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2010-09-23 03:02:54周学萍方林祥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3期
关键词:护生总分保健

周学萍,方林祥

(黄山卫校,安徽 黄山 245000)

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周学萍,方林祥

(黄山卫校,安徽 黄山 245000)

目的 调查分析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对我校433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433名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25~77分,平均(47.36±8.87)分。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居住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运动保健得分率最低,其次是饮食。结论 在校护生未能建立满意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护理教育者、家庭和社会应重视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并采取措施改善在校护生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在校护生

健康促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指引领个人、家庭及社会增进安宁、幸福以及实现健康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健康与安宁、幸福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动[1]。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促进的主要人选,护士的健康促进行为,如规律的运动、休闲的活动、适宜的营养、减压方法等直接成为鼓励患者采取积极行为方式、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角色模范[2]。

为此,2009年6~7月,我们在原“Pende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结合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制作问卷调查表,对我校475名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入学的中职和高职一年级学生,2007年9月入学的高职二年级学生,2006年9月入学的高职三年级学生。先向学生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填写问卷方法,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抽取样本,每一年级随机整群抽取3个班共475名学生。共发放问卷475份,收回有效问卷433份,有效回收率91.16%。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问卷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背景资料,包括护生性别、年龄、居住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或参加过运动课程、既往健康状况。第二部分为在原“Pende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修改的中文量表。总量表共有28个条目,其中包含4个分量表,分别测试护生情志(6个条目,总分18分)、饮食(6个条目,总分18分)、起居(4个条目,总分12分)、运动保健(12个条目,总分36分)。问卷采用正面描述,计分方式由“从来没有”至“都是如此”分别给予0~3分,总分为84分。分别计算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保健4个分量表的得分率(分量表平均分/分量表总分),并进行比较。不同教育程度、居住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比较以总分表示,总分愈高代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愈好。信度采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表示。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2,护生情志、饮食、起居和运动保健的 Cronbach’s α 值分别为 0.802、0.769、0.785、0.738。第三部分为疾病调查,以了解护生常患疾病情况。

1.2.2 研究方法 在课余时间,说明研究目的和填写要求,在取得护生同意的基础上,现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

1.2.3 统计方法 描述性分析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中职护生和高职护生的情志、饮食、起居和运动保健评分均值比较采用轮廓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33名学生中,男2名,女431名;年龄14~22岁,平均(17.77±1.11)岁;中职护生149名,高职护生284名;住校生389名,走读生44名;接受过健康教育259名,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174名。

2.2 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

(1)433名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分布见图1。图1显示,总分最低25分,最高77分,平均47.36分,标准差8.87。经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rovZ=0.873,P=0.431。

图1 433名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分布

(2)中职护生和高职护生情志、饮食、起居和运动保健评分均值轮廓见图2。轮廓分析显示,F=14.90,P=0.000,总体轮廓不平行,即中职护生和高职护生的调查结果存在差异。

图2 中职护生和高职护生情志、饮食、起居和运动保健评分均值轮廓图

(3)433名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见表1。

表1 433名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s)

表1 433名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s)

项目 条目 总分 得分 得分率(%)(平均分/总分)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保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664122818 18123684 11.43±3.0610.17±3.149.26±1.9216.75±4.5447.36±8.8763.5056.5077.1646.5256.31

(4)433名学生不同教育程度、居住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433名学生不同教育程度、居住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比较(±s)

表2 433名学生不同教育程度、居住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比较(±s)

项目 n 得分 t值 P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健康教育中职高职住校走读有过从无14928438944 25917448.73±9.5746.64±8.4147.01±8.9150.52±7.9549.09±8.9644.79±8.102.3462.5065.058<0.05<0.05<0.01

2.3 学生在校期间常患疾病

分别是:感冒(70.70%)、胃痛(43.70%)、痛经(42.80%)、腹泻(22.50%)、失眠(13.40%)、头痛(12.20%)、便秘(9.50%)、贫血(8.50%)、腹痛(8.30%)、牙痛(3.50%)、其他(7.20%)。

