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推进策略的思考

2010-09-23 09:46翟振才罗政华尹文秋
关键词: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

翟振才,罗政华,尹文秋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湘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推进策略的思考

翟振才,罗政华,尹文秋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湘西北地区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在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综合分析判断,湘西北地区总体上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具有加速发展工业化的良好基础;并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给湘西北地区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湘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规模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湘西北地区应充分抢抓机遇,用活用足政策;打造工业走廊,实施产业对接;加快园区建设,营造发展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企业裂变;培育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等,以推进其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湘西北地区;西部大开发

Abstract:Endowed with rich resources, excellent location advantage and good environment, northwestern Human plays a key part in Hunan’s regional economy. Judged from GDP per capita,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Northwestern Hunan is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primary phase of industrialization to intermediate phase and thus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Meanwhile, the wes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ity provide northwestern Hunan with good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national economy in northwestern Hunan are evid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s not strong enough.Thu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northwestern region in Hunan to realize industry chains, cultivate industry clusters, promote enterprise fission, foster innovation elements, strenthen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oost its new-pattern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new-pattern industrialization; northwestdern Hunan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western region

湘西北地区包括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三个市州,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三个市州各自拥有的资源禀赋、客观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工业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常德以传统农业为主,张家界和湘西州以旅游业为主,总体来说工业项目偏少,投入明显不足,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与全国和本省其它地区相比较,经济总量和竞争能力较弱,优势产业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而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生产力发达的体现和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经验所证实。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提供了便捷条件。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1]。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国内正经历着新一轮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时,湘西北地区加快自主创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湘西北地区应顺应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大潮,实现优势互补,借力拉动,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湘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多维判断

1. 从人均GDP看,湘西北地区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钱纳里等人从结构转变过程的角度将各国人均 GDP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并把这一阶段分为工业化阶段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2]。2008年湘西北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460.34亿元,占全省13.1%,人均GDP13 88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 031美元),同期全国人均GDP为22 640元,全省人均GDP为17 251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32.12亿元,占全省12.4%,总体来说湘西北地区经济总量较弱,工业增加值增速较慢。人均 GDP在 1 456-2 912美元之间,按照钱纳里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实证结论(按1982年美元计算),从总体来看湘西北地区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从个体来看,常德人均GDP 2 783美元,张家界人均1 776美元,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湘西州人均1 328.7美元,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2. 从产业结构看,湘西北地区工业化正处于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认为,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3]。对2000,2005和2008年湘西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图1),2008年湘西北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在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一产业,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较来看,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2008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为41.4和37.2,表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

资料来源:湖南省2000年、2005年、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从就业结构看,湘西北工业化水平大致处于配第—克拉克定理第4阶段。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结果,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人数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人数增加的格局。从湘西北地区的就业结构看(表2),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从2000年的66.7∶8.9︰24.4演变为2007年的57.4︰14.1︰28.5,两者比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9.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5.2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这种变化趋势表明目前湘西北地区工业化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表 1 湘西北地区与湖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较 %

4. 从城乡结构看,湘西北地区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特征。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为正相关,可以说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市化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为30%~60%;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60%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湘西北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由 2000年的 22.39%上升到 2008年的36%。但与全国全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全国城镇化率为 44.9%,湖南全省平均水平为42.15%,长株潭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3%(图2)。

图 2 湘西北地区与全国、湖南省及长株潭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单位:%)

综合以上几方面分析判断,目前湘西北地区总体上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

二、湘西北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一)优势分析

1.资源禀赋

湘西北地区是“鱼米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有特色比较明显的自然资源优势。农产品丰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能源丰富,发展空间很大。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电力工业潜力巨大;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及矿产品加工业大有作为。张家界、湘西具有丰富的农产品和野生植物资源,能为农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工业提供不竭的原料。中药材加工业是湘西北地区极具增长潜力的战略性产业:一方面目前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物已成为国际趋势,湘西北地区有条件也有机遇在湘西打造全国知名的天然药物基地;另一方面生物制药是 21世纪的“钻石产业”,我国已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湘西北地区具有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生物制药优势的优越条件。

湘西北地区拥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张家界具有培育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其自然资源是世界知名品牌,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知名品牌优势;湘西州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在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常德是一座相对现代化的古城,洞庭湖已形成特色旅游产品的品牌。

湘西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但自然资源丰富,作为原材料的初级产品成本低,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低,土地、水、电价格比东南沿海地区低三分之一左右,这几方面可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导致生产成本的相对降低,会受到外来投资企业的青睐。总之,劳动力、土地、工业用水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低成本后发优势和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这是推进湘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再具竞争力的优势。

