政府间协议。根据该备忘录,中欧双方将建立高层定期会晤机制,由国家海洋局和欧盟海洋与渔业总司作为双方牵头单位,协调各自相关海洋机构,就海洋政策与立法、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等问题开展对话与合作。该备忘录的签署,也极大提高和加强了国家海洋局在协调全国海洋事务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孙志辉局长与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盖尔谢阿部长交换《中加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文本
9月27日-10月4日,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率团访问西班牙国家海洋研究院、加拿大贝福德海洋研究所、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同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部长盖尔·谢阿进行了会晤并共同签署了《中加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孙志辉局长一行首先访问了西班牙国家海洋研究院。西班牙国家海洋研究院院长埃杜多·巴格里亚斯对孙志辉局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孙志辉局长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国家海洋局的主要职能任务和机构设置,并回顾了中西两国在海洋领域合作的历史。他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双方的合作并不活跃。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进双方的彼此了解,密切联系,重启并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合作。
10月1日,孙志辉局长访问了位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贝福德海洋研究所。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地区主任、贝福德海洋研究所所长阿兰·维兹纳简要介绍了贝福德海洋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重点研究领域。贝福德研究所海洋油气和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肯·李博士介绍了海洋油气和能源研究工作的有关情况,并重点就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和相关研究监测手段进行了说明。双方还就应对海上突发溢油事故、环境监测评价方法、灾后环境影响深度评估以及环境修复恢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0月4日上午,孙志辉局长访问了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同盖尔·谢阿部长进行了工作会谈。谢阿部长表示,通过2010年初访问中国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洋事务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续签《中加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在海洋与渔业科技领域的合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好的成果。孙志辉局长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政府和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与加拿大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中加双方在海洋与渔业科技、海洋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互利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是中加两国建交40周年,续签《中加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成为中加两国海洋领域合作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期待中加能够更加密切地互相支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加两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海洋事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随后,孙志辉局长和谢阿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加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9月26-27日,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20周年纪念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隆重举行。 国家海洋局王飞副局长出席了9月26日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2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三亚市姚磊副市长及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的代表也到会祝贺。
会上,王飞副局长充分肯定了我国在海洋保护区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海洋保护区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对新时期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飞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20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事业在4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三是海洋保护区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得到加强,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四是各保护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区工作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来自中国海监总队、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大会向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颁发了纪念牌匾。
大会发表了《海洋保护区宣言》。《宣言》对当前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捕捞过度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给海洋生态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表示关注。《宣言》承诺,继续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建立起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力、保护有效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使我国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将继续以人类的智慧善待海洋,以人类的情感关爱海洋,全力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永葆蓝色世界生生不息。
9月20日上午,中国第4次北极考察队乘坐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尹弘副秘书长、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主席、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张登义等领导亲临位于上海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迎接。陈连增副局长、张登义主席、尹弘副秘书长分别代表国家海洋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上海市政府对第4次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凯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
陈连增副局长说,我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北极科学考察的收官之作。为完成好这次考察任务,考察队临时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出色地发挥了组织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吴军领队、余兴光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全体考察队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以高昂的斗志、科学的方法,通力配合,高效工作,创造了我国北极科学考察多项新的成绩。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主席、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张登义指出,此次北极考察任务的胜利实施,标志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中南北极现场考察任务全面完成。他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极地工作,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为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地考察工作者应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继续发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极地精神,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做出更大贡献。
▲迎接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载誉凯旋现场
9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大学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十七所高校。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代表两部门签署协议并发表讲话。
