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瑶丹
一、自身知识结构零散无序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的基础。数学本身注重知识的积累、知识间的联系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初级学习时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学困生”的认知结构难以有效地唤起相关知识,不能合理地利用已唤起的知识。差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投入的精力、时间较少,基础差,所学知识肤浅零散,形成数学思想上的空白和断层,从而影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好比盖楼房,地基没有打好,很难使盖起的高楼坚固、稳定。
有学者对学困生的问题解决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考试后让学生自由回忆和提问回忆的方式进行考试,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唤起大量的知识并能有效地利用,而学困生不仅唤起的知识量少,而且也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不能够回忆起已有知识的这种状态被称为“唤起失败”,唤起失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因某种原因不能激活知识结构中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唤起相关知识失败;二是学生唤起了相关的知识,却不能有效地利用它,这说明学困生的知识是零散的,其认知结构是无序的。
二、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学习的非认知因素包括:心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等。
数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而其最本质的特点是其抽象性。数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现实的,但是它仅从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来反映客观事实,舍弃了事物本身的其它属性和质的内容。这也造成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仅限于一味的计算和板书,很少有像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其他人(或者其他科目)较少;有的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路,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只是死记硬背,做习题也只能简单地模仿,不会举一反三,久而久之,形成了知识的夹生层面,造成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简陋。这些原因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认为数学高深莫测,产生恐惧或者厌学心理,于是对数学学习自暴自弃,从而逐步退步为“学困生”。
许多学困生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致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认为“如果我今天好好学习数学了但是没有提高成绩,明天再好好学习也没有用”,学习数学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或者不明确学习数学应该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策略。有的学生因考试屡考屡败,自己感觉“积重难返”,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没有积极性,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也有的人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和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不认识自己在数学学习上有那些优缺点,更谈不上如何有效地扬长避短。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科目多、负担重、注意力转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科目也在逐渐的增加,学生的负担明显加重,有些学生“亲其师,信起道”注意力易转移,出现偏科现象。
例如,物理、化学有精彩丰富的实验操作;历史、地理有的是引人入胜的史实故事和新鲜有趣的人文地理。而数学却只有一板一眼的计算。在数学课上最吸引学生的莫过于电脑课件和几个几何模型。但是时间一长,这些东西也失去了它曾有的魅力。另一方面,超量的课外作业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学习情绪上受到强烈的压抑,使大脑在学习时变得麻木,难于激发思维的反射。
实践调查表明,决大多数教师在考虑作业量时往往以学生的平均作业时间为依据,而不同的学生做同一份作业的时间差别很大。中等生需要二十到二十五分钟完成的作业,优等生通常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要超过四十五分钟。而数学教师通常认为大量的计算能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所以多数数学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布置作业。这样几门功课下来,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负担太重,学习情绪受到严重打击,他们或者不得不抄袭他人作业或者干脆乱做一通,从而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也产生了厌烦情绪,成绩开始下降。
2.教学改革不彻底性,检测手段具有较强的负面效应。有些教师由于观念、体制因素,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满堂灌”,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法单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层次,好搞“一刀切”,特别是不能充分照顾“学困生”,使得这部分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故意针对自己,而产生恐惧甚至逆反心理,停滞不前,甚至逃避。
检测是诊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检测过繁,老师、家长利用检测结果大做文章,如训话、排名、开家长会、定新目标、加压力等,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尤其数学是主要学科,无论学文或是学理,它的成绩总是重中之重。其实每一个学困生都不愿被老师在考试之后把自己的知识缺陷曝光,而曝光之后的愤懑不平的心理很快转化为气馁、退却。
3.突发事件的影响。如家庭原因、生病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造成学生突然学习困难,如不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他们就会丧失信心,成绩也一落千丈。