2. 政策机遇

当前,湘西北地区正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正着力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是实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湘西北地区承东启西,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这是发展基础日益坚实的湘西北地区的新起点。面临中部崛起大势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把常德纳入到了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建设,在全省“十一五”重点培育的50个工业产业集群中,湘西北地区有8个。二是西部大开发机遇。张家界的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已被纳入比照享受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范畴,桑植县被纳入中部少数地区比照享受西部延伸政策的范畴。湘西已纳入西部大开发经济圈,能享受一系列的政策优惠,既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畴,享受西部开发的政策优惠,也是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一部分;既是国家重点扶贫的地区,也是全省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主战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湘西发展新型工业提供必要的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湘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3.区位优势

常德是湘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运输体系比较完善,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相互补充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优势逐渐形成。根据国家“十五”计划,常德是全国 60个高速公路枢纽港之一,这也使得常德成为长江三角洲与大西南、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北之间的交通枢纽中心。常德市既是长株潭经济增长极向湖南西北部辐射的重要节点和“3+5”城市群西端的经济重镇,又是湖南西北部乃至鄂西南、渝东南、黔东北和湘西北的省际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张家界交通运输发达,铁路、航空、公路构成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湘、鄂、渝、黔边区的重要门户,便于承东接西,实现东部与西部的融合,是整个大湘西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理想的梯度转移台板,已成为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经济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湘西作为工业化后发地区地处湘、鄂、黔四省市边区交界处和东西经济合作结合部,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总之,水运、空港、铁路、公路所形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大大增强了湘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为湘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目前,正值世界范围内第三轮产业转移,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东南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面临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向内地实行产业转移。国家出台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方向,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势必加速东部地区相应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当前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沿海外向型企业的破产倒闭必将引起产业的梯度转移,这也为加速湘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4.发展基础

首先,从工业总量来看,具备了加速的基础。2008年,湘西北地区GDP总值比上年增长21.67%,超过全省12.8%的增速,其中常德、张家界为建市以来最快发展速度。实现工业增加值532.12亿元,增长 29.6%,超过全省 16%的增速,工业对 GDP的贡献率达到46.7%。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40.15亿元,增长34.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其中常德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7.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张家界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 205.05%,上升17.13个百分点。

其次,从产业发展来看,具备了加速的平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增长加快,烟草、机电、纺织、食品、铝材、旅游商品、电力、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化工、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均保持较大增幅,支柱产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烟草、铝冶炼及深加工、化学原料及中成药、粮油水产品、汽车零部件和纺织集群、旅游商品、锰锌、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已产生聚集效应,亿元板块规模进一步扩大。园区工业加速发展,10个省级工业园区产生了较好的聚集效应。

再次,从发展环境来看,营造了加速的氛围。三个市州集中精力、突破难点、狠抓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州)”战略,在进一步营造氛围、健全机制、优化调整、构建平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性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形成了加速发展的合力,从而能有力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地区产业实际,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力争在烟草产业、铝材产业、电力产业、林纸产业、食品产业、机电产业、纺织产业、建材产业、医药产业、盐化工产业、旅游商品、锰锌、食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上有较大突破。

5.生态环境

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特别是从环境支持系统分析可以看到,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条件很好。张家界森林覆盖率达65.2%,湘西森林覆盖率为61%,保存了比较完备的生态系统。由于工业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工业污染少,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符合本地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且为引进和发展一批以环境资源为依托的环境友好性的生态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加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问题透视

1. 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湘西北地区 2008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 21.4∶41.4∶37.2,而同期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 11.3∶48.6∶40.1,全省为18∶44.2∶37.8,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较大。与长株潭等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长株潭三次产业结构为8.2∶52.5∶39.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长株潭地区低1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低度化特征明显。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深加工产业比重小,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配套不完善,表现为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业的比重大。另一方面,产业层次低,高端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比重小,而其附价值低的周边产品生产比重大。在企业产品结构方面,多为资源开发型和一般原材料工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不多。突出表现在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规模小、加工链条短、综合利用程度低,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对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和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如目前在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在其它产业中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2. 规模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湘西北地区重大工业项目衔接不紧,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专业化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快,2008年,除常德外,湘西和张家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8.4%和15.8%,低于全省的增速(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低于全省水平。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增加幅度小,2008年,全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32.12亿元,占GDP比重为36.4%,比全省38.4%低2个百分点。并且,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不高;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强,其产业的先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除中联重科常德灌溪工业园较好地实现了液压设备、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关联项目配套生产外,其他工业项目的相关产业衔接不紧,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

3. 城市化水平较低

按照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的城市化理论,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30%时,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国无疑已经进入这一阶段,然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之一即是城市化水平的区位差异极为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与中部、西部形成明显的阶梯状,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内陆[4]。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44.9%,湖南全省平均水平为42.2%,其中,长株潭城镇化率达到 53%,同为湖南西北部的岳阳、益阳、怀化三市城镇化率达到40.1%,而湘西北地区仅为36%。