3 讨论

3.1 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

433名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47.36分,得分率为56.31%。在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保健4个量表得分率中,运动保健最低,与国内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相似[3]。其原因主要有:(1)与传统重智育、轻体育培养模式有关。(2)此年龄段学生大多身体状况良好,认为运动保健与自己关系不大。(3)环境因素。从1999年大、中专院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学校可活动空间变小,使学生运动主动性下降。但无论主、客观原因,都暴露出护理教育者对在校护生运动保健方面的引导与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饮食方面得分率也较低,主要表现为学生进食不规律,营养单一,喜食垃圾食品,原因可能为缺乏健康饮食观念,对不良饮食的危害认识不足。得分率最高为起居方面,包括早晨按时起床、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居室整洁等,这与调查对象多为住校生有关,他们在学校作息制度管理下已形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且调查对象多为女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依从性较高。

3.2 教育程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

调查对象中中职护生149名、高职护生284名,比较不同教育程度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职护生得分高于高职护生,这与国内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3]中大专层次护生得分最高(与本科护生得分无统计学意义),其次是本科,中专护生得分最低的结果不同。与Sung等[4]研究结果不同教育程度的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无统计学意义不一致。可能与调查对象中职护生是一年级,目前自我期望值较低,自我满意度较高有关。

3.3 居住情况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不同居住情况的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读生得分高于住校生,与国内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3]不一致。可能与此时家庭管束对护生影响较大有关。

3.4 有无接受过健康教育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接受过健康教育和没有接受过的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护生得分明显增高。这项结果与Sung[4]、Afifi Soweid[5]、Hsiao[6]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正确、及时引导,就可以让他们接受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并实践,因此,学校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3.5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健康促进不同于疾病预防,不是以疾病或特殊健康问题为导向,而是一种趋向行为[7]。但有研究表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增强降血压药物效果[8,9]。本研究显示,运动保健、饮食得分率较低,而学生在校期间常患疾病居前2位的分别为:感冒(70.70%)、胃痛(43.70%),这说明饮食不规律与胃病发生有一定关系。中医养生保健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则其他脏器的营养供给受到阻碍,长久下去会使其功能下降,引发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在校护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主要影响因素是居住情况、教育程度、有无接受过健康教育。在总量表中运动保健、饮食得分率较低,与疾病调查中感冒、胃病多发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提示[10],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其未来角色模范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对其自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因此,护理教育者、家庭和社会应重视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产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将这些措施纳入护理教学中。

[1]Pender N J,Murdaugh C L,Parsons M A.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杨玉兰.临床医护人员健康促进生活形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84~2785.

[3]洪静芳,李峥.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03~107.

[4]SungSu-jen,HuangJui-mei,LinLi-ying.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clinical nurse B and students nurse B[J].Rong Zong nursing,2001,18(2):147~158.

[5]Afifi Soweid R,E1Kak F,Major S,et a1.Changes in health-related attitude and self-reported behaviou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following a health awareness eoume[J].Education Health(Abingdon),2003,16(3):265~278.

[6]Hsiao Y C,Chen M Y,Gau Y M,et a1.Shortterm effeets of a health promotion eoume for Taiwanese nursing students[J].Public Health Nursing,2005,22(1):74~81.

[7]Walker S N,Sechrist K R,Pender N J.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J].NursRes,1987,36(2):76~81.

[8]李芸,郑虹,陈红.信息支持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4,10(6):505~507.

[9]Touyz R M,Campbell N,Logan A,et a1.The 2004 Canadian recoramen 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Part Ⅱ-Lifestyle modifica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hypertension[J].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fogy,2004,20:55~59.

[10]洪静芳,李峥.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78~2180.

G455

B

1671-1246(2010)13-0092-03

猜你喜欢
护生总分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