袁贵仁指出,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海洋事业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技的支撑。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造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生力军。长期以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署新协议,吸纳更多的高校加入共建,就是要将双方的合作推向一个更宽广、更紧密、更稳固、更深远的新阶段。通过新的共建,进一步提升共建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袁贵仁要求,共建高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围绕国家海洋战略,进一步提高涉海科研能力;加强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与海洋系统产学研全面合作的新机制,不断彰显海洋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全面实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带动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孙志辉指出,共建北京大学等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只有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尽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海洋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孙志辉表示,共建协议签订后,国家海洋局将对共建高校海洋特色学科建设、海洋科研项目立项、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鼓励海洋系统各级部门进一步加强与教育系统的广泛合作,大力实施产学研协作,努力创造海洋科技教育联合协作的新机制、新局面,共同推动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共建协议,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将本着“务实、高效、互惠、双赢”的原则,共同推进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共建高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教育,支持共建高校涉海学科及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建设,促进涉海及相关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发展。国家海洋局将把共建高校涉海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纳入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支持共建高校与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使共建高校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高校将积极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承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任务,主动开展海洋战略、产业经济、政策法规等方面研究和科技难题攻关,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冰岛总统(中)听取中国极地考察和研究情况报告
9月10日上午,冰岛总统格里姆松一行9人访问了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的我国唯一从事南北极科学考察的研究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与冰岛总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陈连增副局长向冰岛客人介绍了国家海洋局职能、中国南北极考察情况及相关政策,表达了与冰岛开展北极科学合作研究的愿望。
在本次会谈中,双方就加强中冰北极科研合作达成了共识。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岛总统格里姆松等还参观了中国极地考察展览,并和中国南极考察站越冬人员进行了视频通话。外交部欧洲司、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和极地考察办公室的有关领导等出席了本次会谈。
▲签署协议
9月9日下午,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会见了到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挪威研究和教育部部长奥斯兰女士一行11人,与挪方就中挪极地研究双边合作进行了会谈,并出席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挪威极地研究所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陈连增副局长首先回顾了中挪在北极合作研究方面的历史,然后提出了今后的继续合作的两项建议:一是拓展未来合作领域。把太平洋扇区的工作拓展到大西洋扇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在斯互巴德扇区的研究;深化教育合作,增派两国人员(学生)互相学习;加强破冰船等技术方面的合作。二是提升合作层次,深化机制建设,如提升挪威研究和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部门间的合作。
挪威研究和教育部部长奥斯兰女士表示,极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人类自古对这个地区怀有好奇,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兴趣也在不断增长。而科研和探索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极地,也更好地开发极地。国际合作对极地研究非常重要,这将增加我们对极地的了解。通过会谈,我们也了解到中方对极地研究的巨大兴趣和合作的潜能,这次签约将是未来长远合作的重要开始,希望我们能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
中国和挪威在极地领域都有长期的科学研究基础,充分利用和分享这一基础能使双方增进友谊、获得双赢。北极地区能明显地观测到气候变化,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的机制和结果是世界性挑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挪威极地研究所都认识到了这一挑战。为了增进双方对极地地区环境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挪威极地研究所在此次会谈中同意积极地争取共同项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在未来的2010-2015年中优先开展冰川学、海冰过程以及与海冰相关的生态系统研究,开展古气候研究,特别是阐明北极与亚洲气候远程比对问题,同时加强合作,促进双方协调的北极科学考察航次等。
在此协议产生的项目框架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挪威极地研究所同意通过推动参与对方现场作业平等地分享后勤支持,并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合作,推动科研人员对通过共同项目所采集的数据开展联合数据处理,并将努力争取促进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9月3日上午,“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典”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大会。全国人大桑国卫副委员长、联合国奥·布莱恩副秘书长、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沃森·怀特、国际海洋学院主席贝纳姆、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摩纳哥亲王阿尔伯特二世、泰国公主诗琳通专门为大会发来了贺信,马耳他代总理、葡萄牙前总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代表、亚洲灾害预防中心以及马耳他派驻国际海洋学院代表也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全国人大环资委倪岳峰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为“伊丽莎白·鲍基斯奖”获得者颁发奖章。
▲会议代表
▲会议代表
“世界海洋和平大会”由国际海洋学院发起,其名称来自于拉丁语Pacem in Maribus(PIM),意为“海洋和平”。世界海洋和平大会是久负盛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探讨全球海洋问题的国际会议。迄今为止,已成功召开了32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其中第24届于1996年11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主题为“21世纪的海洋”。历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的举办,对于深化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认识、加强对海洋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对海洋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的海洋合作。同时,世界海洋和平大会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海洋意识和维护其海洋权益的能力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海洋科学事务的职能机构,成立50年来,在海洋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各项重大计划,为促进海洋科学调查、增进人类对于海洋及其资源的了解、应对海洋自然灾害、推动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国家海洋局、国际海洋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此次联合主办“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暨海委会成立50周年庆典”,旨在共同探讨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上,海洋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纪念海委会自1960年成立以来在促进海洋科学研究、服务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海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海洋和沿海城市面临的挑战”。大会为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各国政府、科学家和专家提供一个平台,围绕“海洋和气候变化、海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沿海城市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共同探讨海洋和沿海城市面临的挑战,探索对海洋和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讨论海洋开发和保护政策以支持经济发展,分享海洋管理的优秀经验和实践,建设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沿海城市,同时促进海洋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