4. 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国内市场竞争出现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竞相发展的战略竞争期,竞争更加激烈。湘西北地区目前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烟草、机电、纺织、食品、铝材、建材、能源、锰锌、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但这些产业大多缺乏国际竞争能力,面临较大冲击,加之省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长株潭等优势地区的洼地效应正逐步显现,后发地区凭借资源、土地等优势,赶超势头也很迅猛,在东部地区进一步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实施大开发的大背景下,产业调整空间变小,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竞争环境更为严峻,加速推进工业化步履更加艰难。

三、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1. 充分抢抓机遇,用活用足政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部崛起、“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核心,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为主导,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挥湘西北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整合资源,努力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和区域经济和谐、协调发展,着力构建“两型社会”。

紧紧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湘西地区开发等战略机遇,在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湘西北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方面的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张家界、湘西州具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遗产保护区、统筹大湘西、湘桂黔渝地区协作发展的重要地区等特点,争取国家对其在重点发展、保护性发展、协作发展重点规划区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2. 打造工业带,实施产业对接

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接受长株潭的辐射,在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下,承接产业转移,逐步与长株潭共享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和政策待遇,在产业配套、产品结构调整、能源、工业原材料、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和工业品的供需等方面通力协作,达到互惠共赢。一是打造工业走廊。如常德工业走廊南起汉寿县太子庙镇,经德山开发区、武陵开发区、鼎城区灌溪镇、北至桃源县盘塘镇创元工业园,全长 79公里。这一走廊具有人口、自然、教育、交通优势,目前已形成了烟草、有色金属、机械、纺织、纸业等主导产业明显、积聚能力较强的工业园区。二是实施产业对接。加大优势整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产业链配套对接。如机械制造企业可为长株潭的整机制造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非金属生产企业可提供非金属原料和产品,建材、铝材企业可提供原材料和制成品,加上能源供给等方面的配套,产业链的对接具有广阔的空间。目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与常德进行了产业对接,建立了工业园区,产生了较好的对接效应。烟草行业的联合已经释放了巨大的潜能。湘西北地区应加强与长株潭旅游产业对接,实施长张旅游产业一体化,建立湖南西部和东部的游客集散中心,有利于加强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等。三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先进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3. 加快园区建设,营造发展平台

园区建设必须走“政府操作、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发展之路。按照“规划先行、滚动开发、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园区建设要按照发展大湘西资源产业经济圈的思路,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实行错位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区域工业发展格局。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形成特色板块,突出区域性园区向产业性园区的转变,避免分散布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应重点扶持和建设重点园区,包括德山工业园、灌溪工业园、创元工业园、张家界科技工业园、吉凤经济开发区、吉首经济开发区、永顺经济开发区的重点工业园区,强化园区产业扩张功能,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园区内企业按照“壮大支柱产业,扶持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搞好工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烟草、机械工程、纺织、旅游商品、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矿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更新,淘汰小而散作坊式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4. 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企业发展

要以优势产业支撑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壮大产业集群,以提升传统产业催生产业集群。从具体的资源禀赋、市场空间和产业基础考虑,推进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把发展产业集群与培育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起来。常德要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重点建设新材料、工程机械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工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做大做强烟草、有色金属(铝材、钛金属)、机械、纺织、纸业、能源等优势产业,把常德建成现代制造之城。张家界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张家界科技工业园要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加工、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可以考虑建立三个工业分园,培植旅游商品加工、生物医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三个产业集群。湘西要依托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优势资源,发展湘西的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加大矿产品加工企业整合力度,可以组建矿业集团,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组建生物制药集团,把湘西建成有名的天然药物生产基地。对于省级开发区定位要准确,功能要分明,吉凤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同时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项目。吉首经济开发区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永顺经济开发区以旅游为核心,做大做强旅游商品加工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产业。

5. 培育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目前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湘西北地区要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就要选择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产品生产,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将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湘西北地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只有4件,湖南省著名商标63件。总的来看,数量少,影响力不够,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更少。因此要推进新型工业化,特别是要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必须要加快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构筑起坚强的创新支撑体系,全力走出一条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扩张提升之路。要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和健全借力合作创新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依据地区优势资源,加强技术进步,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研发中心,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1] 邵红梅.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J].江海纵横,2007(2):22-24.

[2]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3] 王 群.中国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4(3):106-114.

[4] 王 莉,卫海燕,宋雪娟.中国大陆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分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9):782-785.

责任编辑:李东辉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e new-pattern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western Hunan

ZHAI Zhen-cai, LUO Zheng-hua, YIN Wen-qiu
(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de 415000, China)

F207

A

1009-2013(2010)06-0070-07

2010-06-25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9C1094)

翟振才(1966—),男,湖南临澧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财务会计的研究。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